中建三局建机场(中建三局建设枢纽机场)
中建三局建机场(中建三局建设枢纽机场)如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临空经济新引擎,大兴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开始显现——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临空经济区正全力打造“1 2 2”(以生命健康产业为引领,以航空服务保障和航空枢纽服务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产业发展体系,为我国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2019年9月25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来自中建三局等企业的10万余名建设者共同努力,让它在北京南郊荒芜之地上崛起。“我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矢志在空港站房、机场建设领域挑大梁、当先锋、做主力。”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企业将精准对接、全力服务国家及各地政府机场建设规划,倾情“筑”力构建“干支通、全网联”的国家航线网络体系,全力服务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为建设民航强国、交通强国贡献新的更大力
龙飞苍穹,凤舞花湖!7月17日,亚洲首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投运,标志着这个湖北省“一号工程”正式蝶变为亚洲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行业领先的航空货运枢纽。
建设湖北“一号工程”,跑步进场的“国家队”就有30多个。其中,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承接了走马湖水系治理、空管塔台、航站楼、货运站等6个工程,是参建项目最多的施工单位。
花湖机场只是中建三局筑路苍穹的又一代表作。截至目前,该局承(参)了北京大兴机场、武汉天河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郑州新郑机场等70余座重点机场,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输出了中建方案、提供了三局智慧。
北京大兴机场:新世界七大奇迹,全球最大单体规模航站楼
“我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矢志在空港站房、机场建设领域挑大梁、当先锋、做主力。”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表示,企业将精准对接、全力服务国家及各地政府机场建设规划,倾情“筑”力构建“干支通、全网联”的国家航线网络体系,全力服务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为建设民航强国、交通强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柬埔寨新金边机场:全球第九大机场,柬埔寨国家门户
品质机场,插上经济发展腾飞之翼
2019年9月25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来自中建三局等企业的10万余名建设者共同努力,让它在北京南郊荒芜之地上崛起。
如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临空经济新引擎,大兴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开始显现——202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临空经济区正全力打造“1 2 2”(以生命健康产业为引领,以航空服务保障和航空枢纽服务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产业发展体系,为我国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北京大兴机场是中建三局服务国家战略、响应国家倡议,在国内、国外等重点战略区域建设门户机场,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的生动注脚。
武汉天河机场: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华中地区最大门户机场
在中部地区,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工程“焕新”正酣,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届时,连同中建三局前期建设的T1及T3航站楼,其将拥有年旅客吞吐量6300万人次的能力,成为引领中部、辐射全国、畅达世界的国际一流机场。
在粤港澳大湾区,被誉为“世界最美航站楼之一”的深圳宝安机场,于2021年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3635.8万人次,排名保持全国第三。在长三角地区,5月11日,中建三局参建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通过民航行业验收。在成渝地区,2021年6月27日,中建三局参建的成都天府机场通航,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
在西部地区,今年4月13日,中建三局承建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机场PPP项目——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项目T4航站楼工程全面封顶,建成后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4800万人次,服务乌鲁木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心区建设。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建三局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在“一带一路”上承建了全球第九大机场、柬埔寨第一大机场——新金边机场,巴基斯坦最大的机场——伊斯兰堡国际机场,孟加拉国最大机场和综合交通枢纽——达卡机场等,为所在国经济腾飞、增进当地人民福祉提供了中企助力。
鄂州花湖机场:亚洲首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亚洲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行业领先的航空货运枢纽
绿色机场,书写节能降碳高分答卷
青岛胶东机场:国内首个“海绵机场”,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
2020年初,青岛胶东机场航站楼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在这个被科技部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建三局建设者提出了建设国内首个“海绵机场”的目标理念,匠心打造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
机场6个汇水分区,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以及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实现原位入渗,减少外排径流总量,雨水最终循环利用。
此外,“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减碳集成技术”等多项技术为国内机场首次应用,实现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节能20%,成为国家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在跑滑及停机坪助航灯光系统中,全面应用LED灯每年可节电50万度左右,减少碳排放超过230吨……
青岛胶东机场只是中建三局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机场建设全过程,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机场树起了中国标准、打造了示范案例的一个缩影。
正在建设中的机场项目,绿色基因也渗透进方方面面——
例如,厦门新机场航站楼指廊屋面设计一体化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约10MW,年发电量约1100万度。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雨污分离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均达100%。最大限度利用天然光和自然通风,室内自然光占比超60%,可降低12%的空调冷负荷,能节省20%的能源消耗。
“我们坚定不移以客户为中心,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的绿色理念贯穿机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生命周期,深入服务航空产业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琦说。
智慧机场,提供便捷智能商务体验
“无须打印登机牌,两三分钟就能办好自助值机和自助行李托运,人脸识别、刷脸登机更只需要几秒钟。”经常乘坐飞机出差的市民杨先鹏,对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智能又便捷”。7月8日,又一次从这里出差的他,熟练地通过自助方式办完值机手续,快速通过安检闸机和登机通道,相比人工值机节省了至少20分钟排队时间。
坚持创新驱动,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建设各类机场,既让机场建设在智慧建造的助推下更智慧,又让旅客能够体验“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是中建三局建设者长期以来的追求。
今年5月11日,中建三局承建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通过民航行业验收,进入最后的投运准备。零延迟打造远程“指挥所”。项目在办公区成立“智能展示大厅”,施工过程、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绿色施工等内容通过5G网络,“零延迟”地展示在大屏幕上,为施工现场管理打开“上帝视角”。
中建三局应用“5G BIM”技术,打造浙江省首个5G“智慧工地”,确保优质高效履约,助力机场惊艳亮相。
为国家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之一,鄂州花湖机场生来自带“数字基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程“数字造”每一根钢筋的绑扎、每一道工序都一目了然;跑道下方埋设5万多个光栅阵列传感器,实现机场道面全时全域感知;建立模拟仿真中心,通过智能算法建立数学模型预判客、货流量流向……花湖机场在民用机场中开创多项“第一”。
心系家国勇担当,筑路苍穹万里航。回首过往,从军用机场到民用机场,从国内机场到国际机场……中建三局匠心建造了70余个各类枢纽机场。展望未来,中建三局将继续坚定不移以客户为中心,依托全产业链优势,致力于成为信誉最好、服务最优、专业能力最强、业主最信赖的机场建设服务商,不断“筑”力民航强国、交通强国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便捷出行持续贡献争先力量。
(湖北日报通讯员钟三轩)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