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开发的经验和教训(调整布局聚焦主业)
盐业开发的经验和教训(调整布局聚焦主业)201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十分严峻的生存形势,坚决退出非优势业务,迅速打赢了扭亏脱困攻坚战,并围绕主责主业积极有序推进资产重组、增资引战、提级培育、组建平台公司等一系列工作,逐步构建形成以盐、化工、化肥和盐穴综合利用四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特点突出、资源集中、边界清晰、管理高效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和资产质量明显优化。2021年与2013年相比,中盐集团在资产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增加17.9倍,净资产增长87.1%,净资产收益率上升12.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3.8个百分点。2006至2012年,中盐集团因盲目追求快速扩张,兼并重组了大量低效无效化工企业,致使企业亏损不断加大,资金链多次到了断裂边缘,2013年进入成立60多年以来最困难时期。2017年以来,为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盐集团始终坚持战略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投向优化并举,
中盐集团专业化整合取得积极成效
文 ·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7期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盐集团)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工作。
2017年以来,为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盐集团始终坚持战略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投向优化并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专业化整合工作,在突出主责主业、横向纵向整合、促进深度融合以及处置“两非”“两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聚焦主责主业
构建清晰产业布局
2006至2012年,中盐集团因盲目追求快速扩张,兼并重组了大量低效无效化工企业,致使企业亏损不断加大,资金链多次到了断裂边缘,2013年进入成立60多年以来最困难时期。
201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十分严峻的生存形势,坚决退出非优势业务,迅速打赢了扭亏脱困攻坚战,并围绕主责主业积极有序推进资产重组、增资引战、提级培育、组建平台公司等一系列工作,逐步构建形成以盐、化工、化肥和盐穴综合利用四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特点突出、资源集中、边界清晰、管理高效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和资产质量明显优化。2021年与2013年相比,中盐集团在资产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增加17.9倍,净资产增长87.1%,净资产收益率上升12.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3.8个百分点。
紧抓混改机遇,突出盐业核心优势。2019年,中盐集团结合发展实际对2013年原本按照整体改制上市思路而成立的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盐股份)战略定位进行调整,将原有化工业务从中盐股份中分离出来,将中盐集团所属的食盐业务和优良资产全部纳入中盐股份,将其打造为拥有从盐资源开发、研发、工程设计到生产、销售的产业一体化架构的中盐集团盐业务综合运营主体,并且积极申请成为国家第二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
2019年9月,中盐股份通过公开挂牌交易引入投资者13家,总投资额30.6亿元。目前,中盐股份已基本完成上市筹备工作,即将启动IPO程序,深入推进由“混”到“改”转变,高质量落实盐业体制改革要求,持续引领国有盐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上市平台,推动化工产业整合。中盐集团化工产业板块原本呈现布局分散、各自为政、协同效应差的特点。中盐集团自2017年起持续推动化工板块重大资产重组,将主要生产企业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盐吉兰泰)和中盐昆山有限公司(简称中盐昆山)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平台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盐化工)。
中盐内蒙古化工
2019年12月,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顺利完成交割。依托上市平台有力支撑,重组化工资产的整体运营效率、营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得到有效发挥。截至2021年底,中盐化工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分别相较重组前的2019年增长256%、217%和162%。
实行提级培育,促进肥业整合发展。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四方肥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家拥有红色基因、品牌效应明显的化肥生产企业,一直由中盐集团所属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四方股份)控股。
中盐集团于2019年1月将其从红四方股份中分立,由三级企业提级为与红四方股份并列的二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成为中盐集团化肥产业专业化运营平台,并按照上市标准对系统内农肥资产进行重组整合,产品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提级管理后,红四方肥业盈利和资产情况稳定向好,截至2021年底,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18年分别上升60%和346%,资产负债率下降约6个百分点。
立足盐穴资源,布局盐穴利用创新链。自2007年起,中盐集团以所属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导,立足自身盐穴资源,联合系统内外多家单位,着手进行盐穴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的探索。2021年8月,为进一步培育发展盐穴综合利用新业务板块,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中盐集团整合所属盐穴资产,控股组建了国内首家集盐穴储气、储油、储能、储氢、储氦等新技术、新功能开发和商业化应用为一体的盐穴综合利用专业化公司——中盐盐穴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盐盐穴公司”),积极与多家电力、能源央企开展合作,共同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和行业价值创新。
有序推进横向整合
做大做强主责主业
中盐集团立足核心支柱产业,为提高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避免行业无序竞争,着力推动不同主体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横向整合,引导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做大做强主责主业。
统筹实施项目并购,提升纯碱产能协同效应。一直以来,纯碱在中盐集团业务结构中占比较大,由于该产品周期波动特征明显,对中盐集团整体经营效益影响突出。2020年,中盐集团研究制定了《纯碱产业优化整合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合理推进产业整合工作。
2020年11月,中盐集团完成收购由中国海油无偿划转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化)30%股权,成为山东海化第二大股东,可控纯碱产能提高至590万吨。2021年7月,在中盐集团统一部署下,中盐化工通过公开摘牌完成并购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简称青海发投)100%股权。通过此次并购,能够有效发挥青海发投、昆仑碱业经营管理协同效应,中盐集团实现可控纯碱总产能730万吨,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范围内行业龙头企业。
整合区域盐企,布局西南地区市场。一直以来,中盐集团在西南省份盐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2019年,中盐集团通过增资扩股,控股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51%股份,并改组为中盐西南盐业有限公司(简称中盐西南)。
在中盐集团的领导下,依托中盐集团的技术和市场资源,中盐西南采取调整战略定位、推进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等一系列切实举措,经营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管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重组后第一年便实现扭亏为盈。中盐集团成功填补了西南地区市场空白,全国食盐市场占有率提高至32.18%,远超行业内其他企业,更好地发挥了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专注完善产业链条
精准实施纵向整合
中盐集团紧密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需要,积极寻求产业链纵向整合机遇,瞄准加强产业链带动能力和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统一目标,加大上下游资源和业务的整合力度,通过补链稳链,促进强链控链。
紧抓盐改契机,优化上游资源结构。中盐集团抢抓盐业体制改革触发盐行业联合重组的有利时机,围绕获取产业链上游稀缺资源积极开展专业化整合。
国内唯一一个草原生态盐湖——额吉淖尔盐湖
为获取额吉淖尔盐湖优质资源,2020年,中盐股份作为战略投资方参与额盐公司增资项目,成为占比38%的第二大股东,充分发挥自身产销研设一体化与额盐公司额吉淖尔盐湖独特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整合协同发展。额盐公司产品已纳入中盐股份全国营销体系统一管理,中盐特色高端盐品类得到进一步丰富。
整合研发资源,打造盐穴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2007年以来,中盐集团与中石油、中石化、港华燃气合作建成了国内目前已投运的全部3座盐穴储气库群,经过多年工程实践,已形成了从勘探、钻井、设计、造腔到运行、监测,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整套盐穴综合利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加快推进盐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转化,中盐集团2019年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研究中心”,2021年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成立“盐穴储氢储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开展盐穴液流电池联合研究,通过整合多方科技创新力量,持续引领盐穴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2022年5月26日,由中盐集团控股、华能集团和清华控股公司参股建设的国内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成果并网投运,标志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盘活“僵尸企业”,优化内部资源配置。2016年5月,中盐集团所属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盐宏博)因环保不达标停产造成长期亏损,成为国务院国资委挂牌督办的“僵尸企业”。
中盐集团所属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盐东兴)在制盐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3月,在中盐集团的系统谋划和统筹推动下,中盐东兴出资2.776亿元对中盐宏博有效经营性资产进行收购,并组建中盐东兴云梦制盐有限公司(简称中盐东兴云梦),充分挖掘盐资源、交通等有利因素,实现互补协同发展。
重组后,中盐东兴继续追加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通过一年多的改造,并将中盐东兴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植入到中盐东兴云梦,使企业整体形象焕然一新,2021年利润总额3255万元,成功完成扭亏脱困,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高度重视深度融合
着力提升整合效果
中盐集团对专业化整合后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坚持提早介入的工作原则,由中盐集团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通过统筹协调推动深度融合,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迅速过渡。
发挥战略引领,内蒙古化工整合融合扎实推进。为更好地推进中盐化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提升中盐吉兰泰与中盐昆山注入中盐化工的整合融合效果,中盐集团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总部各相关部门组成的整合协调小组,指导中盐化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按时间表和路线图分阶段统筹有序推进重组整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在第一阶段整合工作重点聚焦机构设置、定岗定编、人员安排、职能划分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整合协调小组指导协助中盐化工进一步推动整合融合工作。一是督促中盐化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二是按照中盐集团“总部 两个二级财务管理中心”的“1 2”格局建设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新体系,三是落实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规范性要求。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中盐集团化工板块协同效应明显提升,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加强。
超前谋划布局,确保青海发投整合融合无缝对接。为确保青海发投并购后与中盐化工所属昆仑碱业相关业务高效衔接,中盐集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开始对并购后的整合融合可能性、实施路径和重点措施进行超前思考谋划,并将其作为实施并购的重要前提条件。
中盐西南公司仓库
在中盐集团指导下,中盐化工提前研究并制定了《昆仑碱业与青海发投整合实施方案》,完成并购后第一时间即根据方案启动整合和融合工作。通过成立营销分公司和产品定价委员会,对昆仑碱业和青海发投的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定价和销售,整合两家企业营销系统,产品售价大幅提高。
加快优化资产结构
瘦身健体轻装上阵
为全面落实中盐集团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发展驱动力,中盐集团利用巡视整改契机,持续加大力度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不断推进中盐集团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
分类推进“两资”处置。中盐集团所属企业存量低效无效资产形成时间久、累积数量多,且存在价值低、分布散的特点,处置工作难度较大,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中盐集团全面梳理了所属企业现有使用效率不高的可处置实物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统筹考虑资产的运营效率和价值、盈利性及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承受能力,制定年度低效无效资产处置计划与方案,对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及优化。
此外,中盐集团通过制定修订《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资产处置与交易管理,并综合考虑所属企业资产状况和管理能力等因素,向六家重点子企业制定印发《“一企一策”资产处置授权事项清单》,对相关企业资产处置事项进行个性化授权,大幅提升资产处置效率。
深入开展“两非”剥离。中盐集团坚决清理退出“两非”业务并编制印发了《“两非”剥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统一部署,中盐集团持续聚焦目标任务,组织、督促责任企业加快推进按期处置“两非”剥离任务清单企业,建立“两非”剥离专项工作月度汇报机制,按月度定期跟踪评价,强化专项督导,压实剥离责任。
截至目前,通过与所属企业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中盐集团已完成由国务院国资委综合监督局核定的“两非”剥离全部8项任务,完成率100%。
有序实施低效无效股权清退。中盐集团对全级次190家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和逐家逐项分析,形成了不符合中盐集团战略发展方向和主责主业定位、缺乏市场和利润空间、资产周转率不达标或长期停业、无人员、不具备存续价值的涉及54家全资及控股企业的处置清退总体任务清单,列入压减计划,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清退方案、责任单位、督导单位,集中有序推进处置清退工作。
截至目前,在这54家总体任务清单中,中盐集团已完成处置退出36家,3家完成优化调整,仅余15家正在按计划积极开展处置清退工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