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黄春为何会死(才明白朱顺两次救下白家)
大宅门黄春为何会死(才明白朱顺两次救下白家)来往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一个人关注到角落里的可怜老人。如果再无人救助,老人很有可能一命呜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路上走着突然晕厥在地,昏迷不醒。但,命运猝然便把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人绑在了一起。朱顺与白颖园的关联要从一个午后说起。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
清朝末年,朱顺是刑部大狱的牢头。每日辛辛苦苦地工作,却也只能维持温饱。在家中,朱顺只有一个母亲,粗茶淡饭里,朱顺孝顺着母亲。
彼时,白颖园是赫赫有名的百草厅东家,医术高超,常常出入紫禁城为皇家号脉诊病,风光无限。
朱顺从来没有想过,他能与白颖园扯上关系,能与白家有上关联。
那百草厅,朱顺从未去过,他只听说百草厅白家老号,药极好,已经有百年历史,但他与母亲吃不起那样的好药。
但,命运猝然便把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人绑在了一起。
朱顺与白颖园的关联要从一个午后说起。
01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路上走着突然晕厥在地,昏迷不醒。
来往行人,熙熙攘攘,但没有一个人关注到角落里的可怜老人。如果再无人救助,老人很有可能一命呜呼。
彼时,白颖园正要前往百草厅。坐在马车上的他,一眼便看到了昏迷的老人。
医者仁心,白颖园立马下车,扶起了老人,并将昏迷的老人带到了百草厅。
经过一番救治,老人终于苏醒了。
白颖园为老人对症下药,开好了药方,并抓好了三剂药,但,药钱分文不取。甚至,他还倒给了老人五两银子,并吩咐车夫将老人送回家里。
从此可以看出白家人施恩不求报已然是常事,与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爷的车夫,他与贫穷的老人家都是劳苦大众,但看到老太太的贫穷,他不同情,反而力劝大爷莫管闲事,冷漠待之。这样的对比,更突出了白颖园众生平等的医者仁心。
而那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朱顺的老母亲。
如果不是白颖园的善心,那一天,朱顺一定会失去唯一的亲人。自此,白家成为了朱顺母子的救命恩人。
对此,繁荣昌盛的白家一无所知。
02五年后的某天,朱顺接到了上级命令,要去白家大宅门去缉拿白颖园进大牢。
其中的缘由,朱顺也有所耳闻。但,朱顺知道,白家大爷是好人。
前往白家时,朱顺秉公办理,缉拿白颖园,但,将其他人支开后,他立马跪倒在了白萌堂的脚下,道出了白家救命大恩。
他对白萌堂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爷对我是涌泉之恩,我只能滴水相报了”,并保证白颖园进了大狱,他一定护他周全。
知恩图报,在施恩者早已经忘记的情况下,朱顺依旧没有遗忘,更是在关键时刻,主动将一切挑明,不是急于将自己摘出去,这样的举动,彰显的是朱顺的良心。而刑部大狱牢头众多,为何偏偏是朱顺来抓白颖园,唯一可能是,是朱顺自己主动领命来到白家。他早就将缉捕大爷看做是报恩的时机。
那天,朱顺将自己的救命恩人关进了大狱。但,在大狱里,朱顺尽了最大的力,不让白颖园吃苦。后来,他更是频频为白家人传信,汇报大爷案件进展情况。
然而,朱顺终究人微力轻,当白颖园被判斩监候,朱顺的悲痛不比白家人少。在白家人都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朱顺还是在绝处想到了营救白颖园的办法。
彼时,大狱里刚刚死了一个姓韩的死囚,该死囚家中只有一个母亲。因为捅死了县太爷家儿子,所以连母亲不敢再过问。
恰逢詹王府请白颖园出狱为老福晋诊病,于是,朱顺与好友严爷便想到了偷梁换柱,金蝉脱壳之法。
朱顺的计策其实就是以命搏命,稍有不慎,就是满门抄斩,诛灭九族,久在大狱,朱顺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但,一个义字早已经盖过了生死。
那一夜,夜黑风高,当白颖园从詹王府里为老福晋看病出来,朱顺便用李代桃僵之法放走了大爷。那一夜,夜色漆黑,但人心的光辉照亮了夜色。
第二日,朱顺与严爷将韩姓死囚装殓完毕,当做白颖园,送到了白家,因为白家只有二奶奶一个人知道真相,所以得以瞒天过海。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绝对的万无一失。小人作祟,刑部还是开始怀疑起此事。
因为此事,严爷丢掉了差事。朱顺担心白颖园被发现,又动用了关系,托人将白家大爷送到了陕西。
后来,二奶奶来找朱顺,向他询问大爷的情况,朱顺亦无可奉告,并“无情”地叮嘱二奶奶以后不要再来。
朱顺如此做的目的,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为了更好地护大爷周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二奶奶救亲心切,频繁来往,人多眼杂,难免不会被人发现,而朱顺的缜密小心保全了白颖园。在混乱的局势里,他没有把白颖园放任不管,而是托人将白大爷送到了陕西,因为彻底脱离了旧时生活背景,白大爷才能自由地继续行医,积善积德。如果在京城,白大爷一辈子只能藏头露尾,连外人都不能见。
朱顺的这一步棋下得比二奶奶还要高明。
03二十年,转瞬即过。
白颖园的逃脱也尘封在时间里,无人再提起。
二十年间,随着母亲驾鹤西去,朱顺也搬离了原来的住所,脱离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子。他搬到了乡下,并认了韩姓囚犯的盲眼母亲当了干娘,娘俩协定施恩不图报,再不惊动白家。说白了,这二十年,朱顺都是在替白家报恩。
如果不是韩荣发的出现,朱顺与白家一定再无瓜葛。
当韩荣发冒充韩家人出现在大宅门时,二奶奶为了确认韩荣发的身份,再去胡同去寻找朱顺,才知道当年救大爷的两位恩人:严爷已然去世,而朱顺亦不知所踪。
因此,二奶奶只能作罢。
大宅门里,一向聪明睿智的二奶奶偏偏拿韩荣发没办法,韩荣发也仗着大爷没死的秘密,在宅门放肆大闹,无法无天,吃喝嫖赌,调戏丫鬟,染指香伶,更甚要娶白玉婷,简直无恶不作,也因此气死了二爷白颖轩。
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白景琦才从济南回到京城,回到大宅门后,景琦第一时间便赶走了韩荣发。
有道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在白家蹭吃蹭喝多年的韩荣发不仅不感恩白家对他的恩德,反而去了刑部举报大爷未死,更联合关家上密折打压白家。
刑部很快便抓走了白景怡,并再次查封了白家老号。
这是白家二十年后,遭遇的另一场大劫。这次白家上下亦没有了办法。
就在白家大厦将倾时,朱顺又出现了。
这就是朱顺的情义。
其实在二十年前救出大爷后,作为受恩方,朱顺早已经还清了白家恩情;但,二十年后,在白家罹难时,朱顺再一次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同的是,这一次朱顺成为了施恩者,而白家成为了受恩方。当年,由白颖园开启的良性循环,荫庇了白家足足三代人。
不过,这一次,朱顺在计划里带了一点小小的试探,也证明了自己为白家所做的牺牲,很值得。
04那是大雪纷飞的冬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朱顺拿着一个包裹便出门了。
他特意将自己包裹得很严实,不让旁人认出来。
他踏着厚厚的大雪,走到了白家老号。
彼时,白家老号已经被封,只有对门的南记百草厅还在开张。
朱顺站在白家老号门前,然后,佯装摔倒了。
对门的南记百草厅内,白景双正当值,看到雪地里摔倒的老人,立马吩咐伙计将老人扶进了屋内,并很贴心地为老人递上了一碗热水;担心老人饥饿难耐,景双又吩咐伙计煮了热汤面。
朱顺接过那碗面,一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他突然明白了母亲生前被白家大爷救下时的那种感动。
吃罢面,白景双吩咐了伙计送老人回家,南记的生意不景气,但景双还是拿出了当日现金流水的一多半给了老人。
朱顺接过那些银两,连连感叹:“都是好人,都是好人啊!”白家人依旧这般善良,不枉他为白家牺牲自己。
南记内,没有人发现朱顺已经悄悄将自己的包裹留在了南记的地上。
当朱顺已经消失不见时,白景双才发现了老人遗留下的包裹。为了寻找包裹主人的线索,景双没办法,只能打开包裹,也因此发现了包裹内只有一件大棉衣,以及一封专门写给二奶奶的信。景双火速地将包裹拿回了大宅门。
二奶奶认出了那衣服就是大爷入狱时,她专门送的棉衣。看到信中的韩张氏二奶奶立刻确认了其身份。让二奶奶疑惑的是失踪很久的朱顺为何会突然出现,她甚至怀疑起了朱顺的动机。
然而,朱顺用他的义气击碎了所有怀疑,并再次护下了白家全家老小的周全。
05当朱顺来到大理寺,个头并不高的他,器宇轩昂,一身正气,他连说“四个该当何罪”,掷地有声,也将大理寺师爷整懵了。
在朱顺“编造”的案件始末里,白大爷极为无辜,反而刑部、都察院的大老爷们,李莲英、詹王爷甚至慈禧太后都与案件有莫大关系,他们都是助纣为虐的“罪人”。为了增加可信度,朱顺更是将自己塑造为阴谋的执行者和当事人,他说,一切和白家没有关系,把我抓起来就行了,他不惜用自己的命去搏白家一线生机。
当师爷被吓得六神无主,朱顺顺水推舟帮忙拿了主意:那把韩荣发抓起来,告他敲诈勒索,捏造诬陷,这样几位大人都没事,老佛爷那儿也好有个交代。
为了保住乌纱帽,师爷果然深以为然。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白家的第二次劫难起于韩荣发,也止于了韩荣发。
在刑部大狱当了几十年的牢头,朱顺早已变成了老油子,对于清朝末年的政治污秽看得明明白白,但,他愿在这污秽里,争一点人性的光辉。
在离开大理寺时,朱顺还补充道,只要判得不公,他就来大理寺击鼓鸣冤。
无人知道,朱顺的从容淡定之下,是杀头大罪。如果,他的计策有丝毫纰漏,他一定会万劫不复。但,他像慷慨赴死的义士,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安危。
朱顺离去的第二天,白景怡被放出了大狱,重新回到太医院,白家老号重新获得了宫廷供奉,繁荣兴盛起来,而韩荣发因为诬陷敲诈被关进了大狱。
白家的危机,再一次解除。
然而,白家人再没有见到朱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将韩家老太太托付给白家后,朱顺永远消失在了白家人的世界里……
06在看《大宅门》时,每逢看到朱顺,总能想起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义士:舍生忘死的荆轲,气贯长虹的聂政,吞炭毁容的豫让等等,也许在庸俗的世人眼中,他们的义举十分愚蠢,但他们不损志向,忠于良心的信念,跨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让人动容。
朱顺便是这样的义士。
尽管他平平无奇,也不具有赫赫大名,然而,他知恩图报,奋不顾身的执著,是对义士精神的最好诠释与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舍生忘死的义士,才能立于世界之林。私以为,郭宝昌在刻画朱顺时,一定带着满腔豪情,所以朱顺才会那般豪气冲天。
同时,朱顺的义气也反衬了很多人的无情无义:
比如,以关少沂为代表的关家,尽管与白家有联姻关系,但在白家危难时,不仅没有雪中送炭,而是屡次落井下石,在白家的两次灭顶之灾里,关家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再比如,衣冠楚楚的武贝勒,人模人样的韩荣发等,身份是光鲜亮丽的神机营武士,但所作所为都是投机倒把,敲诈勒索的阴损之事,他们就像地鼠,见不得光。朱顺与关少沂、武贝勒等人的对比,也正应了那句古话“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确为真理。
而朱顺的存在,更证明了白家兴旺,屡次逢大难,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那便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白家家教所教化的一直是医者仁心,积善成德。
因此,白家救命之恩的事情做了很多很多,除了救朱顺,白家一定还救过李顺、王顺、周顺云云,却从来施恩不图报。甚至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旧不改家传底色。
所以,白颖园救朱顺母亲不是偶然,那是白家家教熏陶下的本能反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善,所以白颖园才得以死里逃生,远走高飞。
而朱顺雪地里的假摔,更验证了白家第三代人依旧有着善良仁义的品质,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这样的善意,白家自然不会衰落。
07“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多做善事,必有善果。这是看完朱顺两救白家后,最深刻的领悟。
你还记得《大宅门》朱顺两次救白家吗?来评论区和我们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