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坛诗歌最优秀的诗人(贵州诗歌巡展陶兴明-屯堡组诗)
当代诗坛诗歌最优秀的诗人(贵州诗歌巡展陶兴明-屯堡组诗)离开了母亲的视线嗅着那段历史的炮火硝烟流走的岁月 暗淡了刀光剑影祖先的灵魂,早已回归故乡北风,吹皱了孩子的脸
在第四届“贵州诗歌节”即将举办与首届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了更好的展示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的创作水平与整体的创作风貌,充分呈现会员的创作风采,贵州省诗歌学会决定在学会相关平台陆续推出会员诗歌作品。——本期诗人: 陶兴明
陶兴明,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原平坝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李杜文学研究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贵州作家协会,贵州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诗歌学会理事,平坝慈善总会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张有谷将军传》 《乌江魂》共60余万字。岀版诗集《寻找春天》 《寻找山魂》及报告文学等。
陶兴明的诗,散发着浓郁的贵州地域乡土气息,澎湃如潮的诗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扎根自己的精神和情感“血地”——屯堡,把痴爱泼洒和凝聚在山水和景物里,豪迈处可以横刀立马,温柔处又不乏儿女情长,他用诗句塑造了一个真男人的铁血形象。——马启代
■ 刻在石头上的乡愁
流走的岁月 暗淡了刀光剑影
祖先的灵魂,早已回归故乡
北风,吹皱了孩子的脸
嗅着那段历史的炮火硝烟
离开了母亲的视线
六百年的屯堡
被岁月浓缩成几栋苍老的石板房
轻轻诉说着屯堡人的惆怅
这个石头堆砌起来的世界
缠绕着多年梦中故乡的印象
那些时常沸腾在我们胸腔
颤动着对石头深切的依念
终于一缆无余地呈现在心房
六百年的沧桑与迷茫
屯田军人的血液 跨境扬鞭
在我的脉胳里奔腾流淌
什么时候?将自已的灵魂
深深嵌刻在这些残缺的石墙上
那些看似冰冷 没有生命的石头
一直承载着那场金戈铁马的烙印
伴随着我们在雨中奔突 在风中嘶吼
渴望和寻找着游子的故乡
诠释生命历程的慢长
在这个遍布石头的世界
在似乎冰冷坚硬的石缝中
我们一直在寻找
寻找一个柔软的角落
把心轻轻安放
■ 屯堡 六百年的守望
六百年的风雨,一次又一次
将石头一样坚硬的心
击碎复活 !复活击碎!
那些来自远方的孩子、用顽强的生命点燃石头
点燃石头的冷酷与苍——凉——
在高原黔地燃烧出一团团冲天的火光
冉冉升起的温暖、如同高悬在头顶的太阳
庇佑着这群“屯堡人”繁衍生养
六百年的祈祷、是否能散尽一地的硝烟?
六百年的泪眼 是否能望穿雄峻的高原?
六百年的守望 是否能成就归乡的夙愿?
六百年的血汗,能让江南水乡的影子
播撒在黔地山川和田野长,
长满青苔和藤蔓的石墙,深刻着屯堡漫长的时光
让古老的街巷被岁月打磨得铮亮
承载起一群大足六百年的丈量
石板房顶的炊烟、历经了太多的风雨飘摇
六百年不改的凤装经纬线
饱含着屯堡人丝丝缕缕的惆怅
是谁?用宽袍大袖 将深深的乡愁兜揽?
是谁?用棒头纽绊 将浓浓的乡音扣牢?
又是谁一锤一钻 刻记着祖先的容貌?
■ 乡音不改 是怕丢失母亲的记忆
一粒被狂风刮到石逢里的草籽
用了太多的岁月,去掩藏离家的惊慌
一群被朝堂流放在高原的孩子
泪里流淌着六百年回乡的渴望
乡音不改 是怕丢失了母亲的记忆
衣装不变 是怕在梦里回不到父亲的怀抱
流不尽的思乡泪水、淡化不了那份期待与回目苍凉
六百年的时光 能否将散落在异乡的灵魂安放?
如果没有六百年的坚守,又怎能成就“屯堡”
厚重而古老的歌谣
江南的智慧 平凡的勤劳
不离不弃的守望 一群离家的孩子
终究在高原的怀抱放射出光芒
江南的水!千姿百媚,高原的石头!坚挺豪放
什么时候?转辗的脚步不再流连悲跄
漂浮的心在石头上悄悄定根生长
水与石头的恋情 奏响一曲万种风情的绝唱
乡愁中的屯堡 坚挺的脊梁,带着水乡的灵动
让寂静的山地,响起石头音符的铿锵
让远去朝代的遗风穿越今生
在高原的上空 风韵袅——袅——
那些苍凉而坚硬的石头
支撑起一座座叫着屯堡的石房
数经荒凉的夕照 让六百年的黔地
温暖起这斑驳而沉静的古堡
如今,这石头的世界
依旧是我们栖身乡愁的地方
六百年哟!故乡 屯堡、您是否安好
■ 哪里去寻找金陵古城的踪影
哪里去寻觅、屯堡的喧闹与繁华
古老的石墙、早已长满金色的野菊花
哪里去寻找,金陵古城的踪影
九道坎的石阶小巷,夕阳映着失望与凄凉
再也找不到带血的刀枪,驰骋的战马
只有地戏的锣声、古老的唱腔
堂前的燕子依恋着昔日的显赫与辉徨
它们把巢筑进了一间间石板房
月儿高挂,正是思乡的季节
思乡的泪湿了衣袖、泪水模糊了面容
月亮躲在云中,井边的槐子树久久等待
冬去春来她等了六百年
乡情象一串长满树枝的果实。
揣着新酿的米酒,打发悠闲的日子
做着长长的梦,追溯六百年的沧桑与梦幻
一曲安顺屯堡人难诉无尽的悲伤
一幕幕寻根的情景让眼泪尽情洒在地上
再也看不到六百年前的重重山、迢迢水
再也找不到戴过的斗笠 披过的蓑衣
屯堡的夜唤起我切切思念
浓浓乡情让我辗转不安 未能入眠
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随风吹来的地戏
悠美的古调让离家的游子寸断愁长
缠绵的思念化作依稀的梦
苦涩的分离,一只孤雁在万里长空鸣叫
■ 春.从屯堡屋檐下悄悄走来
路边的草枯了,金黄色的野菊花谢了
瓦蓝瓦蓝的天空,衬托着银灰色的石板房
石片上的露水凝成了鹅绒般的雪霜
踩在硬茬茬的草埂上,发出哧嚓哧嚓的声响
天刚冒出雪眼,雪花便在空中飞舞
一瞬间 大雪飘絮、白了天、白了地
白了一幢幢石板房 石墙上、石磨上
像堆了一层白白的面粉 晒坝上、屋顶上
辅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雪花堆积山腰,像一朵朵白色的云彩
雪花悬挂在山林,像簇簇梨花绽放
雪花复盖屋顶,让屯堡变得洁白
雪花给屯堡人带来希望
槐子树上几朵冰花闪烁
阳光照射发出耀眼的光
堆满积雪的庭院 孩子在尽情地打雪仗
透过农家屋顶、小鸟欢快跳跃
瓦逢中饮烟袅袅 围座火旁
品偿农家的老酒、腊肉和香肠
穿过院墙,一技初绽的桃花点缀
惹来那群燕子落户在农家的房顶
几根藤蔓钻出石蓬,牵着网爬满农家的石墙
尽管白雪压顶仍枝繁叶茂
开着无名的花草
宽袍大袖的妇女扭着腰身
清扫庭院的积雪
屯堡汉子喝着三道老酒
唱着悠扬的长腔古调
雪花脱光树叶、让生命萌发
纵然是银装素裹的季节
春天、已从屯堡的屋檐下
悄悄地向我走来
■ 石牆上長滿金色的野菊花
哪裡去尋覓、屯堡的喧鬧與繁華
古老的石牆、早已長滿金色的野菊花
哪裡去尋找,金陵古城的蹤影
九道檻的石階小巷,夕陽映著失望與淒涼
再也找不到帶血的刀槍,馳騁的戰馬
只有地戲的鑼聲、古老的唱腔
堂前的燕子依戀著昔日的顯赫與輝煌
它們把巢築進了一間間石板房
月兒高掛,正是思鄉的季節
思鄉的淚濕了衣袖、一串珠雨模糊了面容
思鄉月亮躲在雲中,井邊的槐子樹久久等待,
冬去春來 她等了六百年
鄉情像一串長滿樹枝的果實。
揣著新釀的米酒,打發悠閒的日子
做著長長的夢,追溯六百年的滄桑與夢幻
一曲安順屯堡人難訴無盡的悲傷
尋根的情景 讓眼淚盡情灑在地上
再也看不見六百年前的重重山、迢迢水
再也找不到披過的蓑衣、戴過的斗笠
屯堡的夜喚起我濃濃的鄉情
讓我輾轉不安難以入眠
靜靜地躺在床上
聽著隨風吹來的地戲
悠美的古調讓離家的遊子寸斷愁長
纏綿的思念化作依稀的夢
苦澀的分離像一隻孤雁
在萬里長空鳴叫
■ 屯堡的年味
腊八刚过,年味渐渐浓了
屯堡的屋檐下烟熏缭绕
通红透亮的腊肉香肠
煽起热动的血
槐子树闪烁冰花
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
不小心踩到年的影子
在家乡的雪花上漫舞
挽着冬天的风
积雪的庭院闻到年的味道
浓浓的期许,让屯堡
留下一道不尽的风景
打糍粑,杀猪饭、磨豆腐,包汤园、
年味把乡愁兜揽、母亲翘首等待
牵挂还在路上、无数次呼唤他的乳名
火车的蹄声愈来愈近、泪水在心里流淌
红的灯笼,红的对联
农家的石板房妆扮梳装
瓦逢中飘出饮烟袅袅
围座火炉,喝着老酒
品赏农家的腊肉香肠和血豆腐
骨子里的年味
透着醇厚的腊味和浓香
注:屯堡组诗,曾刊载于《贵州作家》 《香港诗人报》《中国新汉诗》 《天津诗人》 《安顺日报》等刊物。
【关于屯堡】今年,是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开发20周年。贵州屯堡,以它独特,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多姿多彩的大明遗风,为贵州旅游打造了一张丽精彩的名片,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如今,由于管理体制和开发挖掘等原因,屯堡旅游岀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问题,急需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急需对屯堡旅游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和推介。
贵州省诗歌学会 2022-10-30 09:08 发表于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