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何要建长波电台(长波电台是中苏决裂原因)
苏联为何要建长波电台(长波电台是中苏决裂原因)在长征以后,红军万般危急的时候,苏联用尽手段帮助红军脱困,许诺提供大量物资,并通过外交手段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同时,苏联还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一笔笔汇款通过各种渠道转到陕北。博古几乎是苏联命令的机械执行者,而负责指挥军事的李德,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中苏的决裂,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对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研究者,应该知道苏联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在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时代,苏联或者说是共产国际,是中国革命的实际领导者。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是中苏决裂的原因?1982年10月5日:中国与苏联两国关系自1959年恶化以来,首次有苏联副外长访华。
中苏的决裂,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对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研究者,应该知道苏联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
在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时代,苏联或者说是共产国际,是中国革命的实际领导者。
博古几乎是苏联命令的机械执行者,而负责指挥军事的李德,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
在长征以后,红军万般危急的时候,苏联用尽手段帮助红军脱困,许诺提供大量物资,并通过外交手段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同时,苏联还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一笔笔汇款通过各种渠道转到陕北。
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苏联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诺会支持南京国民政府抗日。在抗战中,苏联真的军售了20个简装师的武器装备和1支规模不大的空军。
而对解放战争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苏联的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以后,在苏联不愿意出兵的时候,我们出动上百万大军帮助了北朝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苏联也不含糊,作为回报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著名的156项重点工程。
在苏联帮助下,中国迅速从一个单纯的农业国,到建立了重工业的基础,实现了主要武器的自产。
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两弹一星,都有苏联的巨大贡献。苏联在核武器和导弹方面,给了中国巨大帮助,甚至建立了核反应堆、转交了导弹方面的实物和全部资料。
而中苏却突然决裂,又是为什么呢?
表面上的原因,是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建国后,在苏联帮助下,解放军海军建立了潜艇部队。
当年的潜艇,需要通过超长波电台同基地进行联络。中国在1955年就建立了3个小型长波电台。
随着解放军潜艇部队实力的增强,现有的长波电台已经不够用了。
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海军提出了新建大型长波电台的计划,希望苏联方面给予支持。
1958年,苏联海军上将普拉顿诺夫发给中国方面一份信件:“为了苏联海军和中国海军设在太平洋西岸地区的长波台更加就序,和提高双方利用这些电台的效率,苏联海军首长认为,最好组织两国海军对设在海参崴、青岛、宁波和西营各地之超长波电台的共同使用……”
苏联可以提供支持,但希望中国的长波电台也能够给苏联使用,以保证苏联海军在南太平洋中部海区的活动。
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正式做出提议,要求中苏两国在中国华南地区建立长波电台。
中国方面研究以后,委婉的拒绝了这个建议,只是要求苏联提供技术。
6月份,苏联派来海军专家到中国考察,仍然提出“共同建设一个超长波电台”,“所需费用,由苏联负担” “投资办法是,苏方70%(技术设备和材料),中方30%(土建)”。
苏联方面提出,电台建成以后需要常驻苏联15人的通讯班,可以使用电台。
对此,毛主席认为涉及主权问题“这比袁世凯的卖国条约还厉害“!
结果,7月赫鲁晓夫赶赴中国亲自商讨该事件,中国再次拒绝长波电台。
而赫鲁晓夫比较愤怒,也没有坚持。
8月,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超长波电台和收信中心问题的协定”。苏联放弃了自己的要求,只是提供技术和设备帮中国建设长波电台。这个协定直到2年后中苏决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才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苏联已经同意了我国的要求,放弃了建立可以由苏联使用的电台,这还算是什么大事吗?
至于联合舰队也是差不多,最终也是苏联方面放弃提议作为结束。
既然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都按照中国的思维去做了,等于是苏联大大让了步,为什么还会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呢?
很简单,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只是中苏关系恶化的表象。
两国关系很好,这种提议根本无足轻重。苏联可以提议,中国完全可以当作没听到,也谈不上什么冒犯,中国并没有失去什么。
实际上,中苏关系的恶化,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就开始了。赫鲁晓夫做出了扩大援助、提前交还旅顺口等友善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这一切。
至于具体原因是什么?
萨沙当然知道,也不是我卖关子,文章里面是没法说。
只能这么说,国际地缘政治来说,一个国家只要有了一定实力,就不希望被别国左右,甚至想要左右别国。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本身没什么了不起!
苏联只是提了两个提议,在1958年7月31日到8月3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4次,赫鲁晓夫主动放弃了这些提议,给了中国需要的单纯技术援助。
而有意思的是,这个中苏谈判刚刚结束,在赫鲁晓夫试图和美国搞缓和的关系时候,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突然炮打金门,这是一场政治战。
台湾是得到苏联的军火支持后,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金门炮击之前,苏联完全不知情。
而赫鲁晓夫在8月3日发表中苏联合公报强调:“双方就……解决国际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随后20天就爆发了炮战,全世界都认为公报是苏联针对金门炮战的态度。
炮战开始以后,台湾立即认为幕后主使者是苏联。蒋介石曾说:“共党对金门马祖诸岛武装挑衅,以制造战争,这不是孤立的事件,赫鲁晓夫一方面以间接侵略的方式开辟中东战场,另一方面在8月初的北平会议中,他交给朱、毛的任务,就是开辟远东战场……中共和帝俄是在一个目标之下,分东西两面作战的任务。”
而美国也认为苏联至少是知情者和支持者,对“口是心非”的赫鲁晓夫颇为恼怒。
金门炮战爆发后,美国急忙调太平洋第7舰队主力和第6舰队一部前往台湾海峡。9月后,一度将7艘航空母舰集结于台海。由此,美苏关系再次紧张起来。
美国国内曾传出使用核弹对付中国大陆的说法,赫鲁晓夫也只得站出来,于9月7日放话:“在目前美国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垄断者的情况下,它想用原子武器来吓唬其他国家的企图完全是徒劳的。”在这之前8月31日,苏联《真理报》说的更好: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威胁,等于威胁苏联。
由此,美苏缓和一度被打破,直到1959年才逐步好转。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