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旋挖桩施工技术规范(提高超深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
广东省旋挖桩施工技术规范(提高超深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课题类型重庆QC小组项目形象效果图二、QC小组简介小组名称
提高超深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
XX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项目工程位于重庆市************。北临新溉路,东临红唐路,南面为规划的中学和龙头寺。建筑面积约36000㎡,地下1层车库、地上33层,建筑高度为99.99m。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桩基采用旋挖机开挖灌注桩,桩径800mm~1300mm,桩深最深44m,桩基础混凝土等级为C30,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设计采用端承桩,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

项目形象效果图
二、QC小组简介
| 
     小组名称  | 
     重庆QC小组  | 
     课题类型  | 
     现场型  | ||||||
| 
     课题名称  | 
     提高超深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  | 
     小组活动时间  | 
     2013.3.5-6.10  | ||||||
| 
     小组成立时间  | 
     2013年3月5日  | 
     小组注册编号  | 
     YFQC-2013-02  | ||||||
| 
     小组注册时间  | 
     2013年3月6日  | 
     课题注册编号  | 
     YF-2013-02  | ||||||
| 
     课题注册时间  | 
     2013年3月6日  | 
     小组人员  | 
     11人  |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职务  | 
     职称  | 
     小组职务  | 
     TQC学时  | |
| 
     1  | 
     女  | 
     42  | 
     本科  | 
     项目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组长  | 
     72  | ||
| 
     2  | 
     男  | 
     45  | 
     本科  | 
     生产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副组长  | 
     72  | ||
| 
     3  | 
     男  | 
     43  | 
     本科  | 
     技术负责人  | 
     高级工程师  | 
     组员  | 
     64  | ||
| 
     4  | 
     男  | 
     32  | 
     本科  | 
     主办工长  | 
     工程师  | 
     组员  | 
     64  | ||
| 
     5  | 
     男  | 
     34  | 
     专科  | 
     质检负责人  | 
     工程师  | 
     组员  | 
     64  | ||
| 
     6  | 
     男  | 
     40  | 
     专科  | 
     材料员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64  | ||
| 
     7  | 
     男  | 
     28  | 
     专科  | 
     施工员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56  | ||
| 
     8  | 
     男  | 
     35  | 
     专科  | 
     试验员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56  | ||
| 
     9  | 
     男  | 
     25  | 
     专科  | 
     测量员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56  | ||
| 
     10  | 
     女  | 
     25  | 
     专科  | 
     资料员  | 
     助理工程师  | 
     组员  | 
     56  | ||
| 
     11  | 
     男  | 
     42  | 
     中专  | 
     班组长  | 
     技师  | 
     组员  | 
     56  | ||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13年3月6日
| 
     活动方式  | 
     1)每周活动一次及不定期活动。(共活动24次) 2)坚持出勤,有记录、有结果,出勤率达100%,发言率95%。  | 
- 选题理由
 
通过本次QC活动,可进一步加深旋挖桩施工工艺,找出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办法,为今后从事此工作的施工知识积累经验。
该项目是甲方的重点项目,本着与业主的长期合作,并树立公司形象,公司要求本工程必须获评“三峡杯”奖。
旋挖灌注桩是本栋工程的第一步施工工序,其施工质量是本栋基础分部结构质量的一个重点。
提 高 旋 挖 灌 注 桩 施 工 质 量
四、现状调查
QC小组于2013月3月10、11日对我司施工的C3、C6、C8栋及裙楼的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情况抽查了50根旋挖桩,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影响旋挖桩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每个问题检查50点,共抽查250点,其中将抽查完成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将结果形成数据统计表并绘制排列图:
旋挖钻孔桩施工质量问题调查表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检查点数  | 
     合格(点)  | 
     不合格(点)  | 
     频率(%)  | 
     累计频率  | 
     检查人  | |
| 
     1  | 
     桩位偏移  | 
     50  | 
     36  | 
     14  | 
     40  | 
     40  | ||
| 
     2  | 
     断桩  | 
     50  | 
     38  | 
     12  | 
     34.3  | 
     74.3  | ||
| 
     3  | 
     钢筋笼上浮  | 
     50  | 
     45  | 
     5  | 
     14.3  | 
     88.6  | ||
| 
     4  | 
     钻孔缩孔  | 
     50  | 
     47  | 
     3  | 
     8.5  | 
     97.1  | ||
| 
     5  | 
     漏浆  | 
     50  | 
     49  | 
     1  | 
     2.9  | 
     100  | ||
| 
     6  | 
     合计  | 
     250  | 
     215  | 
     35  | 
     100  | 
     /  | ||
| 
     注:检查250点,合格215点,合格率86%。  | ||||||||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13年3月13日
根据数据统计表得出如下排列图:

旋挖钻孔桩施工质量问题排列图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13年3月13日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桩位偏移和断桩这两大问题的累计频率达到了74.3%,是影响旋挖钻孔桩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
五、确定目标
从质量问题统计表的数据可见,只有解决桩位偏斜和断桩这两大主要问题,才能明显提高旋挖钻桩的整体质量:如将旋挖钻孔桩的桩位偏斜和断桩的合格率由74%提高到90%,则旋挖钻孔桩施工质量合格率可达到(100×90% 141)/250=92.5%。

目标设定柱状图
制图人:**** 制图日期:2013年3月19日
六、原因分析
根据现状调查,针对影响基础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的主要质量问题的原因,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并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运用关联图进行分析。

原因分析关联图
制图人:**** 制图日期:2013年3月21日
七、要因验证
根据关联图,QC小组召开会议对关联图所得出的13个末端因素逐一进行分析,确认过程如下:
要因确认表
| 
     序号  | 
     末端因数  | 
     确认 方法  | 
     确认内容  | 
     确认标准  | 
     负责人  | 
     确认 时间  | 
| 
     1  | 
     钻进方法不当  | 
     现场 验证  | 
     检查桩身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2013. 3.25  | |
| 
     2  | 
     人员质量 意识不强  | 
     调查 分析  | 
     调查操作人员质量意识  | 
     合格率100%  | 
     2013. 3.23  | |
| 
     3  | 
     技术交底 不到位  | 
     调查 分析  | 
     调查操作人员技术交底率  | 
     交底率100%  | 
     2013. 3.23  | |
| 
     4  | 
     砼坍落度 控制不好  | 
     现场 验证  | 
     抽查混凝土坍落度  | 
     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  | 
     2013. 3.25  | |
| 
     5  | 
     砼浇筑方法 无针对性  | 
     调查分析  | 
     调查混凝土工人操作方法  | 
     符合施工要求  | 
     2013. 3.24  | |
| 
     6  | 
     砼供应不连续  | 
     调查 分析  | 
     抽查混凝土供应频率  | 
     供应连续,不影响混凝土施工  | 
     2013. 3.23  | |
| 
     7  | 
     机械故障  | 
     调查 分析  | 
     检查机械设备运行情况  | 
     机械设备运行情况良好  | 
     2013. 3.24  | |
| 
     8  |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 
     调查分析  | 
     检查夜间施工情况  | 
     不影响夜间施工,保证施工连续  | 
     2013. 3.24  | |
| 
     9  | 
     场地准备不足  | 
     调查 分析  | 
     检查施工场地准备情况  | 
     确保场地满足施工需求  | 
     2013. 3.25  | |
| 
     10  | 
     场地地基软弱或软硬不均  | 
     调查分析  | 
     检查场地承载力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 
     场地承载力满足施工 要求  | 
     2013. 3.27  | |
| 
     11  | 
     钻孔时塌孔  | 
     现场验证  | 
     检查钻孔桩桩壁情况  | 
     无塌孔现象  | 
     2013. 3.25  | |
| 
     12  | 
     清孔不彻底  | 
     现场验证  | 
     检查桩底清洁情况  | 
     孔底清洁无杂物  | 
     2013. 3.26  | |
| 
     13  | 
     测量仪器 未年检  | 
     调查分析  | 
     检查测量仪器 年检情况  | 
     检定合格,仪器能正常使用  | 
     2013. 3.23  |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13年3月28日
确认1
| 
     钻进方法不当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5  |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 
| 
     抽测10个桩,结果有7个桩的钻孔深度不足,没有达到要求。  | |
| 
     结论:要因  | |
确认2
| 
     操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3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抽测了10名工人进行质量意识调查,结果10名工人均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3
| 
     技术交底不到位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3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对20名工人进行询问调查,全部接受了技术交底,交底资料齐全。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4
| 
     砼坍落度控制不好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5  |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 
| 
     现场进行10组砼坍落度测试,结果9组合格。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5
| 
     砼浇筑方法无针对性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4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水下砼浇筑方法  | |
| 
     结论:要因  | |
确认6
| 
     砼供应不连续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3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抽查了砼罐车到场时间记录20份,结果砼罐车均能按时到场供应砼。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7
| 
     机械故障  | 
     确 认 人:焦斌 曹峰  | 
| 
     确认时间:2013.3.24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旋挖机、混凝土泵送机械性能良好,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8
|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4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现场配备了足够的碘钨灯和镝灯,相关负责人员安排到位。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9
| 
     场地准备不足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5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随机在施工现场抽查了10处,结果9处都符合旋挖钻机的施工场地要求。  | |
| 
     结论:非要因  | |
确认10
| 
     场地地基软弱或软硬不均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7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随机抽测10点的施工现场的地基承载情况,结果只有4点满足旋挖钻机的施工场地要求。  | |
| 
     结论:要因  | |
确认11
| 
     钻孔时塌孔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5  |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 
| 
     抽查8个旋挖钻孔,结果只有1个桩在过程中在发生了塌孔现象。  | |
| 
     结论:要因  | |
确认12
| 
     清孔不彻底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6  | 
     确认方法:现场验证  | 
| 
     检查8个桩孔清孔情况,结果有5个桩的清孔情况不好。  | |
| 
     结论:要因  | |
确认13
| 
     测量仪器未年检  | 
     确 认 人:  | 
| 
     确认时间:2013.3.23  | 
     确认方法:调查分析  | 
| 
     经检查,现场使用的1台全站仪、1台经纬仪,2台水准仪和2把钢卷尺的性能良好,均按时经过检测部门的鉴定合格并出具合格证书。  | |
| 
     结论:非要因  | |
经过调查分析,一致认为影响基础旋挖桩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① 钻进方法不当
② 砼浇筑方法无针对性
③ 场地地基软弱或软硬不均
④ 清孔不彻底
八、制定对策
针对以上逐条确认找出的要因,QC小组成员组织讨论分析,针对每条要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对其进行选择评价分析:
对策表
| 
     序号  | 
     要 因  | 
     对 策  | 
     目 标  | 
     措 施  | 
     地点  | 
     负责人  | 
     完成 时间  | 
| 
     1  | 
     地基软弱或软硬不均  | 
     组织机械 换填处理  | 
     1、场地基础承载力达到钻机行进及钻进要求。 2、场地宽度满足其它配合机械的施工要求。  | 
     1、基础采用清淤换填处理。 2、空间满足钻机施工要求。  | 
     施工 现场  | 
     2013. 4.15  | |
| 
     2  | 
     钻进方法不当  | 
     改进钻进 控制方法  | 
     桩位≤100mm 孔径≥设计桩径1.5m 垂直度≤1/100 桩深不小于设计要求  | 
     1、多次复核进行定位 2、选择孔径合理的钻头 3、确定合理的钻进速度 4、人机多重控制钻进精度  | 
     施工现场  | 
     2013. 4.20  | |
| 
     3  | 
     砼浇筑方法无针对性  | 
     控制砼塌落度,控制浇筑方法  | 
     确保桩基质量合格 浇筑时避免堵管 导管保证混凝土埋深。  | 
     1、砼质量满足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 2、计算砼浇筑量、导管长度等数据,保证砼埋深。  | 
     施工 现场  | 
     2013. 4.25  | |
| 
     4  | 
     清孔不彻底  | 
     适当增大 泥浆比重  | 
     确保沉渣厚度不超过20cm,保证桩身质量。  | 
     1、适当调整增大泥浆比重以达到能够清孔目的。 2、二次清孔风管下方深度在石渣上50cm左右。  | 
     施工 现场  | 
     2013. 4.20  | 
制表人:**** 制表时间: 2013年4月28日
九、对策实施
根据制定的对策措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分工合作,精心组织实施,以确保基础旋挖桩的施工质量。
实施一:针对场地软弱或软硬不均


1、场地操作面:为节约工程成本,本工程先开挖承台基坑,再进行桩基施工。承台结构尺寸为40.3(长)*7.5(宽)*3(高),按照旋挖钻机及配合机具(一台挖机、2台运输车)工作面要求,承台基坑开挖尺寸为45.3(长)*9.5(宽),操作面空间能满足施工要求。
2、场地地基承载力:对基础采用清淤换填、处理,换填采用页岩,换填深度根据实际情况,一般不小于1.5m,因考虑到旋挖钻机钻孔施工,换填材料避免砂岩,材料粒径不大于40cm,要求压实度达到90%以上,场地顶标高按承台垫层底标高进行控制。
3、场地维护:钻进过程中,及时进行出土,保证旋挖钻进连续钻进,一根桩一次钻进完成。
实施效果:保证了旋挖钻机及配合机具正常施工,旋挖钻机钻进过程中未发生倾斜等现象。每根桩基钻进结算深度为20m,如从原始地貌平场,每根桩至少多钻进4m,成本提高20%;因
表层地质情况较差,护筒需要较多,还有不能拔出的风险,增加工程成本;浇筑水下混凝土时,浮浆采用自溢,减少人工凿打的费用,整体效果较好。
实施二:针对钻进方法不当

1、采用多次复核的方式进行定位钻孔前放出桩位,并测定钻头标高,钻机记录数据,钻机钻进2m左右,再进行测量,并安装护筒,定位后才能继续钻进。
2、根据设计孔径合理选择相应的钻头根据设计孔径采用相应的钻头,本工程采用直径为1.4m的钻头。
3、根据地勘资料确定钻进速度根据地勘资料及实际钻渣分析,确定合理的钻机速度,土层地质钻进速度可较大,3-6m/h,岩层地质钻进速度 较小1-3m/h,
4、人工和机械多重控制钻进精度孔深根据旋挖钻机自身及人工测量双控,在钻进到孔底1m左右就须停止钻进,待测量、清渣后再视情况进行施工。
5、做好场地平整工作,选用有经验的机手,提高钻进精度。
实施效果:小组对旋挖钻桩进行了全数复查,共计60根桩,合格59根,合格率为98.3%,实施效果很好。
实施三、针对混凝土浇筑方法
- 混凝土浇筑前准备:清孔完成沉渣厚度并达到后,立即吊装钢筋笼,安装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因成孔速度较快,正常钻进每天能达到4个孔,所以,在每次钻孔前就须提前安排好钢筋、混凝土施工工序,提前掌握天气情况、及时与混凝土公司联系、准备相应的设备、材料及施工人员等,避免孔钻好后搁置,造成多次清孔或塌孔。
 

2、混凝土质量控制:水下混凝土不仅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满足施工要求,主要对混凝土缓凝时间、和易性、塌落度有特殊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同混凝土公司针对混凝土质量、供料速度及浇筑方式等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每车混凝土在浇筑前,现场负责人均须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和易性及塌落度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和易性不好而堵管。
3、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混凝土浇筑保持连续性,第一次混凝土浇筑须待现场等待3车混凝土才开始浇筑。计算混凝土量,第一次浇筑保证导管埋深大于2m,做好混凝土浇筑量及拔管记录,确保正常浇筑时导管埋深大于1m,严禁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4、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应根据首次混凝土灌入量的多少而定,严防断裂。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实施效果:经声波检测,60根桩基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达到预期质量控制目标;60根桩施工时间为1个月,进度达到预期及工程总工期要求,并在雨季之前施工完成,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及风险,施工安全隐患较少,机械化程度较高,安全控制较为容易,总体质量、进度、安全实施效果均较好。
实施四、针对清孔不彻底
1、适当调整增大泥浆比以达到能够清孔的目的,以中速压入比重1.1-1.2的纯泥浆,把钻孔内浮渣较多的泥浆置换出来,直至达到清孔的要求。
2、调整二次清孔风管下方深度,根据含渣量控制风管下放深度,保证风管口在渣面上50cm左右。
3、空压机送风量大小要合适,根据沉渣厚度调整送风量的大小。
4、清孔后沉淀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要求时,对直径≦1.5m的桩,沉淀厚度≦300mm;对直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沉淀厚度≦500mm,含砂率≦2%,比重在1.03-1.10,粘度在17-20s。
实施效果:经孔深探测检查,桩身无泥渣夹层,桩身深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且没有出现较大的超挖现象,为项目部创造了经济效益。
十、活动效果
1、目标完成情况
小组于2011年5月28日对施工完毕后的60根旋挖钻孔桩进行了检查,将检查数据形成如下数据统计表:
旋挖钻孔桩施工质量问题调查表
| 
     序号  | 
     检查项目  | 
     检查点数  | 
     合格(点)  | 
     不合格(点)  | 
     频率(%)  | 
     累计频率  | 
     检查人  | 
| 
     1  | 
     桩位偏斜  | 
     60  | 
     59  | 
     1  | 
     6.6%  | 
     6.6%  | |
| 
     2  | 
     断桩  | 
     60  | 
     60  | 
     0  | 
     0%  | 
     6.6%  | |
| 
     3  | 
     钢筋笼上浮  | 
     60  | 
     54  | 
     6  | 
     40%  | 
     46.6%  | |
| 
     4  | 
     钻孔缩孔  | 
     60  | 
     56  | 
     4  | 
     26.7%  | 
     73.3%  | |
| 
     5  | 
     漏浆  | 
     60  | 
     56  | 
     4  | 
     26.7%  | 
     100%  | |
| 
     合计  | 
     300  | 
     285  | 
     15  | 
     100%  | 
     /  |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11年6月2日
从质量问题统计分析表和活动柱状对比图中可得:雨污水管网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95%的目标,施工过程中无安全事故,QC小组活动目标圆满完成。

活动柱状对比图
制图人:叶喜容 制图时间:2013年6月2日
2、经济效益
原本采用人工开挖需要70天才能完成的,采用旋挖钻机30天就完成了,不仅工期提前,还创造了经济效益,统计如下:
|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费用名称  | 
     单方造价(元)  | 
     单价合计(元)  | 
     工程量(m3)  | 
     费用计算总价(元)  | 
     费用小计(元)  | 
     费用节约(元)  | 
| 
     1  | 
     人工挖孔  | 
     人工费  | 
     350  | 
     350  | 
     2120  | 
     742000  | 
     1117000  | 
     97800  | 
| 
     工期  | 
     70  | 
     管理费用(元)  | 
     375000  | |||||
| 
     2  | 
     机械钻孔  | 
     机械费  | 
     410  | 
     410  | 
     2120  | 
     869200  | 
     1019200  | |
| 
     工期  | 
     30  | 
     管理费用(元)  | 
     150000  | |||||
制表人:**** 制表时间:2013年6月5日
3、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受到了业主、监理的高度表扬,为新区其它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活动前后项目部人员的质量意识、个人能力、QC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等都有较大提高。
十一、巩固措施
为了使活动成果能有效保持,本小组针对各项对策实施后的效果,制定一系列的巩固措施:
1、将取得的经验形成本工程的《旋挖桩钻孔施工作业指导书》(YJZYZDS-2011-2) 经集团公司和分公司职能部门审批后,于2011年9月向全公司推广及完善。
2、将本QC小组得到的成果提交公司技术质量部,今后将在全公司推广。
十二、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对本工程桩基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全体小组成员对旋挖钻机施工有了更深刻认识,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QC小组活动,使我们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团队精神、个人能力、QC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并得到业主、监理等参建单位的好评。 综 合 自 我 评 价 表
| 
     项 目  | 
     自 我 评 价  | |
| 
     活动前(分)  | 
     活动后(分)  | |
| 
     质量意识  | 
     4  | 
     4.5  | 
| 
     个人能力  | 
     3.5  | 
     4.5  | 
| 
     QC知识  | 
     3.5  | 
     4.5  | 
| 
     解决问题的信心  | 
     4  | 
     5  | 
| 
     团队精神  | 
     4  | 
     4.5  | 

雷达图
制图(表)人:**** 时间:2013年6月10日
2、下一步打算
这次QC小组虽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还有许多能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质量要求,在以后的项目工程中积极推行QC活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力争把下一个工程做得更好。下次活动课题是《预应力负弯矩张拉施工质量控制》。
- 工程人需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喜欢本文章,请点赞 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乐于分享知识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