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浮山陈式太极拳协会(香港武师习武近五十载中山收徒传授八卦意拳太极)

浮山陈式太极拳协会(香港武师习武近五十载中山收徒传授八卦意拳太极)跟从王锐勋先生学艺多年,林德富每天练拳的时间2-3小时,从不间断。20岁起,他开始跟着王先生在社区的拳术班担任助教工作。“先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习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不单在过程中能累计功力技术,还可借武悟文明理,绝不是粗野之技。”林德富说,王先生已70多岁,但习武之心依然不减。过去10年,他穿梭中国大江南北,寻访武林高手研学武术,尽现学无止境之心。16岁那年,林德富师从香港著名的拳学家、香港中国武学会创办人王锐勋先生。“王先生出自少林黑虎门,用尽毕生精力习武,对多种拳法都有研究。”林德富出生在香港九龙城。“旧时九龙城是一个三不管的地界,鱼龙混杂,社会环境相当复杂。”“时局动荡、治安混乱,其时大部分须每天出门之人,皆想学一两手拳法以自卫。”林德富说,由于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林德富从小就不时看到有人打架斗殴,滋扰生事。为了防身自卫,他购买了一本《拳谱》,开始自学,后又陆续向多位老师练习武术。彼时

电影《叶问3》上映,习武风再起。中山街头巷尾是否暗藏武林高手?近日,中山城区富豪山庄内,有一位来自香港的武术师,他的名字叫林德富。

浮山陈式太极拳协会(香港武师习武近五十载中山收徒传授八卦意拳太极)(1)

林德富给弟子示范练习铁锁。林德富痴迷武术数十年,拜师学艺十多门,现在香港、中山、澳洲收徒施教。缪晓剑摄

58岁的林德富,9岁起开始习武,先后在香港、北京等地拜师学艺。曾师从香港中国武学会创办人王锐勋,习八卦拳、少林黑虎门、武当三丰派内家拳,后又赴京学姚氏意拳等。2001年定居中山以来,他白天工作,晚上习武,数十年如一日。近年,他与徒弟成立中山兴延学堂,推广传统武术和文化。

出生九龙城为防身习武

林德富出生在香港九龙城。“旧时九龙城是一个三不管的地界,鱼龙混杂,社会环境相当复杂。”

“时局动荡、治安混乱,其时大部分须每天出门之人,皆想学一两手拳法以自卫。”林德富说,由于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林德富从小就不时看到有人打架斗殴,滋扰生事。为了防身自卫,他购买了一本《拳谱》,开始自学,后又陆续向多位老师练习武术。彼时,香港拳有百家、武馆林立。“一条街上有10多家武馆。”

九岁开始,林德富学习南拳、长拳,后来又学习太极拳、八卦掌、咏春拳等。少年意气风发时,林德富曾有一人与十多人过招的经历。“中学时,面对着10多名同学的围殴,打赢了对方,却导致自己毕不了业。”

16岁那年,林德富师从香港著名的拳学家、香港中国武学会创办人王锐勋先生。“王先生出自少林黑虎门,用尽毕生精力习武,对多种拳法都有研究。”

跟从王锐勋先生学艺多年,林德富每天练拳的时间2-3小时,从不间断。20岁起,他开始跟着王先生在社区的拳术班担任助教工作。“先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习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不单在过程中能累计功力技术,还可借武悟文明理,绝不是粗野之技。”林德富说,王先生已70多岁,但习武之心依然不减。过去10年,他穿梭中国大江南北,寻访武林高手研学武术,尽现学无止境之心。

试手一秒落败拜师学艺成传人

1988年,北京姚氏意拳传人姚氏昆仲受邀到香港交流传授意拳武艺。

“以前在书本上看过意拳,却从来没有见识过。书上说,练习意拳的人能够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能够打人如挂画,真的有这么神奇?”林德富找到了姚承荣先生。“我告诉姚师傅,希望可以学习意拳,但是在学习之前,想体验是不是像书上说的一样?如果真是那样,我愿拜师学艺。”

“我一出手,一秒钟就被挂画了。”林德富回忆说,他刚一出手进攻,还没看清对方的动作,就飞了出去,弹出老远……

林德富口服心服,开始跟二位姚老师学习意拳,后来成为姚系意拳第三代传人。

1997年,林德富在香港创立了意拳武馆,他担任武馆的主席,利用业余时间传播意拳。前几年,他还成立了连山拳学会,在中山、香港、澳洲等地传授拳术。

学跌打救助贫困群体

习武之人,难免受伤,常常要和跌打损伤打交道。如今,在石岐区富豪山庄的兴延学堂,林德富和他的弟子不仅传授武艺,还常为周边社区的贫困弱势群体免费治疗。

林德富的跌打师傅,是香港跌打外科专家王柏坚,得少林跌打伤科传承。20多年前,林德富的母亲因病中风瘫痪在床,林德富慕名前往求医。“经过3个月的治疗,母亲奇迹般可以下地行走了。”

治好了林德富母亲的病,但这位神奇的跌打师傅却不肯收费。“王师傅经常要坐车1个多小时去山上采药,我无以回报,只能开车接送助他,从此开始追随他学习跌打外科医术。”

20多年来,除钻研武学之外,林德富还兼研跌打外科。一开始只是帮武馆的人疗伤,后来周边不少社区居民慕名而来。而中山兴延学堂开馆之后,他和徒弟们每天闲时会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

心愿是让拳术发扬光大

“习武可强身健体,不少人看了武侠小说或武打片慕名而来,但往往坚持不了太久。”林德富说,这些年,他拳馆来往的学生已过1000人,但能坚持下来的不是很多。目前,香港、中山、澳洲武馆的学员,加起来才百多人。

“武术是能通过训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学问,它不是很多人看来的花拳绣腿热闹活动,而是一门能以拳悟文的传统学问。”

2007年,林德富在香港注册成立了连山拳学会,提供传统中国内家拳系统训练,学习的内容包括太极拳、八卦掌、意拳等。“传统武术的精神,应该发扬光大。希望更多有志之士能投入习拳行列,推动中华文化。”这是他作为一名习武者的最大心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