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Pexels无论在亲子教育、两性相处还是职场交际中,过度付出都有危害性,如果不及时调整,有可能毁掉你的一生。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单纯的“付出者”一点都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恋。过度付出者看似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能为对方考虑,甚至帮助对方实现了梦想。其实,是在错误的满足自己的“全能”感,本质是一种自我贬低。

| 有的人把自己当作家中的“顶梁柱”,生活各方面打理的井井有条,对子女爱护有加,对老公事无巨细,以此捍卫自己的家庭地位。

| 有的人在感情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一方,担心自己不够优秀配不上对方,一味讨好付出,用自己以为的浪漫方式爱着对方。

| 有的人在职场中喜欢包揽工作,总觉得有些工作只有自己才能胜任,并且做的多就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就算做错了领导也不会说什么。

如果你觉得这些场景似曾相识,甚至非常熟悉,那么要当心了,可能你在过度付出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单纯的“付出者”一点都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恋。

过度付出者看似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能为对方考虑,甚至帮助对方实现了梦想。

其实,是在错误的满足自己的“全能”感,本质是一种自我贬低。

无论在亲子教育、两性相处还是职场交际中,过度付出都有危害性,如果不及时调整,有可能毁掉你的一生。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1)

Pexels

过度付出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体现

一个人的价值感一般从两方面获得,一个来自自我肯定和激励;一个来自他人评价和认可

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常常自我否定,只能将自我价值依赖于他人的感激和肯定。

这种心理在“望子成龙”的中国式父母中尤其常见。

很多父母为了弥补自己没考上好大学的遗憾,便将这份期待转嫁于下一代,倾尽全力,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不停“鸡娃”,以此提升自我价值感。

电视剧《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就是典型过度付出的家长。

尽管儿子颜子悠已经是学霸代表,她仍然不满足。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2)

《小舍得》剧照

她会为子悠的考试成绩揭发老师;为让子悠上金牌班四处求人;为子悠竞选班委亲自修改演讲稿......

但是这些付出并没有换来子悠的感激。在学校举办的一场家长校园活动中,子悠哭着对田雨岚说,“我觉得,我的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田雨岚伤心失落,她不理解明明自己是为子悠好,为什么结果会这样?

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

父母的期待和过度付出,对他们而言只会是压力和负担。

Julia Cameron在《艺术家之路》中称这种“低价值感的人”为“阴影艺术家”,寓意总是甘于做成功幕后支持的人。

他们会为了助他人实现梦想,不惜牺牲自己,但如果有机会让ta实现自己的梦想,ta又害怕自己力所不能及;而当他人取得成就时,他们的内心又会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和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愤懑。

因此,过度付出,很多时候是源于内心那个渴望又不敢尝试的愿望,给予他人支持,并不是真心为他人好,而是为了帮助他人实现愿望,换得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3)

Pexels

过度付出容易出现隐性控制关系

很多情侣相处中,因其中一方担心自己不够好,不足以吸引对方,便会通过不断的付出和给予,达到隐性控制对方的目的。

过度付出很大程度上是对对方施加控制的“砝码”,并不是得到爱情的最好方式。

朋友小林最近向我哭诉,她的男朋友太粘人,有点想放弃这段感情了。

原来,去年小林来北京读研,她的男朋友也辞掉老家的工作一起过来。

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男朋友就给小林做起了“全职男友”。

每天清晨他都带着早餐在宿舍楼下等小林,再把她送到教学楼门口;中午早早在食堂打好饭等小林下课;周末就拉着小林逛北京城......

舍友都羡慕小林有个这么体贴的男朋友,可是小林越来越觉得男朋友对她的这种付出,她承受不起。

其实听到这里,多数人都懂了,小林的男朋友是担心两人差距悬殊,自己配不上小林,才一直待在她身边,企图用无限的付出,来“控制”小林,维系他们之间的感情。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4)

Pexels

但他从来没有问过小林,他的付出是不是小林想要的。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投射性认同”,即在你付出的过程中,很容易以为自己付出的目的,就是对方感受到的结果。

但很多情侣分手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一方提出,分手理由恰恰是“你对我很好,但就是因为你对我太好了,让我感到压力”。

感情的最初,原本就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互相吸引,才走到了一起。

两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平等接受和付出。

而当其中一人选择过度付出之后,也就逐渐失去了基本的尊严和人格,这段感情自然也就无以为继。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5)

Pexels

过度付出是讨好型人格的隐形杀手

在职场中,有这样一帮群体,工作成绩不是特别突出,胜在本分做事。

他们往往并不觉得自己优秀,但是有一种“我做的这么多,你总不好再责备我了吧”的小心思,利用对方的“内疚”避免被批评。

过度付出者天然有这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错。

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要付出的足够多,就应该受到表扬,哪怕出了一点差错,也不应该被批评。

就像职场中的“便利贴女孩”,虽然简单安分,没有野心,但是人人可用,不懂拒绝。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6)

Pexels

对同事、领导的要求有求必应,买奶茶、取外卖、打印文件、制作表格,哪怕加班做到很晚,她们也乐此不疲。

她们会在过度付出中充满期待,期待同事的感激和领导的称赞。

如果过程中出错了,她们就会觉得委屈,“我做了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受责备?”“我就不应该这么好心帮你!”

当然,一开始同事会有感激和内疚之心,会觉得对方如此帮忙不应该太挑剔;领导也会觉得,招到这么卖力工作的员工不容易,责备太多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但是习惯成自然,当“便利贴女孩”付出的越来越多,对方越来越觉得理所当然,这种关系慢慢从“我需要你帮助”变成了“是你非要帮助我的”。

此后,同事和领导也不会再觉得内疚或感激,意识中便成了“既然这是你的工作,你就有义务把它们都做好。”

蒋方舟说过:“真正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好的样子”。

你越是讨好别人,过度付出,别人越觉得理所当然。

因此在职场中,不该付出的,别瞎付出,该计较的也没必要客气。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7)

Pexels

恰当付出关系才有可能长久

亚当·格兰特:“付出也要讲究策略,知道什么该付出,什么时候付出,对什么人付出,而这种策略,并不影响付出的成色和诚意。”

相反,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付出,反而会令人难以忍受,或导致窘迫的结果。

因此,要打破过度付出的习惯,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改变。

是什么让你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我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你)(8)

Pexels

1)学会自爱

每个人都是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然后才有其他属性。

如果把自我价值建立在他人身上,自己既不会幸福,对被依附的人来说也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做人,应该七分爱自己,三分爱别人。

只有先给予自己足够的爱,才有更多力量去爱别人,就算爱而不得,也不会患得患失,爱自己,能让人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2)清晰目的

付出不应该带有秘而不宣的动机或者条件。

如果付出是有条件的,就把条件清楚地说出来,否则就是带有目的性的控制他人。

如果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回报,除非对方意识到你的付出是有条件的,并且同意那些条件,否则你会很容易把自己变成受害的一方。

因此,最好清晰自己付出的目的,纯粹、明白地付出更好。

3)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清楚而成功地传达、接受和理解的沟通。

过度付出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付出,付出之前双方并未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付出者在实施行动前,先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希望得到什么方式的帮助等等。

如果双方沟通达成一致结果,付出者便可以在适当范围内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保持随时沟通。

4)留心越界

缺乏界限的人,也容易去突破别人的界限,不顾别人的想法,一腔热血的去照顾他、爱他、无限付出,这就是在替别人做出接受你的选择。

心理学家Gionta发现,如果你产生了不舒服(discomfort)和愤恨不满(resentment)两种感受,就说明别人打破了你的边界。

同样的,如果你的付出让对方向你发出了这两种信号,说明你正在触犯对方的边界,那你就要及时停止付出,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寻找原因。

付出是一种美德,很稀有,不能过度使用,也不能随意浪费。

海灵格说,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

平衡、平等才是一段健康关系的状态,切莫让过度付出毁掉你的人生。

作者:奇妙麻麻

图源:Pexels

首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