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上海交响乐团与金钟奖颇有渊源。2001年,上海交响乐团两位驻团作曲家就在首届金钟奖上各有斩获。瞿维获得“终身成就奖”,朱践耳则凭借《第十交响曲“江雪”》获得“器乐 、大型交响合唱作品”银奖,朱践耳更是于第三届金钟奖荣获“终身成就奖”。随后的近二十年间,上海交响乐团多次邀请金钟奖获奖选手登台演出,合力为中国年轻音乐人搭建演出舞台,为其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助力。据了解,10月26日,上交还将担纲本届金钟奖闭幕式音乐会的演出。黄英已多次演绎过丁善德的作品,恩师葛朝祉就是丁善德当时从法国请回来的,“所以第一次来成都演出就演丁善德先生的作品也是一种缘分。艺术歌曲是像绣花一样绣出来的,丁先生的艺术歌曲还加了一层民族特色,比如像《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民歌用四川方言来唱就非常活灵活现。”指挥余隆,尤其能理解外公丁善德的这种音乐情感,他表示这些曲子歌词虽短小,但小曲子里却有大故事,表达着最朴素单纯的情感和对生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正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专业综合大奖,本届金钟奖以“百年华诞 盛世金钟”为主题,设钢琴、声乐(美声)、声乐(民族)、古筝四个项目的复赛、半决赛、决赛,共计44场高水准的音乐比赛和系列专场音乐会,其中上海交响乐团带来专场音乐会和闭幕音乐两场演出。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1)

10月23日,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执棒下,携手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及钢琴演奏家左章在四川大剧院带来了“中国音乐金钟奖暨‘蓉城之秋’上海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

音乐会以穆索尔斯基《莫斯科河上的黎明》开篇,这部描绘了当年莫斯科的清晨景色的音乐“写生”作品,其实是歌剧《霍万兴那》的前奏曲。随后钢琴家左章,与乐团一起奏响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那首经典主题曲,即出自该作第18变奏。左章的演绎使这段变奏优美而动人心弦,甚至带着一丝温婉忧郁情调的浪漫,让人心潮激荡,将拉氏作品里的“俄罗斯忧郁”一展无遗。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2)

下半场,女高音歌唱家黄英与上海交响献上了丁善德的多部艺术歌曲,这些优秀的声乐作品显示了以丁善德为代表的老一辈作曲家在音乐民族化之路上的尝试和探索。作曲家在创作上中西融合,不仅保留有民歌意境和地方风格,并结合富含地域风格的歌词,在伴奏上通过对西方创作技法的融入增添了民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3)

指挥余隆,尤其能理解外公丁善德的这种音乐情感,他表示这些曲子歌词虽短小,但小曲子里却有大故事,表达着最朴素单纯的情感和对生活最炽热的爱。其中《爱人送我向日葵》,该作不仅创作技巧精准,更是情绪饱满,平静宽广的伴奏衬于朦胧空灵的旋律下方,将一位曼妙姑娘在收到青年赠送的向日葵后的喜悦和浪漫生动地诠释了出来。

随之,黄英用婉转唱腔,描绘了声乐套曲《滇西诗钞》中潺潺泉水、蝴蝶飞舞,重现了语言难以重现的意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邹野改编的管弦乐伴奏版本,也极其符合丁善德曾提出的对于音乐民族化的观点,“民族化不是在作品中用了多少民族传统表现手法,也不在于是否用民族乐器演奏,而是在于它是否而真切地表达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是否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4)

此番来川,当然少不了四川山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丁善德取材自四川不同地区的山歌。前者用短短几句歌词生动描绘了槐花待开时节,姑娘望郎归来又羞于承认的心情,后者则以轻巧跳动的节奏刻画出上山砍柴的劳动人民乐观开朗、怡然自得的形象。

黄英已多次演绎过丁善德的作品,恩师葛朝祉就是丁善德当时从法国请回来的,“所以第一次来成都演出就演丁善德先生的作品也是一种缘分。艺术歌曲是像绣花一样绣出来的,丁先生的艺术歌曲还加了一层民族特色,比如像《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民歌用四川方言来唱就非常活灵活现。”

上海交响乐团与金钟奖颇有渊源。2001年,上海交响乐团两位驻团作曲家就在首届金钟奖上各有斩获。瞿维获得“终身成就奖”,朱践耳则凭借《第十交响曲“江雪”》获得“器乐 、大型交响合唱作品”银奖,朱践耳更是于第三届金钟奖荣获“终身成就奖”。随后的近二十年间,上海交响乐团多次邀请金钟奖获奖选手登台演出,合力为中国年轻音乐人搭建演出舞台,为其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助力。据了解,10月26日,上交还将担纲本届金钟奖闭幕式音乐会的演出。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曹梦雅

编辑:金晓英

责任编辑:包露

上海交响乐团怀旧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亮相金钟奖)(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