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天池(雁丘词与野史亭)
元好问诗天池(雁丘词与野史亭)才华卓著的元好问仕途并不随顺,第一次科考便铩羽而归,又陆续考了四次,皆名落孙山。32岁时,元好问第五次科考时终于进士及第。但还没来得及庆祝呢,却因为科场纠纷而遭构陷,到手的入仕机会瞬间化为泡影。礼部尚书赵秉文看了元好问的诗作,拍案叫绝:“少陵(杜甫)以来无此作!”在赵秉文的鼎力相助下,元好问很快名震朝野,顺利考中博学宏词科,以进士的身份进入仕途,留官汴京。人称“元才子”。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北方文学的扛鼎人,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的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相媲美。他擅作诗、词、文、曲,尤以诗作成就最高,“其诗奇崛巧缛,浑然天成”,尤以“丧乱诗”著称,开启汾河诗派;其散曲在当时影响极大,对后来发元曲有承前启后之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
丁小琪/文
丁小琪文化随笔 《稽古探幽》之《金诗银典》卷之元好问
丁小琪/文
16岁的元好问,赴并州赶考,途中遇到一个捕雁人,一对比翼而飞的大雁,被张网捕杀了一只,另一只见势不好,飞也似地脱逃了。见伙伴被擒,飞雁旋即又飞回来,一直环绕着落难的同伴盘旋悲鸣,久久不肯离去。大概是过于悲伤,没多久,这只大雁竟一头栽下来撞地而亡。元好问被这对痴情的大雁深深地打动,他买下了这对殉情的大雁,把它们葬在了汾河边,并垒石做碑,刻上“雁丘”二字。他的同伴们也被感动了,纷纷赋词作诗,元好问当即写下了他那篇传世名作《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如此缠绵叵测的诗句却与知己红颜、风流韵事不相干,竟是写给一对殉情大雁的,后来被演绎成叩问人间情爱的千古绝唱。
元好问是北魏拓跋氏后裔,魏孝文帝南迁洛阳时,改姓元。唐代同族同姓的元姓诗人就有元稹、元结两位。元好问7个月大时,被过继给了叔父元格,4岁开始读书,7岁就能作诗了。太原名家王汤臣读了元好问的诗,惊呼神童。元好问14岁时,拜陵川大儒郝天挺为师,在西溪宴会上,元好问即席赋写五言诗,轰动全场,人们将其与东晋名士王坦之的诗才相媲美:“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北方文学的扛鼎人,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的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相媲美。他擅作诗、词、文、曲,尤以诗作成就最高,“其诗奇崛巧缛,浑然天成”,尤以“丧乱诗”著称,开启汾河诗派;其散曲在当时影响极大,对后来发元曲有承前启后之功。
才华卓著的元好问仕途并不随顺,第一次科考便铩羽而归,又陆续考了四次,皆名落孙山。32岁时,元好问第五次科考时终于进士及第。但还没来得及庆祝呢,却因为科场纠纷而遭构陷,到手的入仕机会瞬间化为泡影。礼部尚书赵秉文看了元好问的诗作,拍案叫绝:“少陵(杜甫)以来无此作!”在赵秉文的鼎力相助下,元好问很快名震朝野,顺利考中博学宏词科,以进士的身份进入仕途,留官汴京。人称“元才子”。
元好问九年短暂的仕途生涯,有六年是在南阳度过的,在南阳一地“三为县令”,先后出任在镇平、内乡、南阳县县令,和南阳相关的诗作就多达百余首,诗中记录了南阳的佳山秀水、风土人情,或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或鲜艳明丽异彩纷呈,或清新自然情韵昂然,南阳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他挥之不去的爱恋情结。
元好问赴南阳上任时,蒙古军攻陷岐阳,他写下了著名的“纪乱诗”《岐阳三首》(其一):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连年战乱,秦川大地寸草不生,西望凤翔,荒芜不堪,友无音信,尸骨遍野,哭声一片......。元好问的“纪乱诗”秉承杜甫的写实之风,恪守诗人的人道情怀,悲悯苍生,忧家怀国。
天灾人祸接连不断,1231年,元好问初任南阳县令不久,又遭遇大旱之灾,爱民如子的元好问,下令减免百姓三年赋税。赢得了“知南阳县,善政尤著”的美名。不久,元好问提升到尚书省任职。
金朝灭亡, 元好问被俘虏,危难之中写信求助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保护中原儒生,传承中原文化。他所举荐的王若虚、杨奂等人有15位都留载《元史》。
太宗十一年(1239年),年已半百的元好问获得了自由,回到忻州老家,他在诗里写道:
乞得田园自在身,不成还更入红尘?
只愁六月河堤上,高柳清风睡杀人!
回到家乡,元好问“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这个“亭”就是享誉史册的“野史亭”,是元好问储存资料、撰写历史的地方。他频繁奔波于燕京、汴京、洛阳、太原、忻州等地,搜集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等资料。一点一滴都记在小纸条,几年下来积累了100多万字。以诗存史,缅怀故国 。
历经20多年的辛苦编著,元好问完成了《中州集》《壬辰杂编》等多部鸿篇巨著。《中州集》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收录了诗词2116首,意在“以诗存史”,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断代诗史的新体例。元好问的这些著作后来成了元朝丞相脱脱修撰《金史》的主要资料来源。《金史》被公认为二十四史中比较精良的,元好问立下汗马功劳。
元好问在史学上贡献巨大,但最值得后人称道的依然是他那不朽的诗作。元好问传世作品颇丰: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
清代赵翼的“题遗山诗”是元好问有极高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丁小琪 2021年2月3日-4月21日 于桃李居
参考资料:
《历代战例》 王爱军《元好问的故事》
猫猫姐姐玉先生《论元好问的“纪乱诗”》
阎英明《“元好问”在镇平的文化含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论古说今《那些年》—— 元好问:问世间“苦难”为何物?
文化影响力公众号—— 明庐主人/文:《“田亩卧龙耕”:元好问在南阳期间,对诸葛亮的追念》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诗人。文化随笔作家。入选“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新锐诗人”。有数百首诗文被多家报刊杂志转发。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爱情伸长了手》。文化随笔《稽古探幽》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