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烦恼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对青春遗憾的修复与底层精神的歌颂)
夏洛特烦恼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对青春遗憾的修复与底层精神的歌颂)而在梦境中的夏洛几乎得到自己幻想的一切,通过剽窃朴树和周杰伦的歌曲而走红,追到了自己的梦寐以求的校花,成为新生代华语音乐教父,亲手策划轰动全亚洲的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嗓门等等,取得了爱情、事业上的成功。而导演在影片中所建构的另一个时空,即以做梦的方式穿越到昔日的校园,恰好能让夏洛在现实生活的矛盾之下,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成为夏洛情感欲望的宣泄口。佛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的,是最普通的人类精神现象之一,梦最主要的意义是人现实愿望的满足”。导演在开场不到一分钟时间里就已经点明了现实中男主角的处境,通过夏洛的独白向观众交代了最缺面子的夏洛如何将仅有的面子丢掉了,黑白的画面感进一步表现了夏洛处在人生的低谷。当观众正在为夏洛的遭遇而揪心时,镜头一转影片正式开始,现实中的夏洛为了参加初恋的婚礼充当成功人士,租豪车、租礼服、把家里仅有的存款当礼钱,却被自己的媳妇当众揭穿
理想中的臆想,现实下的选择,到头来还是白日做梦。
由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舞台剧的电影《夏洛特烦恼》创下了当年口碑极佳且在豆瓣2015年度热门电影排名前三,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在爆笑之余更应该思考该影片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片是一部伪青春片,与一般青春片主打怀旧、爱情、成长等主题不同,《夏洛特烦恼》在类型以及叙事方式上有所突破,而是通过合理的时空换置,以男主角夏洛在初恋婚礼上意外“穿越”回到昔日的校园,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并最终领悟人生。
影片还融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充满戏谑和黑色幽默的成分,以众多笑料带动观众对特定时代下一些问题的思考。
佛洛依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的,是最普通的人类精神现象之一,梦最主要的意义是人现实愿望的满足”。
导演在开场不到一分钟时间里就已经点明了现实中男主角的处境,通过夏洛的独白向观众交代了最缺面子的夏洛如何将仅有的面子丢掉了,黑白的画面感进一步表现了夏洛处在人生的低谷。
当观众正在为夏洛的遭遇而揪心时,镜头一转影片正式开始,现实中的夏洛为了参加初恋的婚礼充当成功人士,租豪车、租礼服、把家里仅有的存款当礼钱,却被自己的媳妇当众揭穿,在同班同学面前出尽了丑,这样的设置都是为了强调夏洛的虚荣心较强且一事无成。
而导演在影片中所建构的另一个时空,即以做梦的方式穿越到昔日的校园,恰好能让夏洛在现实生活的矛盾之下,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成为夏洛情感欲望的宣泄口。
而在梦境中的夏洛几乎得到自己幻想的一切,通过剽窃朴树和周杰伦的歌曲而走红,追到了自己的梦寐以求的校花,成为新生代华语音乐教父,亲手策划轰动全亚洲的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国好嗓门等等,取得了爱情、事业上的成功。
然而这成功的背后实则是各自出轨后的婚姻破裂、友情遭到利用、亲情遭到玩弄,自己也身患癌症,夏洛才逐渐认识到自己最应该珍惜的东西。
此外,影片还通过人物身份差异的对比来表现夏洛个人心理层面的想象,夏洛在豪华游艇上的这个情节设置最有代表性,豪华游艇作为富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夏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在梦境中可谓是水到渠成。
夏洛在梦境中将曾经的富家子弟袁华在心理层面建构为穷困潦倒的渔民,夏洛的豪华游艇与袁华的破渔船之间的对比给观众从视觉上交代了夏洛此时的纸醉金迷和自我满足。
现实中作为成功人士的袁华对夏洛的一身行头赋诗“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引来其他同学的一阵嘲笑,而在梦境中夏洛和袁华的身份发生了置换,袁华则变得穷困潦倒,此时的袁华给夏洛所赋诗为“英姿飒爽雄鸡装,飞上枝头盖凤凰”。
人物身份关系的变化也进一步体现了“梦”是人物欲望的满足,也正是在这个冗长的梦境中,夏洛完成了对自己青春的修复,获得和自己的和解。
《夏洛特烦恼》将叙事的主体关注于小人物的命运,通过梦境化给观众营造一种狂欢的氛围,并以一种戏虐荒诞的方式关注于现实问题,以此达到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首先,影片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讽刺了人物虚伪的行为,例如,影片一开始夏洛乘坐着一辆豪华汽车在酒店门前转圈,给观众直观上营造出夏洛是成功人士,而司机的一句“姐夫,我得赶紧回去,我女朋友今天60大寿,她都不知道我把车开出来”,以及在秋雅的婚礼上马冬梅对秋雅的老公说的“恭喜啊,伯父”,简单话语却是对社会中不合理关系的讽刺。
其次,电影批判了现实社会中人情冷漠的感情怪圈,老朋友见面之后的各种炫耀,互相挖苦对方,为了追名求利更是出现了“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这种荒诞可笑的男女感情,影片以这样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人物光滑明亮的外表之下的虚伪灵魂,讽刺了现实社会中道德伦理败坏的行为和拜金主义的社会不良风气。
最后,影片对社会中不良现象进行了嘲讽,把充斥在现实社会中的权力崇拜、教育歧视、校园暴力、明星崇拜展现的淋漓尽致,王老师作为班主任给班级学生随意起绰号,称大春同学为“班级大傻子”夏洛同学为“班级二傻子”,并将按学习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这些都是对教育的歧视和讽刺。
王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当众表扬了袁华同学的作文《我的区长父亲》获得了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权力的崇拜。
袁华同学为了讨好喜欢的秋雅,召集校外的社会混混对夏洛大打出手,这些问题也是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却又无法解决的,电影以荒诞幽默的方式实现了对这些问题的批判。
除此之外,影片除了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外,还有对底层精神的歌颂,影片中憨厚老实的大春和善良率真的马冬梅他们身上所具有那种朴实精神,正是底层人物所共有的。
例如,夏洛出钱让大春选个地方去玩,大春选的只是普通的游戏厅,马冬梅为了救夏洛,刺伤了社会大哥被赔了两套房,住在四十几平米的出租屋。
当夏洛遭受妻子、朋友的背叛之后,留在身边的也只有马冬梅和大春两人,患难见真情,这无疑是对底层精神的歌颂。
总之,《夏洛特烦恼》通过对时空的换置,前后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对比,不仅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更让我们懂得了平凡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