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联想具有的定向性特征,要求在展开联想时除要发散思维,更要明确联想的点和方向。这个“点”可能是材料的关键点、暗示点,也可能是事物的特点、本质。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发现并抓准联想点,以避免无关联想和荒诞联想。“方向”就是联想的趋向和目标,比如,由眼前事物你是要记叙回忆,还是要借其抒情,抑或是阐述道理,再或是传递知识。这个联想该如何发挥,直接决定你的联想效果和文章质量。联想具有发散思维的特质,它就是要围绕中心问题,多方面、多角度自由展开,以搜集与中心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写作者来说,这种方式可打破思维局限,给思考更多可能性。但广发散并不等于盲目联想、泛泛联想,务必要善于删选剔除,做到精思质取。下笔容易写好难,这也是作文命题的趋势。它不会让你难于感知、联想和思考,而在于检验你感知力、联想力、思考力有多强大。显然,只有敏感、富有创造性、逻辑性强的学生,才更易写出优秀作文。相反,即使再简单的材料,也注定绝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1)

我们知道,写作能力的核心是思考力,思考力又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联想作为形象思维,是中小学作文常用的思维形式和表现手法。联想主要是通过眼前事物,触发记忆中与之有关事物的回忆,进而予以重现、联系和对比。它对我们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几乎贯穿写作全过程。

根据思维规律,联想又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四类。作为一种思维,联想是中小学作文的基本能力,同时又是各种写作手法的思维源头。在日常写作时,我们常会综合运用两种及以上的联想类型。

作为以感知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联想是创意运思的起点,不仅有助于寻找、生成写作材料和主题,而且决定文章思路狭阔、立意高低、形象鲜明与否、情节是否生动及情感是否流畅。因此,加强联想力训练,使联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显得尤为必要。对于我们来说,联想力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训练。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2)

(一)自由发散,精思质取

联想具有发散思维的特质,它就是要围绕中心问题,多方面、多角度自由展开,以搜集与中心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写作者来说,这种方式可打破思维局限,给思考更多可能性。但广发散并不等于盲目联想、泛泛联想,务必要善于删选剔除,做到精思质取。

下笔容易写好难,这也是作文命题的趋势。它不会让你难于感知、联想和思考,而在于检验你感知力、联想力、思考力有多强大。显然,只有敏感、富有创造性、逻辑性强的学生,才更易写出优秀作文。相反,即使再简单的材料,也注定绝大多作文会流于一般化。对材料分析可知,一边是小希望,一边是大感动;一边是特别希望,一边是特别欣慰;一边是动情,一边是“哪怕只是”。我们如果能通过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来感悟,能通过因果联想来分析,精思而质取,就会自然舍弃那些劳动、社会实践、陪伴等相对不佳的角度。例如,以“小希望与大奢望”“一点与特别”等角度立意行文,文章自然更胜一筹。相反,如果联想止于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些小事,止于孩子要多做家务等,文章就不易出彩。

(二)定点定向,提高质量

联想具有的定向性特征,要求在展开联想时除要发散思维,更要明确联想的点和方向。这个“点”可能是材料的关键点、暗示点,也可能是事物的特点、本质。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发现并抓准联想点,以避免无关联想和荒诞联想。“方向”就是联想的趋向和目标,比如,由眼前事物你是要记叙回忆,还是要借其抒情,抑或是阐述道理,再或是传递知识。这个联想该如何发挥,直接决定你的联想效果和文章质量。

(三)巧借手法,规律关联

前面提到,联想根据思维形式和规律,有相关、相似、对比、因果四类。它们在表达上,通常表现为比喻、比拟、排比、类比、通感、象征、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因此,写作者常依据其规律及其呈现的手法展开联想,进而生成文章的材料、主题等。例如,下面几则经典课文选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拟人、比喻、通感、虚实结合)

——《春》(朱自清)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比喻、拟人)

——《雨的四季》(刘湛秋)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排比、比喻、拟人)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3)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紫藤萝瀑布》(宗璞)

除以上选段,所用的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课文《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等还用了象征联想;《一颗小桃树》《蝉》用了托物言志手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等文章多用对比联想,等等。这些手法的生成基础多为联想。写作常用的比喻、比拟、对比、象征、托物言志等,既是写作手法又是对联想规律的实践。掌握这些规律和手法,不仅有利于提升联想力,还有利于文章语言表达。联想思维和手法不仅被作家大量运用,在作文写作中,一样运用很广泛。

如,2017年上海中考作文“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种子”是关键,但并不以现实中植物种子为要,而是与种子有相似特征的虚拟对象。也即指“种子”的比喻义、象征义。依据相似律或象征手法,你可联想到希望、梦想及坚持、诚信、勇敢、乐观等品质。实际上,这属于形与意相似的虚实联想,其在初中作文写作中用得尤其多。例如,作文题目《风景在路上》(2015年山东聊城)、《拐杖》(2015年四川资阳)、《距离》(话题,2016年四川南充)、《东风为我来》(2016年江苏苏州)、《心中的明灯》(2017年湖北咸宁)、《车站》(2017年山东德州)、《钥匙》(2019年江西)等。

(四)加大跨度,倾注感知

联想最主要的品质是创造性。歌德说,创造性的最好标志是在选材后,将其充分发挥,使大家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东西。也即是说,创造性联想既要你善于发现,又要你做到充分发挥。具体而言,就是跨越事物间的相关度差距,加大运思的联想跨度,直抵运思的最终目标。通俗地讲,就是倾注我们的认识和感受,赋予前后对象以情感或思想关联,从而跳过中间环节,直接建立联想点与目标间的联系。比如,通感就是一种创造性联想。

写作联想跨越的可能是不同学科,也可能是时间或空间,还可能是事物的不同层次。其为的就是发现事物的新联系或本质关系,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知道,写作本身就是“物—意—文”的转化过程。联想的创造性恰恰可以加速我们从表象向主题(物—意)的转化。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4)

例如,2017年江苏淮安中考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常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阳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个作文题目颇有诗意,也正是由此,题目中的“春”“阳”就要重新赋予更多内涵。比如,有同学针对当下“实诚=傻”的现象,写了一个毕业生坚持以诚待人,最后得到领导重用并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这里的“阳”“春”分别指的是“实诚”“受重用,价值实现”。从表面上看,前者与后者并无直接联系。但作者却很好地将彼此联系起来,这就是联想的跨越性。这种联想用链环式表示即是:阳—温暖—好的品质—实诚;春—生机—希望—价值实现。

(五)直观联想,逆向求异

作为感知的直觉,从思维角度考虑,属于形象思维的一种。直觉以相似律、因果律等为基础,直接跳过其中某些环节而联想到结果。就好似思维从A→E,中间跳过B、C、D。可以说,直觉是一种创造性联想力或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层次。直觉能力的强化将有助于我们的创造性联想。因此,你可以通过增加积累储备,为写作直觉奠基;通过营造自由宽松状态,唤醒和释放直觉;通过视觉、听觉等观察力,敏感、通感等体验力来训练直觉,进而强化联想力。

形象思维也是一种求异思维,所以求异也是创造性联想的品质之一。在日常写作中,联想要实现求异,一方面可通过发现事物的个别属性,联想并形成独特认识;另一方面可通过逆向思考,发现他人不易察觉的属性并充分发挥联想。例如,前面提到的2017年湖南长沙中考作文,别人都在围绕父母期待感恩意识、孩子缺少感恩、孩子需要反思等角度联想。你却另辟蹊径,从造成孩子感恩意识缺乏的学校、家庭、社会因素入手,或从孩子、家长换位思考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写出的文章必与众不同。这里,已涉及到联想求异品质在审题立意中的运用。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5)

(六)积淀知识,训练强化

读到这儿,想必你会开始抱怨,前面说的都在理儿,可我怎么就偏偏联想不出来呢?作家秦牧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电路就不能通畅了。”说白了,就是你可能缺少必要的知识积淀。联想之所以能将起点和终点连在一起,就是因为二者之间有某种介质,可以让写作者有所引申生发。

比如,老师让大家以参观长城为话题写篇文章。有同学只能简单客观地描述,有同学则赋予长城厚重的文化历史感,甚至不乏传奇故事。为何有同学无可联想,有同学则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关键就在于,你的内心有无知识和情感积淀。这似乎又回到写作的起点,联想以知识积淀和感知为基础。这也同时提醒我们,要加强生活观察和阅读体验,强化自我感知训练,如此才能进行有效联想。

有了生活观察和阅读体验,并不等于你的联想力就强。对于写作者,我们需要的是高效联想力。联想高效与否,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一是联想的速度;二是联想的数量;三是联想的质量。值得庆幸的是,这三者都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实现。

例如,你可以通过一些给定的词语、图形、图片、事物等,让自己去开展联想力训练。在特定时间内,评价联想数量的多少;在联想数量固定情况下,看产生联想的速度;在数量或时间固定情况下,评价联想质量是否有效(切题、深刻、新颖等)。或者,基于某些联想物,充分发挥联想力,去自由表述或写作,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训练联想力。专门、针对性的联想训练固然效果直接,但日常的自由训练对联想力的提升或许更长效。因此,请告诉自己,联想力对写作很重要,务必要关注并善待它。

作文辅导教程(作家型教师丘河)(6)

(注:本文摘选于《作文有规律我的初中创意写作课》(丘河 编著,即将出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