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江浙沪而不叫苏浙沪:为什么称江浙沪 而不是苏浙沪
为什么叫江浙沪而不叫苏浙沪:为什么称江浙沪 而不是苏浙沪清朝时,江(江苏省,含上海市)浙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地区,是朝廷最重要的钱袋子和米袋子之一。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海开埠,逐渐发展成经济中心,但一直隶属于江苏省。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设上海特别市,其实就是直辖市。自此之后,江浙变成了江浙沪。现在的江浙沪一般是指二省一市的所有辖区(江苏北部、浙江南部),但有时也特指苏南地区和上海、浙江。有意思的是,就是苏南地区,各种解释也不尽相同,有时不包括长江南岸的南京和镇江,有时又包括长江北岸的南通。图-俯瞰上海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元朝灭南宋后,设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辖苏南、皖南、上海、浙江、福建,治所在南宋实际国都杭州。江浙行省的辖区变动非常大,这里就不细述了。明朝建国于东南,定都于南京,江浙行省不复存在,但江浙这个地名却留了下来。尤其是清朝拆分江南省后,江苏省和浙江省一般合称为江浙。由于语言和风俗的缘故,江浙的“江”更多的是指苏南
唐朝初年设有江南道,辖区包括皖南、苏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湖北大部。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朝廷将江南道拆成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到了宋朝,设有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南西路就是现在的江西省,江南东路包括江苏省南京,皖南,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上饶市。
图-俯瞰南京
再来说“浙”。唐朝设江南东道后,面积依然太大,包括皖南、苏南、上海、浙江省和福建省。唐朝后期,福建设福建观察使,浙江省西部(不含杭州、湖州、嘉兴)设浙东观察使,治所在绍兴,时称越州。浙江省北部、上海和苏南设浙西观察使,治所在江苏镇江,时称润州。到了宋朝,浙西和浙东合并称为两浙路,治所设在杭州,辖区基本上脱胎于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
元朝灭南宋后,设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辖苏南、皖南、上海、浙江、福建,治所在南宋实际国都杭州。江浙行省的辖区变动非常大,这里就不细述了。明朝建国于东南,定都于南京,江浙行省不复存在,但江浙这个地名却留了下来。尤其是清朝拆分江南省后,江苏省和浙江省一般合称为江浙。由于语言和风俗的缘故,江浙的“江”更多的是指苏南,皇帝和大臣常用到“江浙”这个地理名词。
图-俯瞰上海黄浦江和长江交汇处
清朝时,江(江苏省,含上海市)浙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地区,是朝廷最重要的钱袋子和米袋子之一。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海开埠,逐渐发展成经济中心,但一直隶属于江苏省。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设上海特别市,其实就是直辖市。自此之后,江浙变成了江浙沪。现在的江浙沪一般是指二省一市的所有辖区(江苏北部、浙江南部),但有时也特指苏南地区和上海、浙江。有意思的是,就是苏南地区,各种解释也不尽相同,有时不包括长江南岸的南京和镇江,有时又包括长江北岸的南通。
图-俯瞰杭州
江浙沪包邮,也就是距离宁沪杭较远的徐州都可以包邮,但距离宁沪杭更近的安徽东部地区却不包邮。有些安徽的朋友认为这样不公平,“江浙沪”的“江”不该只指江苏省,而应该是指清朝初年的江南省,这样的话,距离宁沪杭更近的安徽省很多城市就能包邮了。不过,现在也有“江浙沪皖包邮”,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以前困扰大家的问题,都会在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