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黄花梨小四件柜(文人雅士结合架格柜和方角柜)
清黄花梨小四件柜(文人雅士结合架格柜和方角柜)然而,尽管里里外外千疮百孔,上上下下却完整依旧,除了底板上被老鼠咬穿的漏洞,其他什么都不缺。柜子的侧面,泛红的木头上沾染着霉绿色,呆滞的柴木板晦暗无光,小指宽的裂缝从头到尾,不仅破烂,而且还脏兮兮。照片中这件清早期黄花梨亮格柜,长77宽40高123厘米,古人使用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柜子不足一人高,标准的上格下柜明式款,立在高高的展台上,灰蒙蒙的外表加上四处漏光,像是风雨飘摇中的草木屋,轻轻一碰就要垮掉的样子。上格券口带栏杆设计,将亮格部分装饰成戏台模样,本来聚集观赏目光的舞台中心,被破败、斑驳的后背板抢了戏,留下秋风萧瑟中的狼藉景象。
明清文人士大夫,寄闲情逸致于玩物,将摆放书籍的架格与装东西的方角柜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亮格柜形式,上格用于展示,下柜则收藏文物,成为明式柜架中的四大类之一。
亮格柜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与其听来源无考的描述,不如看一件无修、未改的实物。
2019新年第一天,在某专场明清家具展上,大大小小紫檀、黄花梨家具数十件,其中不乏四面平霸王枨方香几这样的罕见器型,但多多少少都有动手修过的痕迹。
走到展厅深处尽头,一件破破烂烂的小柜引起了注意。
照片中这件清早期黄花梨亮格柜,长77宽40高123厘米,古人使用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柜子不足一人高,标准的上格下柜明式款,立在高高的展台上,灰蒙蒙的外表加上四处漏光,像是风雨飘摇中的草木屋,轻轻一碰就要垮掉的样子。
上格券口带栏杆设计,将亮格部分装饰成戏台模样,本来聚集观赏目光的舞台中心,被破败、斑驳的后背板抢了戏,留下秋风萧瑟中的狼藉景象。
柜子的侧面,泛红的木头上沾染着霉绿色,呆滞的柴木板晦暗无光,小指宽的裂缝从头到尾,不仅破烂,而且还脏兮兮。
然而,尽管里里外外千疮百孔,上上下下却完整依旧,除了底板上被老鼠咬穿的漏洞,其他什么都不缺。
实际上,历经久远的老家具传承至今已属不易,尚能如此完整,实在难能可贵。柜膛四壁一致的漆灰旧迹,宣誓着此物从未经修改,所有看到的一切都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这就是原汁原味老家具的魅力。
再细看这个亮格柜的结构。
上格后背装板,三面壶门式券口牙子,雕螭龙卷草纹,落在有望柱的通长栏杆上。栏杆造型丰富,横、竖材光素,嵌雕镂精美的花板,下有浮雕卷草纹的亮脚。
尤其是正面设计,中段亮脚上方空敞,左右各留一小段,两望柱间镶透雕团螭,活脱脱架子床上的“门围子”模样。有了这戏台子般的效果,还怕贵宾的目光不被吸引过来。
浓墨重彩的精雕细琢,源自于文人雅士们的钟爱有加。
至于雕刻到底有多精美,千言万语抵不上详图一张,各位还是从上图寥寥数笔所勾勒出的传神姿态中亲自体会吧。
亮格下面,是装东西的柜子。为了不喧宾夺主,柜门光素无雕,但选用木纹精美的独板做面,黄花梨是当之无愧的首选,左右配搭协调统一,素雅天然纹理和局部人工雕琢相得益彰,为整体加分不少。
下柜中间,安面叶、钮头和吊牌,古人就在这儿穿钉上锁,把心爱的文物藏在里面。
从来源及名字本身即可知道,上格是亮格柜的重头戏,丰富的造型和浓墨重彩的装饰都集中于此,但下柜也并非就平淡无奇,不经意间点缀的小小变化,让朴实中透出新奇。
除了挑绚丽的黄花梨天然纹理做面板,铜饰件的选择也费了不少脑筋。
既然柜门光素,那就仰仗金属构件来破除沉寂,于是有了方钮头、双鱼形吊牌;
又在中间穿插锁环及椭圆吊牌,避免千篇一律的同时,使整体也活跃起来。
闩杆上安不同形状吊牌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和双鱼吊牌的门把手功能区别开来。
为便于体积较大物品的放入和取出,闩杆设计为活动式,上端插入顶枨上方的榫眼,下端凿有槽口,滑入底枨上凸起的榫舌即可。
枨下三面装通长牙条,壶门形轮廓,沿边起线,浮雕卷草纹。
牙条甚宽,纹饰从上到下占满几乎所有位置,线型还异常饱满,如此醒目的刻画是为了与亮格雕花形成上下呼应。
总体而言,亮格柜从结构到造型、从装饰到工艺都称得上讲究,细节设计也可看出主人或制作者的用心。
当然还不忘控制成本,柜子关键部位均使用黄花梨,而不显眼的地方则为其他柴木,古人精打细算造就这件艺术品,想必是因为他们钟爱这种器型。
近年来,古董家具收藏增长迅速,黄花梨木料持续上涨,在这双重利好的推动下,明清黄花梨家具蓬勃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收藏品类之一。深藏于民间的黄花梨老家具被大量发掘,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其实大都缺胳膊少腿,真正完好无修的更是百里挑一。
经典龟背纹亮格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