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与混合式教学区别在哪(金课混合式学习已成趋势)
智慧课堂与混合式教学区别在哪(金课混合式学习已成趋势)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要如何做出改变 把教学创新落到实处呢?目前 多数教师所采用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而生生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以及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存在缺失。小组合作及生生互动对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单纯的师生互动 教师依然主导着课堂 学生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难以得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以学生为中心”是互动教学模式的根基 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 一些教师仍难以改变多年的教学经验 不能充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 导致教学互动成了课堂的“点缀” 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互动方式太过单一
【摘要】近期部分高校开学复课 “金课”建设再次提上日程。当前期间的线上教学能经验能为“金课”建设提供哪些帮助?混合式教学对比传统教学又有哪些优势?
“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之前的教与学状态。” 在5月14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对未来高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提出建议:“在线教育仍然可以和课堂教学并行 也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向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
吴岩司长提出延续线上教学好经验
随着师生重新返回课堂 教学创新、教学互动又重新提上了高校课程建设的日程。如何才能提升创新教学质量 实现吴岩司长所讲的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呢?这一问题还要从高校教学创新的两大难点讲起。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以学生为中心”是互动教学模式的根基 课堂互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 一些教师仍难以改变多年的教学经验 不能充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 导致教学互动成了课堂的“点缀” 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互动方式太过单一
目前 多数教师所采用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 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而生生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以及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存在缺失。小组合作及生生互动对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单纯的师生互动 教师依然主导着课堂 学生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难以得到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 教师要如何做出改变 把教学创新落到实处呢?
鼓励多种互动形式 激发课堂活力
我们讲的课堂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某一学生遇到了问题 他的求助对象就不止是教师。教师如果设计了分组学习的任务 他就可以同组的其他小伙伴学习。对同一组的其他学生来说 有的学生多了一个讲解的机会 部分学生也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学生互教是最好的学习。
首都师范大学应用青鹿智慧教室开展分组研讨互动
此外 多种的互动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意见、思路、看法等 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
传统与创新并行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当然 我们讲教学创新不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全盘否定 传统教学在知识体系构建和基础知识掌握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则可以应用信息化工具作为辅助。
北京科技大学应用青鹿教学互动平台获取学生答题反馈
如:教师在网上发布课前预习内容、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并向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做出适应性调整并加以实施、创设“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促进学生高级而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
打造特色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和操作便利等特点 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也是任课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课堂教学过程可以作为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视频被录制和保存下来。这类视频不仅可以为学生在复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也可以为教师教研、复盘、说课等提供支持。
采集教学数据 注重过程性评价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 教师都可以应用青鹿金课教学云平台采集并留存学生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课堂互动参与率、课后作业完成率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反馈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让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此外教学数据也为过程性考核评价提供依据 有助于改变以期末考为主体的单维度评价体系。
青鹿智慧教室提供的数据反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实现上述创新互动教学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青鹿智慧教室为课堂教学提供多种互动模式、能打通课前、课后线上教学与课中线下教学流程 帮助师生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并可自动记录教学过程、采集教学数据 为备课、教研、评价等教学活动提供支撑。
课程教学创新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 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成功经验或许会让教学创新的尝试事半功倍。
5月30日-5月31日 2020青鹿春夏高校新品云发布会即将上线 届时将由特邀专家、知名学者为大家带来更加深入的“金课”教学创新经验分享 关注青鹿教育科技 预约参加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