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既然不叫少帅,那当时一般都是怎么称呼张学良的呢?一般明面上,大家都称张学良为“小爷”或者“总司令”之类的,蒋介石等比张学良有身份的,或者辈分较高,关系比较亲密的私下里就叫他“汉卿”,张作霖则叫他“小六子”。“千万别叫‘少帅’,他最不想听的就是这两个字!”所以张学良的家人,尤其是他的部下基本都非常清楚,“少帅”是一个雷区。当然也有不知道的,像是曾当过张学良勤务兵的傅德,刚当勤务兵不久时并不知道“少帅”是一个禁忌,总听外面的人这么说,所以有次有人打电话找张学良,他就说:“少帅,请您接电话”结果张学良的脸一下就黑了,听了电话之后什么都不说,吓得傅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帅府里的朋友老姜,老姜才警告他:

在如今的影视剧中,对于张学良这个角色,剧中对他的称呼大多都是“少帅”,“少帅”这个称呼到现在几乎已经成了人们心中张学良的代名词。

一般人觉得“少帅”这个词还有点好听,霸气之中带着一点帅气,崇拜之中又带着一点尊敬。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张学良,可是相当不喜欢“少帅”这个称谓,而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1)

其实“少帅”在当时并非张学良的专称,而是针对北洋各大军阀家中继承家业纨绔子弟的“戏称”,这个称谓本身没有任何军职或军衔的,有着“一事无成”的意思在里面。

虽然“少帅”听上去要比“废物”、“啃老”这些词要好听得多,但其中的轻蔑之意在当时是藏不住的,所以对于张学良来说,尤其是当他从张作霖手里接过东北后,对于这个称谓是非常反感的,对于他来说称他为“少帅”就是最大的不尊重。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2)

所以张学良的家人,尤其是他的部下基本都非常清楚,“少帅”是一个雷区。当然也有不知道的,像是曾当过张学良勤务兵的傅德,刚当勤务兵不久时并不知道“少帅”是一个禁忌,总听外面的人这么说,所以有次有人打电话找张学良,他就说:

“少帅,请您接电话”

结果张学良的脸一下就黑了,听了电话之后什么都不说,吓得傅德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帅府里的朋友老姜,老姜才警告他:

“千万别叫‘少帅’,他最不想听的就是这两个字!”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3)

既然不叫少帅,那当时一般都是怎么称呼张学良的呢?一般明面上,大家都称张学良为“小爷”或者“总司令”之类的,蒋介石等比张学良有身份的,或者辈分较高,关系比较亲密的私下里就叫他“汉卿”,张作霖则叫他“小六子”。

不过很多人背地里也是叫“少帅”,尤其是当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不久,很多人并不认为张学良能扛起东北军的大旗,东北军内部有不少人都背地里称他为“少帅”。

明面背面都看不起张学良的,更多的还都是张作霖以前的得力干将,比如杨宇霆、常荫槐,这两人都是奉系军阀的元老级人物,跟着张作霖打天下,自然是非常看不起张学良。

以这两人为代表的人物,不仅背地里叫张学良“少帅”,甚至还要当着张学良的面叫“少帅”。叫也就算了,他们也是公然阻碍张学良的管理,尤其是反对张学良和南京议和,坚持东北和关内处于分裂的状态。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4)

晚年张学良

最终张学良和二人的矛盾因为“中东铁路”一事彻底爆发,张学良带着警务处长高纪毅,以及数名侍卫在帅府“老虎厅”将二人以“阻碍新政、破坏统一”的罪名枪毙,这一事件史称“老虎厅事件”或“枪毙杨常”。

杨宇霆当时在东北军可是有极高的威望,以这样的形式枪毙是很有可能引起其旧部兵变的,但即便如此张学良还是果断下达了命令,这其中虽然还有很多政治因素利益牵扯在里面,但当面直呼“少帅”等不尊敬的行为也在里面占了很大成分,因为据后来各方面的资料都显示,张学良杀杨、常二人很大程度是在谈判过程中临时起意,而非蓄谋已久。

可见“少帅”在当时可不是能乱叫的,叫错了要小心脑袋!

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勤务兵称少帅)(5)

被软禁的张学良

如今“少帅”一词基本都成了全中国人对张学良的称呼,这里面的含义其实并非像当年那样的轻视,反而还带着一丝尊重,只是如果张学良还在世不知道听后会是什么感觉。

张学良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对他的“蔑称”,如今却成了他的“专称”,这或许是时代也是历史对他开得最大的一个“玩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