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汉文帝 刘恒当时“七王叛乱”李广随周亚夫平叛,取敌军旗立大功,由于政治目光短浅无二,私下接受梁王将军印,文帝怒不喜,终未得任何封赐,第一次与封侯擦肩而过。纵观李广平生,却让人大跌眼镜,其人却是有勇无某,治军懒散,指挥平平。李广平生曾率领大规模部队与匈奴开战共有四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其中两次全军覆没,更是耀眼。大小战役七十余次,屡战屡败,鲜有胜绩,这也是其未能封爵的真正原因吧!李广一生横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时期,年轻时的李广箭术高超、为人清廉、善待士卒深受文帝赏识。文帝见其英勇曾夸赞“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感慨,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而对李广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在后世名气为何能高过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是确有其实还是徒有其名?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1)

李广

李广号为“飞将军”,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人,官起汉文帝,终于汉武帝。

司马迁曾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给予了李广非常高的评价。


纵观李广平生,却让人大跌眼镜,其人却是有勇无某,治军懒散,指挥平平。李广平生曾率领大规模部队与匈奴开战共有四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其中两次全军覆没,更是耀眼。大小战役七十余次,屡战屡败,鲜有胜绩,这也是其未能封爵的真正原因吧!

李广一生横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个时期,年轻时的李广箭术高超、为人清廉、善待士卒深受文帝赏识。

文帝见其英勇曾夸赞“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观其一生

当时“七王叛乱”李广随周亚夫平叛,取敌军旗立大功,由于政治目光短浅无二,私下接受梁王将军印,文帝怒不喜,终未得任何封赐,第一次与封侯擦肩而过。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2)

汉文帝 刘恒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以李广、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四位将军由雁门关出击,各带精骑兵一万人,分四路追击。而李广孤身冒进,最终全军覆没,自身被俘虏后侥幸逃回。按当时大汉律败军之将,又被俘虏逃回,按律应被腰斩。后四处奔波,最后交付罚金被“赎为庶人”。在这一战中,李广被服,公孙敖战败,公孙贺无功而返,只有卫青大获全胜,也是汉武帝时期第一次大获全胜于匈奴,卫青被封为关内侯。

后来在公元前123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最终无任何战功宣告结束。

公元前121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出兵右北平,与张骞合击匈奴,被匈奴左闲王率领五万大军包围,最终四千精骑损失殆尽,斩敌三千余,得侥幸逃脱,终功过相抵未有奖赏。

《汉书》记载“(李)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

公元前119 年,年以60岁的李广最后一次出征,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北之战,卫青命李广为前将军,这一次的李广站在了建功立业的最前端,可谓是意气风发。因军情,大将军卫青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从右翼进行包抄。结果二人率军在沙漠中迷路,最后导致包抄会师失败。战后,卫青多次派人询问李广和赵食其迷路经过和原因,满心丧气的李广拒不回答。当大将军卫青再一次命人请李广到幕府当面问询,李广最终愤而自杀。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3)

卫青 霍去病


而不知实情的三子李敢怒而殴打卫青,泄心头之怒,导致卫青有清淤轻伤。或许是能感受到李广死前的愤怒和郁闷,又或者考虑李广死时加重长子次子均已去世,李家二代只有李敢一人还在。卫青并未把此事声张出去,而是保持了沉默。但是霍去病偶然得知这一消息,极为愤怒,后在甘泉宫狩猎时射杀了李敢,在这件事情上虽然李敢在与匈奴战役中夺旗有功封为关内侯,但是汉武帝还是偏护了霍去病,未对做任何处罚。

李广长子长孙李陵遗传了其祖的基因,英勇无比,在公元99年自告奋勇率八千将士,征讨匈奴不幸被匈奴八万合围,奋战八天八夜,重创匈奴一万余人,最终矢尽粮绝后投降匈奴。汉武帝得知大怒,株连全家,后李陵终未归汉。

而纵观李广一生真的没有机会封侯吗?

其实不然,在第一次站错队后,李广不得重用碌碌无为,但是汉武帝继位还是非常看好这位三朝元老的,汉武帝显现了极大的尊重和忍耐,第一次对匈奴作战中已经非常好的给到了李广建功立业的平台,但是其用兵庸碌险些自己丧命其中,后逃回未被按律重处,只被变为贬为平民。又在短短几年后重新被重用,可见武帝对其心。后两次战役表现平平,也未被降职。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4)

汉武帝 刘彻

在最后一次战役中,年以60的李广主动请缨,被武帝驳回,但是建功立业之心,已经把它燃烧的失去的考虑,多次请缨均被驳回,最终汉武帝无可奈何终批复。其武帝深知其想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之心。时李广不知,在错失这么多机会后的他,在想跟随卫青封侯,希望及其渺茫了。期不知卫青亲人下属以后十几人被封侯?而卫青姐姐为皇后,外甥为太子,武帝能允许这么庞大的外亲贵族集团在进行扩张而不约束?卫青以集团再难有人封侯了。或许李广已被冲昏头脑,又或者他又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而最后的失败失职,当封侯无望,这位老将军选择自杀而含恨离世。

名过其实

身为三朝元老,但终身未能封侯,守边防御匈奴四十余载,三世不幸令人同情,这也是后世之人为感叹之处,使其成为古代名将中的“偶像派”。而这其中的推波助澜又有一下几个方面:

李广为什么能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李广战绩并非斐然)(5)

司马迁

第一、个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了,这位史学家与李广一家渊源颇深,其宫刑就是为李广之孙李陵投降为其辩解所赐。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大篇幅来描述李广百骑退千敌、被俘后逃回、草丛射石虎经典故事,描述李广似天神下凡一般,见起多么崇拜。

第二、唐前李广随多有传颂,但是唐朝成立,一心想让自己看起来有家学渊源的李唐皇帝来讲,李广和其子孙三人由如神人全部被尊为祖宗,期间在哈萨克斯坦附近的游牧人还有拜见李世民的说他们为李陵之后人,更被大肆宣传认同。

第三、人们或许对这种有怀才不遇更加给予认同,李广随有勇无某,优点和缺点反差较大,但是他勤勤恳恳守边四十载,对皇帝忠心之至。也对上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俗语上,又加上其家世三代的曲折,更令人可惜和尊敬。

第四。反观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其名未李广大,或许因为他们本身战功赫赫,犹如战神被人敬仰,缺少了一些故事上的感人,和生活、社会存在差距,并没有李广更有曲折和贴近社会。

冯唐随着时间流逝容易老去,但是李广一生真的无功可封,有阵杀敌之勇却无统兵御敌之智,这或许才难封的真正原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