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大全:构造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构造大全:构造地质学知识点正断层的组合类型有 地堑 、地垒 、阶梯状断层 、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 。(二)组合型式 (一) 一般特点: 1、断层面倾角较陡,大多﹥45°,一般为60°-70°,大型正断层随深度倾角变缓(呈犁状)。 2、正断层常形成角砾岩带,角砾棱角明显,断层附近地层很少有挤压、揉皱现象。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一、正断层
(一) 一般特点:
1、断层面倾角较陡,大多﹥45°,一般为60°-70°,大型正断层随深度倾角变缓(呈犁状)。
2、正断层常形成角砾岩带,角砾棱角明显,断层附近地层很少有挤压、揉皱现象。
(二)组合型式
正断层的组合类型有 地堑 、地垒 、阶梯状断层 、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雁列式断层、块断型断层 。
1、地堑:主要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2、地垒:主要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
3.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 各条断层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降落,构成阶梯状断层。 在区域性抬斜过程中,断盘常沿弧形的断层面发生一定的旋转而构成阶梯状掀斜断块。
4.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若干条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着一个中心成同心圆状排列,称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成辐射状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
5.雁列式断层:由若干条呈斜向错列展布的正断层构成雁列式断层。
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相互切割构成。形状呈方格状或菱形块状。
二、逆断层及逆冲推覆构造
概念:逆断层的基本类型可分为
高角度逆断层:倾角﹥45°。
低角度逆断层:倾角﹤45°,以30°左右者常见。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倾角十分低缓、推移距离在数公里(通常5Km)以上的大逆冲断层称为推覆构造。推覆构造上盘的岩体称为推覆体;下盘称原地岩体或原地体
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是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之一。
(一) 逆冲断层一般特征
1、逆冲断层常显示强烈挤压破碎现象,形成角砾岩、碎粒岩和超碎裂岩等断层岩。常出现劈理化、节理化、剪切带或各种柔褶皱。
2、逆冲席(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可形成飞来峰和构造窗。
飞来峰和构造窗: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被断层圈闭的由较年轻地层组成的原地岩块,地貌上常常成为凹陷和洼地的负地形,这种现象称为构造窗。若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被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前展式(背驮式)和后展式(上迭式)。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 组合型式:
1、叠瓦式逆冲断层: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冲断层的上盘依次向上逆冲,形成剖面上呈叠瓦状。各逆冲断面呈上陡下缓的弧形,向下收敛在一条主干断层上,总体呈帚状。
2、对冲式逆冲断层:两条相反倾斜,相对逆冲的断层组合。小型者与背斜构造伴生;大型者产出于大型坳陷边缘,从隆起向坳陷内逆冲。
3、背冲式逆冲断层:两条相向倾斜相背逆冲的逆冲断层组合。小型者与背斜构造伴生;在造山带分别在两翼产出,总体呈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