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眼前日本人盯咱们这么紧,就算一只老鼠想要跑山里都难,且天这么冷,谁愿意来山里?这家伙恐怕不是好东西。”赵尚志说:受苏联军方的派遣,1941年10月,赵尚志带着四名抗联战士回到东北,负责搜集日军情报,并在日军对苏联作战时,执行炸毁鹤岗发电厂、佳木斯大桥的任务。回到鹤岗、汤原地区后,赵尚志继续展开抗日活动,发展抗日武装,但苦于活动经费一事,使得进程缓慢。赵尚志在1942年1月底,带着一行人在老白山一带活动,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大活人,他怀疑此人身份可疑,连忙让王永孝拿枪出来提防。

2004年5月底,因年久失修,吉林长春市般若寺后墙倒塌,随后请来工人对其进行修缮。然而正在施工之时,工人在寺院北墙挖出无名头骨。

刚巧一个名为姜宝才的军人作家来到寺庙,他认为该头骨身份不简单,极可能是抗联英雄赵尚志的头颅。

这一怀疑引来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经过考古学者、动物研究学者、法医以及北京公安部的多方面权威鉴定,证实该头骨为牺牲62年的英雄赵尚志的遗骨。

那么,赵尚志到底是谁?为何在牺牲62年后仍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他的头骨又为何会被草草埋葬在寺庙北墙上?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

一、队伍里混进叛徒

受苏联军方的派遣,1941年10月,赵尚志带着四名抗联战士回到东北,负责搜集日军情报,并在日军对苏联作战时,执行炸毁鹤岗发电厂、佳木斯大桥的任务。

回到鹤岗、汤原地区后,赵尚志继续展开抗日活动,发展抗日武装,但苦于活动经费一事,使得进程缓慢。

赵尚志在1942年1月底,带着一行人在老白山一带活动,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大活人,他怀疑此人身份可疑,连忙让王永孝拿枪出来提防。

赵尚志说:

“眼前日本人盯咱们这么紧,就算一只老鼠想要跑山里都难,且天这么冷,谁愿意来山里?这家伙恐怕不是好东西。”

对方见赵尚志拿枪指着他,连忙大喊道:

“别开枪,我是收山货的商人,此番前来是投靠抗联的。”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2)

此人自称名为刘德山,本是附近金矿上的工人,前几天跑丢了几匹马,矿上扣了钱,还要让他义务工作一年。他气不过偷跑出来,准备靠收山货赚钱养家。

然而,赵尚志并不信任对方,既然是收山货的,为何又说来投靠抗联?

显然对方知道他们的身份。

随后,他立马拿枪指着对方,要求对方交代真实身份。

不过刚巧,此时姜立新回来了,他看了看刘德山,感觉对方很是眼熟,又经过刘德山的提醒,这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老乡。

刘德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拉着姜立新的衣服说道:“立新,看在同乡好友的份上,你可得救救我啊!”

赵尚志对姜立新还是十分信任的,从九一八事变后他就跟在自己身边,两人早已亲如兄弟一般。

赵尚志先让刘德山回屋子里歇着,转头问姜立新:“你就这么有把握?对方不是日本人派来的汉奸吗?”

姜立新说道:

“老赵啊,你的疑心病什么时候能改?这两年因疑心病重,吃了多少亏了?如果见一个怀疑一个,那谁跟着我们打鬼子?”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3)

就这样,在姜立新的劝说下,刘德山被留在抗联队伍中。

刘德山加入后,不仅将自己仅剩的钱财拿出来,还提供了一些日伪军情报,让赵尚志一行人顺利捣毁几个据点。

此时的赵尚志对刘德山愈发的信任,将其当成了兄弟。

同年2月初,一个名为张锡蔚的人也来到山中。

他自称是刘德山的表弟,受刘老娘的委托进山寻找刘德山,既然表哥加入抗联,自己也有意愿加入队伍中,请求赵尚志能够收留他。

刘德山也说道:“对啊,他是我的表弟,为人忠诚勇敢,我们关系很好,把他也留下吧!”

因为队伍人手不多,再加上对刘德山的信任,因此赵尚志没有任何疑问就将其收留了下来。

实际上,刘德山、张锡蔚均是日本特务派来的卧底。

早在1941年年底,日本人就得知赵尚志回到东北鹤岗的消息,鹤岗日军最高长官长林大佐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将赵尚志小分队引诱到梧桐河附近消灭。

随后,特务田井久二郎、东城政雄这两个特务头子制定了一个刺杀计划。

而刘德山、张锡蔚就是他们精心挑选的卧底,同时他们又在周围埋伏二十多名特务警戒。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4)

那么,赵尚志到底是什么人?为何日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抓捕甚至刺杀?

二、抗联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

对于杨靖宇,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其实在抗联史上一直有“南杨北赵”的说法。

而“北赵”指的就是赵尚志,他是抗联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赵尚志1908年出生于热河朝阳县,父亲是一个秀才,在他的影响下,小尚志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在他八岁那年,家庭遭遇变故,父母带着他四处逃难,因而十一岁时,小尚志就无奈来到社会上闯荡,吃尽了各种苦头和折磨。

不过,这也让他有了拯救苍生的使命。

赵尚志在1925年,来到哈尔滨读书。

这一年震惊国内外的“五卅运动”爆发,全国多地掀起反帝浪潮。

赵尚志所在的哈尔滨也不例外,他带头捐款,并号召同学们一同支援上海工人斗争,还和同学们来到街上游行示威。

因他在支援“五卅运动”中的进步表现,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之后,赵尚志来到广州,报考黄埔四期生。

不过次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他奉命回到东北活动,但遭到反动当局的打击,先后2次被捕入狱,经受了4年的牢狱生涯。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5)

在党组织的营救下,1931年年底,赵尚志这才成功恢复自由,紧接着再次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担任东北反日党团书记。

随着东北沦陷,赵尚志加入哈东一带的反日义勇军,并从一个马夫开始,在一次次战斗中,他的军事才能得到发挥,威信也开始大增,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他在1933年10月,组建一支十三人组成的反日游击队,由其担任队长职位。

次年3月,他将珠河一带多支抗日队伍组合起来,组建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被众人推举为总司令,其队伍也壮大至五百余人。

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赵尚志率领游击队同敌人斗争上百次,有效牵制日军的侵略行动,重挫日军的嚣张气焰。

如1934年5月,他率部攻下五常、巴彦,气得日军嚎嚎大叫。

1935年1月,组织上宣布建立东北革命军第三军,其军长为赵尚志。

最初时,第三军才不过一个师的力量,但在成立半年以来,赵尚志率部战斗数百次,歼灭上千名日军,其队伍也扩大到十个师6000人力量,也是当时东北最大的抗日力量。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6)

然而,随着第三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引起了日伪的恐慌不安,并从1936年9月对其大扫荡,且将赵尚志当做头号歼灭对象。

面对关东军的重重包围,赵尚志采用“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的作战方式,企图在运动战中趁机突围,并于同年12月中旬率部撤至通北、海伦交界的山坡上。

这里地形独特、易守难攻,赵尚志下令让战士们在山坡上埋伏,等待日本鬼子的到来。

然而,日军迟迟没有到来,战士们缺衣少粮,且在冰天雪地中埋伏,部分战士被活活冻死。

不过赵尚志坚信敌人不会撤离,毕竟日军为了消灭赵尚志部队,出动了2万多部队,前后追击两个多月。

果然,第三天夜间,八百余名鬼子来到山脚下,赵尚志当即下令全力攻击,一时间炮火响彻天地。

日军尽管武器装备先进,可山坡早已结冰,他们刚冲上来就会滑倒。

反而,第三军战士利用地形优势,朝着日军猛烈的打击,一夜激战下消灭三百余名日军,其他鬼子仓皇逃窜,而这一战也是第三军胜果最大的一战。

经此一战后,“赵尚志”这三个大字在东北大地响彻起来,也让日伪军恨得牙痒痒,并将他视为北满一大祸患,欲除之而后快。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7)

东北抗联在1936年2月,正式组成,赵尚志第三军改编为抗联第三军。

日军全面侵华后,赵尚志指挥第三军、第六军,联合近两万人的抗日武装,在松花江两岸重创日军,让北满的关东军损失惨重。

而“赵尚志”这三个大字在日伪报纸上十分活跃,很多日伪军听闻骨鲠在喉,将其视为眼中钉,还称其“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梅津美治郎在1939年9月,担任关东军司令。他上任下达第一个命令,就是抓捕“南杨北赵”这2位抗联领导人。

为了抓捕杨、赵两人,关东军甚至给出了“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重金悬赏。

因而,当1941年年底,赵尚志小分队从苏联返回鹤岗后,没多久就被日军特务获悉,并安插汉奸特务在其中。

三、赵尚志遇难过程

1942年2月,赵尚志小分队处境更为艰难,如何获得补给,让战士们填饱肚子,继续活跃在抗日战场,成为赵尚志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同月11日,刘德山献计道:“赵司令,依我看,你还不如偷袭梧桐河警察分驻所,这里驻扎的日伪军不多,此时正是偷袭的好时候,到时候物资问题不就解决了?”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8)

面对刘德山的极力献殷勤,赵尚志有些怀疑,毕竟这么做太激进,一旦失败那将全军覆没,可眼下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选择冒险。

同月12日午夜,赵尚志率众人朝着梧桐河伪警备队进攻,正当队伍来到吕家菜园子附近。刘德山提议道:

“这里距离梧桐河只有两里路,我们可以先将张锡蔚派出去打探情况再做决定。”

赵尚志认为此计甚好,回头喊向张锡蔚:

“你对梧桐河一带熟悉,先进去摸底,我们在菜园子等你!”

实际上,刘德山将张锡蔚支走,是为了联系隐藏在附近的日伪特务。

等张锡蔚走后,刘德山又说道:“你们先上屋去,我去解个手,马上就来!”

然而,走到赵尚志旁边时,他停止脚步扣动扳机,赵司令腰部中弹,当场倒地。不过他仍然忍着剧痛,朝着刘德山开了两枪,致使其当场毙命。

突如其来的枪声,让众人吓了一跳,大家这才快速走出屋外,只见赵尚志血流不止。

赵尚志悲愤道:

“我赵尚志抗日十年,就算死也只想死在日本人手里,却没想……死在汉奸手中!我不行了,你们赶紧走,日本人马上就要来了!”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9)

赵尚志

就这样,他将机密文件交给姜立新,让他全力冲突包围圈,保存革命的火苗,并希望他告诉党组织,赵尚志是抗日死的!

姜立新刚离开,张锡蔚就带着日伪包围吕家菜园子,此时的赵尚志因失血过多而昏迷倒地,王永孝也已重伤,他们二人均被日伪抓走邀功。

来到梧桐河伪警备队,一个伪警官问道:“你是不是赵尚志?”

赵尚志说:

“对,我就是,你们这些民族败类,和我一样是中国人,却当了卖国贼,实在是可耻,你们可以将我的人头拿去领赏了!”

除此之外,他一概不透露任何消息,即便日伪军对其酷刑折磨,他也没有任何求饶之意。

1942年2月12日上午9时,因失血过多错过治疗的赵尚志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四岁

但他至死都没闭上双眼,显然对日伪军十分不屑。

日军高层得知赵尚志牺牲后,立马下令将其遗体运到长春“展览”。

然而,等待飞机前来时,赵尚志的遗体开始腐烂,日军决定将其头颅锯下装在木盒中,并由东城政雄、田井久二郎亲自运送到长春,至于尸身则被日伪军投向松花江内。

四、头颅不翼而飞

然而,这之后,赵尚志的头颅却不翼而飞,我党组织派人多方面寻找均没有任何下落。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0)

周保中

中国人一直有“入土为安”的思想,唯有遗骸埋葬入土,才算让英烈安息。

因此,日军投降后,时任满洲军委书记的周保中来到长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苏军驻长春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帮忙搜寻杨靖宇、赵尚志的遗骸。

原来,当时东北局得到一个情报,日军曾想将杨靖宇、赵尚志的头颅运到东京,可随着美国两颗原子弹,加快日军的投降进程,日军这一计划没能来得及实施。

东北军根据情报分析,认为杨、赵将军的头颅就在长春,但不知道具体地点,这才委托苏军帮忙寻找。

苏联方面听闻后十分重视,立马派出五个苏军支队寻找,对“八大处”、长春伪皇宫等重要地点地毯式搜寻,但一无所获。

之后,苏军又对可能藏匿头颅的军用仓库、地下室、档案室等搜寻,仍然没有任何结果。

不过,后来国民党军接管长春,这使得搜寻工作只能被迫暂停。

长春在1946年4月解放,陈云政委专程从四平赶到长春。

他亲自交代道:

“之前周保中没能找到赵尚志等同志的遗骨,现在长春解放,我军要继续寻找,争取早日找到,这是东北老百姓的意愿!”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1)

陈云

随后,东北民主联军也派人寻找,并重点搜查关东军的军用医院以及监狱内的医疗室,可仍然没有什么踪迹。

因东北战局紧张,解放军再次撤出长春,第二次寻找工作就此夭折。

长春解放前夕,1948年3月初,地下党员李野光在长春医学院地下室内发现了三个大玻璃瓶子,里面装着杨靖宇、陈翰章的头颅和抗联战士常隆基的心脏,但仍没有发现赵尚志的头颅。

新中国后,黑吉两省相关部门继续寻找赵尚志烈士的头颅,可一直没有什么发现。至于赵尚志头颅运送长春后到底如何处置,一直不为人知。

五、吉林一寺庙挖出无名头骨

2004年5月31日,长春般若寺正在翻修。不过几个民工对寺院北墙修缮时,意外发现一颗神秘头颅,这一发现引来其他人的围观。

从这颗头颅来看,这颗头骨形状并不大,似乎是女人头骨,且左眼框有损伤,似乎死前左眼有眼疾。

住持释果慈听闻后赶来,他让工人们继续往下挖掘,看看能否挖到尸身。然而,工人在四周挖掘了半天,没有半点收获。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2)

释果慈很是纳闷,寺庙怎么会有遗骸出现?又为何只有头颅没有尸身?

他随后带领和尚对头骨进行超度,并用红布将头骨包裹起来,送到长春远郊的净月潭公园山坡上埋葬。

说来真巧,6月1日这天,军人作家姜宝才来到般若寺拜访,他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编导,且长期参与抗联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

当时,他正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准备拍摄一部大型文献片《东北抗联》。

为了完美展现出东北抗联14年的抗战历史,他数年来辗转多地搜集了多个资料,采访众多抗联老战士,积累大量一手历史资料。

而此次前来般若寺,他除了为拍摄《东北抗联》取景外,也试图寻找抗联英雄赵尚志的头颅。

原来,姜宝才在查阅档案时发现,田井久二郎、东城政雄曾被关押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交代赵尚志头颅的下落。

只不过,当时记录人员并没有在意。

来到般若寺后,他同两个僧人交谈时问道:“这里是否埋藏过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头颅?”但僧人摇摇头,表示没有听过。

无奈,他又找到住持释果慈,同样询问了这个问题。

释果慈说:

“我不知道赵尚志的头颅埋在哪里,但昨天寺院修缮时,曾挖出无名头颅!”

姜宝才连忙追问,这才知道头颅挖出的详细经过和去向。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3)

在姜宝才看来,般若寺在伪满洲国时期可是“护国寺”,普通人是不可能进来的。

这个头颅来历不简单,又怎么可能是女性头骨?而赵尚志身材不高,极可能被住持误认成女性头颅。

再联想到档案记录的情况,他断定该头骨正是赵尚志将军的头颅。

想到这里,他当场给定居在哈尔滨、曾担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及夫人李敏打去电话,并告诉他们这一消息。

李敏时年八十二岁,她是原赵尚志将军的老部下,多年来为寻找赵司令的头颅四处奔走,可迟迟没有找到。

不过早在八十年代时,她就得知赵尚志司令的头颅或埋葬在般若寺。

原来,1987年的一天,国际友人山崎枝子从日本东京赶往佳木斯,来到赵尚志同志牺牲的地方拜谒。

她长期致力于战争史研究,为获得更多一手资料,她特意拜访中共党史专家金宇钟。两人在交谈时,金宇钟感慨道:“赵尚志同志的遗骨仍然是个谜,一直没有下落。”

随后,山崎枝子又来到哈尔滨,拜见了赵尚志部下李敏。

李敏说道:

“当年负责运送头颅的是特务田井久二郎、东城政雄两人,他们曾在抚顺战犯所改造,1963年时被特赦回到日本。”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4)

临别时,李敏遗憾地说道:

“赵司令的遗首没能找到,这让我们这些抗联老战士内心不安啊。”

这番感慨让山崎枝子动情不已,她改变去往长春的计划,决定回到日本寻找东城政雄两人,看看能否打探出有价值的信息。

不过,田井久二郎早就离世,只剩下东城政雄还健在。得知山崎枝子的来意后,东城政雄再次回忆起当年发生的往事。

原来,当时他们将赵尚志的头颅放在特制木匣内,但因飞机在哈尔滨耽搁一段时间,等回到长春时头颅已开始解冻,眼睛也已闭上。

紧接着,头颅又被送到军部,因室内温度高,且头颅没有做防腐工作,已有血水渗出。3天后,一群日本军官前来查看时,发现头颅已腐败。

原本,日本军方想将其公之于众,运到日本展览,不过赵尚志头颅已腐败,没有展览的价值,关东军总司令部决定将其头颅焚烧。

然而,就在计划焚烧时,般若寺住持倓虚赶来,他不忍抗日英烈头颅被销毁,提议将其埋葬于般若寺内。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5)

因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笃信佛教,且多次拜见倓虚法师,对其很是敬重。当倓虚提出这一条件后,他当即破例答应。

就此赵尚志的头颅被送到般若寺。至于送到寺庙如何处理,东城政雄就不知道了。

山崎枝子将这一消息告知金宇钟、李敏两人。李敏得知后,先后两次来到般若寺寻找,但倓虚法师早已于1963年圆寂,其他人并不知情,因而寻访没有任何结果,这让她很是遗憾。

没想17年后的今天,再次从般若寺传来好消息,这让李敏激动不已。她立马联系赵尚志的外甥李龙、李明,连夜赶往长春。

同年6月2日,一行人在住持释果慈的带领下来到净月潭公园,当民工挖出这颗被红布包裹的头颅后,李敏看了一眼头骨就痛哭道:

“这一定是赵司令的头颅!”

原来,赵尚志抗日时,左眼眶下曾被弹片击中,而该头骨左眼下刚好有损伤。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6)

不过,想要确证为赵尚志的头颅,还需要经过权威鉴定才行。随后,他们邀请黑龙江多位学者、专家对其进行科学鉴定。

脊椎动物专家魏正一先生鉴定发现,该头骨死亡年龄为28到40岁,且头骨为男性,身高为162厘米,埋葬时间为五六十年,其左眼眶下有硬伤。

其他几位专家的结果与之相似,刚好和赵尚志英烈的情况相吻合。

2004年11月,头颅又被送往公安部鉴定,经过权威鉴定后证实其正是赵尚志将军的头颅。至此,失踪六十二年的赵尚志遗首终于重见天日。

抗美援朝科学家挖出来的神秘墓碑(2004年吉林寺庙挖出无名头骨)(17)

2006年,中央决定在赵尚志故里朝阳市建造陵园,并为其举行国葬。两年后,赵尚志百年诞辰之日,遗骨安葬仪式举行,英烈就此得到安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