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能找到短租的房子吗(豆瓣日记:ToRome)
在豆瓣上能找到短租的房子吗(豆瓣日记:ToRome)Credit: Vatican museum & Capitolini Museum他推崇「前朝」希腊文化,是首个留希腊式胡须的罗马皇帝,打破了「不剃不是罗马人」的风俗。他生于西班牙、有西班牙血统,是前任皇帝图拉真的远房亲戚,却被任命为继承者。他深爱着美少年Antinous,少年不幸溺亡后,他到处为他兴都、建庙、立像,让庶民把少年当神拜。哈德良别墅出土的Antinous像造型丰富
本文作者“Helicopter”,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历史上曾有那么一段独特的时间——神的光环刚褪,基督尚未降临;西塞罗之后,马克·奥勒留之前——人独立于天地。
这是福楼拜描绘的哈德良时代。
真·男神哈德良(76–138),任罗马帝国皇帝11年。这位胡子哥的独特魅力和种种事迹,可以写出N篇「他XXXX,却XXXX」的公号文章。
他生于西班牙、有西班牙血统,是前任皇帝图拉真的远房亲戚,却被任命为继承者。
他深爱着美少年Antinous,少年不幸溺亡后,他到处为他兴都、建庙、立像,让庶民把少年当神拜。
哈德良别墅出土的Antinous像造型丰富
他推崇「前朝」希腊文化,是首个留希腊式胡须的罗马皇帝,打破了「不剃不是罗马人」的风俗。
Credit: Vatican museum & Capitolini Museum
他热衷旅游,足迹遍布治下疆土。他是建筑爱好者和实验家,除了重建了伟大的众神庙,还在罗马东面的Tivoli,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逃逸空间和试验场——哈德良别墅。
虽然这里贵为世界遗产,但前往Tivoli不算容易,看起来又「破破烂烂」,所以游人寥寥,是可以悠闲观赏之处。
这门票也算是毫无特色了
遗址占地200多公顷,从鸟瞰复原图可见,并没有严谨的对称布局,毫不古典,却被柯布西耶视作「伟大规划的原型」。目前尚存的主要景点如图所示。主题就是各种玩儿!而且,真的太会玩了,其中又以水景以及对圆形的运用为特色。
Pecile 进入主景区首先看到Pecile,昔日围绕这大碧池的宫殿早已不在,池边倒是野餐的好地方。
海洋剧场(Maritime Theatre) 因为有海洋题材的装饰及其圆形造型,这个充满创意的空间被后人昵称为「海洋剧场」。其实是哈德良的私人小洞天。
被柱廊包围的环形水域中,是一个功能齐全、有35个房间(含厕所)的水榭,隐蔽得来又有情趣。
图左Credit: The Digital Hadrian’s Villa Project
开空的中庭形状特别优美,是四个圆形和两个方形切割的结果。
Credit: Michael R. Ytterberg
可惜我们参观时正在维修,只好靠看3D模型过把瘾了。内外空间以窗户打通。环状设计让人想起福建土楼以及某果新办公楼……不过这里纯粹只是走廊。
Canopus 第三个碧池,是哈德良别墅最著名的景点Canopus——
这个水景休闲区充分体现了哈德良对埃及、希腊之爱。椭圆形的池子是尼罗河的微缩,长120多米,水深达1.7米。池子两旁的伞状树,是罗马特色石松。
池子的西侧有一群战士和amazon雕塑,梁的设计结合了罗马的拱(arch)和希腊的横楣(lintel)。
池子的两条长边,一侧有一尊象征尼罗河的鳄鱼,另一侧立有六尊caryatid——希腊建筑中起支撑作用的女神立柱,是哈德良对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ion)的版本的等高拷贝。
如今卫城上的也是复制版,真迹被移到博物馆了。但其中一尊被大英博物馆「托管」中。
3D复原感受下——
「尼罗河」尽头的半开放式「凉亭」,是名为Nymphaeum的建筑构造。原本是祭祀宁芙(nymph)水神的,通常结合喷泉、水池等。罗马人发展成了玩乐场所,一边拜神一边开趴体。
约旦Jerash古城的Nymphaeum,有着相似结构。
除了华丽丽的雕塑、壁画(已不复见),大拱顶下有个半环坐席stibadium,这是罗马人在家装和家具设计上的创新之一。
Credit: Domus Romana
这个环怎么用呢?躺着用!躺着趴体是罗马人的风俗。早期潮流是三张长躺椅围着桌子的triclinium,后来发现还是环形能挤更多人呐!
Credit: Château de Boudry. p.s. 「满地渣滓」是当时马赛克画的潮流图案
外有欣赏水景的环形躺椅,最里头还有小玉瀑!利用泵水技术把水引到拱顶的穹眼(occulus),两条水帘清凉坠下,带来丝丝水雾。
前面的三张躺椅 桌子就是triclinium credit: The Digital Hadrian’s Villa Project
浴场 除了三个碧池,哈德良别墅的浴场也很有意思。
罗马浴场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工程建筑和体验设计。来到浴池的人们首先在 A.更衣室(apodyterium)换衣服,然后穿过B门到广场上做gym;回到 C. 温室(tepidarium)放松身体、推油按摩;再到最高温的 D. 桑拿房(caldarium)尽情出汗;最后,痛快地扎进 E.冷水池(frigidarium)。
credit: RBP for kids
水流和热空气气流的原理,两千年前的智慧:
Gif made from PBS—Roman City—David Macaulay
光是公众浴池,遗址里就有大小各一,但是给仆人和客人用的。洗浴在当时是普通人的日常,这不仅关乎卫生,也影响着人们对肉身、欢愉的看法。在罗马文明衰退、基督教盛行后,观念又完全改变了。
大浴场
哈德良自己有专用的日光浴室Heliocaminus(直译为太阳炉,helio是源于太阳神的前缀),是一个充分利用日光的绝妙设计:朝南方向有玻璃窗用于吸光取暖,圆形地底下有柱式空间形成的对流系统。
在日光浴室后面还能看到一个漂亮的冷水池(frigidarium)。再看看远景中的二楼,想想这是两千年前,不得不让人折服……
水池边出土了一尊蹲下的维纳斯(crouching venus),已被搬到国立博物馆了。和罗马时期的大多数雕塑一样,这也是对希腊的仿制,但也因此,后世得以一窥希腊人对人体的无限想象。
回来看照片才意识到,博物馆把这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放在一个展厅的两端,遥相对比、呼应,好有心思啊。
Peschiera 这个昵称为「鱼池」的池子,是哈德良行宫的一部分。周围原有40根白色大理石柱子,28米长的池边上有24格凹陷,夏季用作泳池,冬季休闲散步。
3D复原图——
除了水景,其他有意思的建筑也很多。下图是一栋三层高的「希腊图书馆」,到三楼也有供暖,但图书馆乃昵称,实际用途不详。
前文有详细介绍过罗马的混凝土技术多厉害,下图囊括了三种典型的砌墙技术。地面有着图案精美的马赛克地砖。
哈德良还把希腊Knidos岛上的维纳斯圆形神庙完全复制过来——包括正中的羞涩版维纳斯。这个姿势的维纳斯在前文也有介绍过,又一个希腊人的创造。
这个叫做Three Exedras的建筑体也很有趣,exedras就是extra的意思,因为三个外扩半圆的设计而得名。下图所见是仅存的6号半圆。
Credit: Digital Hadrian Villa
海洋剧场是对圆的嵌套、半圆柱形的Serapeum是对圆的切割,三半圆神庙则是外扩,对圆的空间想象真是非常有趣。
哈德良别墅是他接待客人、休闲玩乐的地方,充满玩心和实验性。除了新颖的建筑构想,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开放无拘束,会让现代人也感到新奇。撰写了传记体小说《哈德良回忆录》的尤瑟纳尔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元二世纪是最后一个人类可以完全自由思考和表达的世纪。
在电影《罗马浴场》里,路西思从哈德良那领取到的奖赏是一个屌饰。
当然,还处于奴隶制的古罗马社会并非多么文明开化,但值得去了解的是,在宗教尚未被发明之时,人是如何诠释生活的意义的。例如,神只是一种超人(superhuman),是可以被嘲笑、批评和用来装饰游泳池的;人可以升格为神(例如哈德良的貌美情人);哲学提供的是生活方式指导,而不是大一统的道德规范和理解人生的唯一教条。
然而古罗马还是消亡了,罗马由一个被众神妆点的城市,变为单一宗教之都(甚至是因此才得以走出中世纪的黑暗)。也许,完全自由思考和表达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幸福、也未必是大众的选择。对于羊群来讲,牧羊人(偶像)的指引,比独立于天地更重要?
下一篇,会到更伟大的一个「破烂」—— 庞贝古城看看。
番外篇
前面提到哈德良热爱旅游。129AD他出游到今天的约旦,Jerash市民修建了大拱门作为欢迎。这个拱门混搭了罗马风格和建造佩特拉的那巴特人的风格。另一点比较特别的是四根柱子的叶状装饰是上下都有的。
Jerash古城本身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罗马城邦啊。
去完约旦,哈德良在130年去了土耳其,131年行至雅典,也被赠予一扇门,不过明显小气很多呢。
回顾本系列第一篇:罗马的古建筑
Reference:
- 哈德良回忆录
- 8.6
- 作者:[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类型:尤瑟纳尔/法国文学/小说/法国/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历史/传记/外国文学/文学/MargueriteYourcenar
- 私人生活史Ⅰ
- 7.8
- 作者:[法]菲利浦•阿利埃斯/[法]乔治•杜比
-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 类型:历史/社会学/文化史/年鉴学派/文化/乔治•杜比/菲利浦•阿利埃斯//法国/私生活/生活
耶鲁公开课之古罗马建筑:oyc.yale.edu/history-art/hsar-252 vwhl.soic.indiana.edu/villa/index.php earlybritishkingdoms/kids/romans/roman_baths_and_hypocaust.html link.springer/article/10.1007/s00004-012-0137-1
(全文完)
本文作者“Helicopter”,现居San Francisco Bay Area,目前已发表了3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Helicopter”关注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