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相声经典合集大全完整版(马季差点就进了煤矿文工团-相声大师马季传3)
马季相声经典合集大全完整版(马季差点就进了煤矿文工团-相声大师马季传3)马季还真犹豫了,论阵容强大,行当整齐,曲艺界执牛耳者,非中央广播说唱团莫属。如能加入,真可谓是三生有幸。但是马季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中国煤矿文工团虽不具备中央广播说唱团那样显赫的优势,却是新建的艺术团体,青年人多,人事关系也较明朗,说白了就是都站在同一起跑一上,发展天地较为广阔,像生荒地,只要肯抡锄头,不愁长不出庄稼来。但中广说唱团就大不一样。凭马季当时那点本事,还不是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三字经》,出头之日不能说没有,可那得熬到何年何月哪?此外,煤矿文工团还有一个让他心动的地方 ,就是煤炭系统有支实力相当牛的业余篮球队,名气远在广播系统之上,马季年轻时特别爱运动,心想,如果能有幸加盟这支队伍,岂不是相声、篮球两不误吗?所以他心里的天平偏向煤矿文工团更多一点儿。可不光是中广相中他了,很多专业院团都闻风而动,想办法要把他纳入麾下,此时的马季还蒙在鼓里呢,新华书店工作干的不错,已经荣升海淀门市部
1956年,参加了相声讲习班,受到过刘宝瑞先生点拨的马季,参加了北京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又出现了飞跃性的转折。他参赛的相声叫做《找对象》,讽刺一个以貌取人的青年工人,一味追求脸蛋漂亮,恋爱变成乱爱,险些上了特务分子设下的圈套。这段相声,充分地体现了马季对相声的新的领悟,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心地善良、思想麻痹的矛盾心态,刻画淋漓尽致,而又火候适中,当时荣获一等奖。
随后又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会演。参赛的相声叫《都不怨我》,这个段子出自董凤桐之手,质量不俗。讽刺了某些邮政工人粗枝大叶,不负责任,屡屡出错,却总说是:“都不怨我。”这个相声名字听着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董凤桐先生是知名相声作家,一生创作过百余段相声,像马季后来表演的打电话,侯宝林先生《杂谈空城计》马三立先生表演的《错中错》都出自于董凤桐先生之手。当时他被行内誉为“业余侯宝林”,后来还真拜侯先生为师了。
1978年董凤桐先生调入新疆乌鲁木齐曲艺团,为新疆曲艺事业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去年,也就是2022年的5月份董先生才仙逝,享年91,他晚年担任新疆相声巴扎的艺术指导,九十那年国庆期间还登上相声巴扎的舞台演出呢。
什么是相声巴扎啊,巴扎在维语里是集会、市场的意思,相声巴扎你可以理解成相声大会,新疆相声巴扎成立于2012年,由新疆相声演员莫兴伟创建 而(相声巴扎)这个名字是他师傅李立山先生给取的。姜昆还为相声巴扎题过字。
莫兴伟本来是山东聊城人,在新疆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复员后就留在了当地。在新疆发展和普及相声,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难打出一片天地实属不易,这算是中国最西边的相声团体。
翻回头接着聊马季先生,他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会演时,是代表北京市总工会参赛的,北京总工会非常重视,特地请刘宝瑞郭全宝给马季辅导了半个月,马季也是不负重望,表演时有似神助,大获好评,最后拿了个一等奖。当时在台下观摩的人中,就有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白凤鸣和相声大师侯宝林,他俩对马季的相声极为赞赏,侯先生当场就高兴地说:“我可找到学生了!”
可不光是中广相中他了,很多专业院团都闻风而动,想办法要把他纳入麾下,此时的马季还蒙在鼓里呢,新华书店工作干的不错,已经荣升海淀门市部第三副主任。直到领导拿着中国广播说唱团的调令找他谈话他才知道。紧接着煤矿文工团也找马季面谈,希望他不要去中广。
马季还真犹豫了,论阵容强大,行当整齐,曲艺界执牛耳者,非中央广播说唱团莫属。如能加入,真可谓是三生有幸。但是马季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中国煤矿文工团虽不具备中央广播说唱团那样显赫的优势,却是新建的艺术团体,青年人多,人事关系也较明朗,说白了就是都站在同一起跑一上,发展天地较为广阔,像生荒地,只要肯抡锄头,不愁长不出庄稼来。但中广说唱团就大不一样。凭马季当时那点本事,还不是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三字经》,出头之日不能说没有,可那得熬到何年何月哪?此外,煤矿文工团还有一个让他心动的地方 ,就是煤炭系统有支实力相当牛的业余篮球队,名气远在广播系统之上,马季年轻时特别爱运动,心想,如果能有幸加盟这支队伍,岂不是相声、篮球两不误吗?所以他心里的天平偏向煤矿文工团更多一点儿。
但那个时代可不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儿的,调令都下来了,还能容你选择吗?1956年,马季正式进入广播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而且团领导一下给他派了四位老师,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侯宝林为责任老师。四位大师教一个,千顷地一棵苗,跟传统相声《拴娃娃》似的,老哥仨就一个眼珠子。你说这业务能不突飞猛进吗?
虽然是4个老师,但侯宝林对马季的影响最大,而且马季刚进团,侯先生就鼓励他业余时间写相声,不能一招一式全照他们学,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要创新,要对社会生活更加敏感。侯先生的要求也是最严格的,如果觉得你还不行,自己的相声是不允许你说的。马季在自传中写过,他没跟侯先生商量,就跟团里报了要上的节目是卖布头,侯先生从报纸的海报上得知之后很不高兴,跟马季说,你没学会走就想跑,迟早要栽跟头的。演出那天侯先生一直在后台盯着,幸好马季演出效果不错,侯先生还对马季加的包袱给予了肯定。
马季最喜欢侯先生的戏剧杂谈,一直跟侯老商量想说一次,因为如果演好这个段子,就标志着马季登上了更高的台阶。侯先生说,你先把京剧的基本功练会吧。马季为此每星期到北京戏校找京剧老师学动作,半年后再次提出排《戏剧杂谈》的申请,侯先生说,哪天我把本子给你找来。第二天马季就把自己平时默写的册子送给侯先生看。侯先生一看,连每个标点都没错,就惊讶地问,这本子哪来的?马季说,就是听您演出时记录下来的。侯老这才同意他抽时间与郭启儒、郭全宝二老排练。尽管如此,正式演出还不允许马季说这个段子。
有次马季和师兄杨紫阳临时搭档,侯先生给说活,两人正表演着呢,侯先生说,停,你什么时候回去啊?这话问的是杨紫阳,当时他是西南铁路文工团派到说唱团学习的,杨紫阳说:“团长说有急事会给我写信,现在让我继续学习。”
“你给你们团长写封信,就说是我说的,你别吃这碗饭了,你吃不饱!连话都不会说!”
俩人回到屋里,杨子阳“哇哇”大哭。马季只好劝他,“老师这是严格要求……”
马季杨紫阳表演相声
好,我是综合十三狼,关注我,咱们下期接着说,88
点击此处,观看本集视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