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流季节性变化(珠江流域的地形与气候)
珠江河流季节性变化(珠江流域的地形与气候)珠江流域总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和北高南低。西北部为峰峦起伏的云贵高原,北部为南岭山地,中部为广西盆地及两广丘陵,东南为沿海诸河的冲积平原。二、多山地形及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珠江流域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我国8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六盘水煤矿。有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广州、湛江和北海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这些城市、港口都位于河流下游或紧靠大河。丰富的径流资源为本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位于我国南部,西北的乌蒙山、北部的苗岭、南岭与长江流域为界,南临南海,西南与越南相邻,东部的武夷山与东南沿海河流为界。
一、珠江流域
乌蒙山主峰海拔2900米,是珠江流域最高处。总面积约56.19万平方千米,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以及海南7省、区。
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近730万公顷。区内水、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亚热带、热带作物栽培区。辽阔的海岸带有利于海运、渔业、盐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渔业基地。
珠江流域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我国8大煤炭基地之一的六盘水煤矿。有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广州、湛江和北海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这些城市、港口都位于河流下游或紧靠大河。丰富的径流资源为本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
二、多山地形及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珠江流域总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和北高南低。西北部为峰峦起伏的云贵高原,北部为南岭山地,中部为广西盆地及两广丘陵,东南为沿海诸河的冲积平原。
云贵高原河流深切,高原面破碎,山獭还保留较为完整的夷平面,海拔2000米左右,是南、北盘江发源并流经之地。
天峨一带为高原斜坡地段,海拔降至1000~1500米,过都安进入广西盆地。盆地四周为海拔500~1000米石灰岩山岭。
再向东南为沿海浅山丘陵区,海拔多在200~500米。雷州半岛位于本区大陆南端,南北长约140千米,东西宽约60~70千米。
南岭山脉
全流域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2%,平原盆地占16%。区内是我国碳酸岩地层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32%,集中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郁江、桂江、北江等流域。
喀斯特地貌发育,峰丛、峰林、喀斯特山原、溶蚀洼地、地下溶洞、暗河千姿百态。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黄果树瀑布等著名风景区早已开辟成旅游胜地。
三、温暖湿润的气候
珠江流域大部分属亚热带,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温和,夏长冬暖,极少寒冻。年平均气温达16~21C,无霜期300天以上。
珠江流域是我国降水最丰沛的地区之一,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南海气团。
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由于地形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降水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
珠江流域降水丰富
莲花山东南迎风坡、粤北山地和粤西沿海,年降水量可达2090~2600毫米,大瑶山区、苗岭南坡,年降水量也可达20902400毫米;十万大山迎风坡,年降水量最高达3000毫米以上。
云贵高原年降水量在800~1200毫米之间。在哀牢山这一天然屏障作用下,南盘江中下游的石屏、蒙自、个旧和开远一带,年降水量只有700~800毫米,是全区降水最少的地区。
雨中的珠江新城
珠江流域东部春雨到来较早,夏季暴雨集中,秋季有频繁的台风雨,冬季雨水少。4~9月为雨季,雨量占年降水量70~90%,雨期由东南向西北延后,雨量更为集中,最大月雨量大部地区发生在5、6月,西北部多发生在7、8月。
流域内年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为最小年水量的2.0~2.5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