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两大唱将对决完整版(YYQ创作榜2plus1乐队)
yy两大唱将对决完整版(YYQ创作榜2plus1乐队)YYQ:介绍一下乐队成员吧!平时的创作是怎么分工协作的?Cat:这是Ivan当年根据一段Riff发展出来的,作为写词的人,我直接命名它为《Funny Riff》,现在的版本是暂时最满意的,不排除以后又会改一下。【以下为YYQ对2plus1乐队专访内容】YYQ:恭喜《Funny Riff》获得4月份创作榜冠军,和各位听众和YYQ的创作人介绍介绍这首歌吧?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什么东西?Ivan:《Funny Riff》严格来说不是全新的作品,只是按照我们自己新的感觉去将旧作换上新的编曲及演绎。
4月份,YYQ音乐圈创作榜产生了两支冠军创作曲,其中之一是来自广东中山的2plus1乐队的《Funny Riff》。
(左:Toy 中:Cat 右:Ivan)
2plus1乐队的成员们在2003年就在一起玩了,2012年起精简为三位核心成员,包括主唱Cat、吉他及制作人Toy、贝斯及创作人Ivan,以2(男) 1(女)为名重新出发,乐队风格以Indie-Pop为主,融入JAZZ、电子等元素,现有每首作品均着重于节奏上的跳跃与音乐形式的简洁,使听者在毫无压力底下感受音乐的纯粹。
他们来自珠三角二线城市、国父故里中山。和所有的南方小城一样,这里有着富足小康的生活,日子不惊不乍,却也掀不起波澜。于是有了一班闲不住的独立音乐人,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里发掘一些稀松平常的趣味。
【以下为YYQ对2plus1乐队专访内容】
YYQ:恭喜《Funny Riff》获得4月份创作榜冠军,和各位听众和YYQ的创作人介绍介绍这首歌吧?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什么东西?
Ivan:《Funny Riff》严格来说不是全新的作品,只是按照我们自己新的感觉去将旧作换上新的编曲及演绎。
Cat:这是Ivan当年根据一段Riff发展出来的,作为写词的人,我直接命名它为《Funny Riff》,现在的版本是暂时最满意的,不排除以后又会改一下。
YYQ:介绍一下乐队成员吧!平时的创作是怎么分工协作的?
Ivan:Ivan(贝斯、作曲、作词),Cat(主唱、作词),Toy(吉它、编曲、制作人)。
Cat:我是嫁给了Ivan,有个女儿,跟爱的人做爱做的事。本人是巨蟹座。
Toy:我是第三个人!!!
(啧啧!好大一颗电灯泡!)
YYQ:成员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音乐?受过哪些音乐人的影响?
Ivan:大学时期开始接触Band sound,在启蒙时期,基本所有的乐队或音乐人对自己都有影响,菜鸟就是这样的了。
Toy:16岁开始,本来想学鼓,但鼓太贵,所以学吉他。开始不懂,所以买CD看封面有吉他就买,误打误撞买到Jimi Hendrix《The Ultimate Experience》和Eric Clapton《Unplugged》也因为封面漂亮买到Radiohead《The Bends》,基本上就是从这里开始对摇滚音乐有了解。
(唱片封面还是很重要的!)
Cat:我小时候主要被妈妈带去比赛或唱k,唱邓丽君、《兰花草》、《大海啊故乡》之类,中间空白,大学毕业第二份工时认识他俩,然后受这两位影响,毅然辞职,开始一起瞎混的日子。
YYQ: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创作的?第一首作品是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作品?
Ivan:在大学时期开始尝试创作,第一首作品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在,风格基本像当时很火的Grunge。
Toy:如果定义创作是有歌词的歌曲,我是乐队里唯一没有尝试创作的人,所以不要问我!
如果是纯音乐的话应该是在大学开始接触电脑音乐的时候,fruityloop!!!第一首作品忘记了,因为电脑不是我的,借人家电脑所以没有印象了。
Cat:12、3年前刚跟这两位混熟没多久,说搞一首歌参加当时的百事校际比赛,于是写了一首歌词,叫“Love Is All Around”,赢了中山区冠军。这首歌至今没有办法好好搞个录音版本。
YYQ:音乐之外,分别从事什么职业呢?
Ivan:还是跟音乐有关,乐队成员共同运营一家音乐工作室。
Cat:在Studio里,我负责文案、业务、交际、笼络粉丝等,另外我在本地电台客席一档音乐节目。
Toy:我还是酒吧里大编的乐手。
YYQ:在音乐上,你们有过哪些坚持与妥协呢?有过哪些遗憾?
Cat:坚持在本地经营这家需求不怎么样的音乐工作室,搞商业作品的时候,妥协是必须的,太多案例,说不完(你懂的)。遗憾是开窍得有点晚,凭本人的乐感,懂几个乐器应该会挺好。
Toy:因为有做编曲,所以遗憾是很多的,比如,不能把自己觉得最好的音乐交给客户,因为客户有他们的目的跟考虑,所以每次只能按客户要求去做,这个应该算是妥协吧。坚持就是,我还在做音乐!!!
Ivan:只要不是跟商业挂钩的,没妥协过。遗憾的话,就是在2013年的美丽南方音乐节上,本来我们是受邀在大舞台上演出的,但因为一直合作的鼓手抽不了时间,我们只能用Program代替鼓手,移到室内的舞台演出。
YYQ:曾经萌生过放弃音乐的念头吗?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
Ivan:没有过,谁会想过放弃呼吸。
Cat:收入不稳定或月入偏低时就会想放弃,但这是针对商业作品而言,真正完全放弃,好像没必要也没可能。
Toy:大学毕业时,以前的乐队做不下去了,看不到希望,回到中山准备卖翻版CD,但最后还是阴差阳错地回到音乐上。搞笑!
YYQ:你们仨取得过哪些成就呢?
Ivan:2012年底,乐队推出首张EP《初》。
2012年底,参加“我系乐人”的小专场。
2013年,受邀参加美丽南方音乐节
2013年,受邀赴澳门参加荒岛音乐节-塔石艺墟
2013年,受邀参加珠海鸡山音乐节
YYQ:形容一下在音乐和创作中得到的乐趣吧!
Ivan:跟音乐理念有交集、价值观相若的朋友一起创作,得到的乐趣就像是小朋友拿到新玩具那种感觉。
Toy:如果纯粹是听音乐就是能感受到做音乐的人的感受,幻想他们当时的感觉,就像角色代入,可以感受到自己个人不能经历的,那就是听音乐的乐趣咯。反过来,做音乐可以把自己觉得好听的感受表达出来,而有人认同或感受到的时候,会有成就感。
Cat:除了跟爱的人做爱做的事,还有把自己的观点写在歌词里,写得特简单,不管大家听了以后想的是什么。
YYQ:你们乐队的前身在2003年就成立了哇?2012年起,乐队精简为三人阵容,出于什么原因呢?之后的录音、排练、演出,乐手固定是以前的队友吗?
Ivan:那时候主要作为进行商演为目的而存在,也创作过一、两首作品,《Funny Riff》就是那时候的创作。乐队的状态就是一直为商演而忙活,直到2012年,我们都觉得这样下去没什么意思,加上之前的鼓手受工作影响,没多少时间参与乐队的事务,所以我们就另外组建了“2plus1”,以三个人作为创作主体,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之后的录音、排练、演出所需要的乐队都是以前没合作过的乐手。
Toy:因为我们都觉得,鼓手在乐队的位置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无论其它乐手怎么样,鼓手厉害的乐队一般都不差。但原来的鼓手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再一起做音乐,又找不到我们都认同的鼓手,所以就这样咯。之后遇到一个我们都觉得很厉害的鬼佬鼓手,EP里的鼓都是他录的,但现在他因为工作所以不在中山了,我们也基本上一直在没有固定鼓手的状态下度过。
YYQ:你们一直都待在中山做自己的音乐,向我们介绍介绍中山的音乐氛围和创作人吧。
Cat:中山乐队多,原创作品少。简介牛逼的乐队非常受欢迎。
Ivan:中山的音乐氛围十分符合小城市的标准——沉闷。乐队似乎有很多,但大部分都乐意一直玩Cover。我本人觉得应该和别人分享的乐队:思安葵乐队、爆柠乐队、机械懒猫乐队、夏天睡不着乐队、扑克联盟乐队、The Tempest。
YYQ:2012年独立发行过EP《初》,2014年也发布过两支单曲,听说你们已经在低调储备新作品了,给大家放些彩蛋嘛!什么时候给我们带来一张全长专辑?
Ivan:近期在录制另外两首只在现场演过的歌曲,录制其实开始很久了,这次准备把它补完。再加上一首为一次艺术跨界实验而创作的单曲,希望能在暑假之初推出我们的第二张EP。
YYQ:你们还为EP《初》里的《难道我们不应该一起鼓掌吗》拍过精良的MV,花费了不少力气,为什么会想拍呢?为什么选择了这首歌拍MV?
(《难道我们不应该一起鼓掌吗》MV)
Ivan:之所以要拍MV,是当时为了配合“我系乐人”的宣传,那次的活动是以三支乐队为主体的小专场演出。选择这首歌的原因,是因为视频团队觉得影像化出来的结果会比其它曲目有意思。
Cat:我们想,怎么也得有个MV吧,不然人家怎么留意得上?又觉得这首歌是EP里最容易讨好大众的。
YYQ:你们的音乐中透露出轻松美好的生活态度,几乎找不到任何消极情绪,而你们的生活也是没有一丁点的悲伤吗?
Toy: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生存的地方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有什么好消极?!当然小悲伤肯定会有,但把它放大到要其他人一起感受好像没必要吧!
Cat:基本上歌词写啥其他两位不怎么干预,所以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性格特征。也因为在阳光的表面下,还是很喜欢吐槽别人的,所以歌词里面其实有很多在写一些不好的现象。
Ivan:我自己的生活态度很简单,每一天找一件小事令自己开心起来,例如突然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喜欢的漫画终于有更新。至于我们的歌曲,其实不是大家觉得的那样欢快,“以欢乐的音乐描写残酷的生活”是我们的根本。
YYQ:你们之前的作品都是比较流行的清新风,这次的《Funny Riff》有了些许Jazz风,这是不是预示了以后的创作方向呢?
Toy:其实《Funny Riff》跟之前的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我们都喜欢groovy的东西,音乐风格应该是表达的方式,所以,我们会用我们觉得合适的风格去表达,而且我们应该算是Pop Band吧!Pop是定义流行度,跟风格没有关系吧。
Ivan:我们三人音乐创作的共识是:简约、Groove、旋律性,能做到这样就可以了,其实不会说偏重哪一种乐风。
YYQ:去年博士曾去中山探访你们,邀请你们来参加“YYQ创作交流营”,可惜你们没法抽身来参与。说说那次交流以及对博士的印象吧!
Ivan:对博士的印象是——风趣、友好、姜还是老的辣、有故事的人。那次的交流让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被忽视。
Toy:比想象中更年轻,博士这个词在我认知范围内都是老人家!另外能亲身探访这点能感受到对音乐跟音乐人的重视跟尊重。
Cat:绝对的受宠若惊!是本人至今接触到觉得最高档次的大牌。然后觉得他很勤快,不然怎么来中山就为跟一个乐队聊聊。
YYQ:说说对我们YYQ音乐圈的认识吧?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的?
Ivan:YYQ音乐圈是一个主要面向音乐人的平台,去那里容易找到存在感。请一直坚持做下去。
Cat:YYQ音乐圈里面很多牛人,希望不要因为我们低产低效,就渐渐不关注“2plus1”。
收听“2plus1乐队”音乐作品,请到YYQ音乐圈(YYQ)搜索“2plus1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