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二战期间,与战争需求相关的板块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提振。其中,最显著的当属政府事业,1940-1945年总产值增长超过300%,而农业、制造业和运输业亦有翻倍以上的表现。二战结束后,政府事业产值5年内缩减超过1/3。从GDP结构看,1946年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实际值)同比下降64.8%,占GDP比重从42.1%骤降至19.5%。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1)

第三,一国成为高收入国家期间通胀中枢较高,并易引发他国滞胀。从“胀”来看,一国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后居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少儿抚养比下降、中产占比上升,消费支出占GDP比重重新回升且消费支出开始往类奢侈品、医疗保健等提高生活品质的方面倾斜,叠加城镇化率快速上升,此间该国通胀水平上升,且出口仍强劲并向下游消费国“输出”通胀。从“滞”来看,刚转型为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出口竞争力处于顶峰,尤其在高附加值产品上,这就使得其他国家相应的制造业受损乃至转出。比如,70年代原油价格大涨令日本的节油车型更受青睐,美国汽车行业增加值自1965年高点2.7%降至1980年的1.2%。

此外,成为高收入国家期间各国通胀中枢较高、波动加剧,此后通胀中枢下移、波动减少。美国成为高收入国家前后3年(1942-1948年)CPI当月同比均值为7.4%,波动区间为0.0%-19.7%,此后至今(1949-2022年)均值为3.5%,波动区间为-2.9%-14.8%;日本成为高收入国家前后3年(1971-1977年)CPI当月同比均值为10.8%,波动区间为3.9%-24.9%,此后至今(1978-2022年)均值为1.1%,波动区间为-2.5%-8.7%;韩国成为高收入国家前后3年(1996-2002年)CPI当月同比均值为3.8%,波动区间为0.2%-9.6%,此后至今(2003-2022年)均值为2.3%,波动区间为-0.4%-6.3%。我们发现在成为高收入国家后的几十年内各国通胀出现低波动、中枢下移特征。换个角度理解,6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份额加权得到的人均GDP增速多数时间低于经济总量加权的人均GDP增速。这表明长期来看,全球产业转移压低了中低端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剧了全球、特别是高收入经济体通胀中枢下移的趋势。当然,未完成经济结构转型、人均GDP尚未跻身高收入行列的经济体未必如此。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2)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3)

二、相似的经济结构;差异化的产业方向;持续升级突破

(一)美国:转型成为“服务为基,尖端技术为矛”的消费国

二战期间,与战争需求相关的板块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提振。其中,最显著的当属政府事业,1940-1945年总产值增长超过300%,而农业、制造业和运输业亦有翻倍以上的表现。二战结束后,政府事业产值5年内缩减超过1/3。从GDP结构看,1946年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实际值)同比下降64.8%,占GDP比重从42.1%骤降至19.5%。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4)

关于产业发展策略:由美日韩经验看我国产业升级前景(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