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资产回撤(如果下跌让你灰头土脸)
如何对付资产回撤(如果下跌让你灰头土脸)收获在于,真金白银见人心。相比于动作稍慢的资金大佬和大户,普通散户的实际损失,要相对少很多。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身体力行、真金白银地参与了这次下跌。毕竟,这四大金融市场,是全球主流市场,你的钱要完全避开所有市场,还是有点难度的。虽然下跌,虽然你我都感到肉疼,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幸运」和「收获」的。幸运在于,金融资产,只是我们每个人全部资产的一部分。对我而言,这几年逐步减仓,只是很少一部分了。因此,比例肉痛,实际损失还好。
昨天到今天,「全球」资本市场惨不忍睹。
上海,跌破 3000 点;
深圳,一根大阴线下跌超 2%;
香港,跌回到 1997 年的水平;
美国,没有跌破 20%的中概股 ,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
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身体力行、真金白银地参与了这次下跌。毕竟,这四大金融市场,是全球主流市场,你的钱要完全避开所有市场,还是有点难度的。
虽然下跌,虽然你我都感到肉疼,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幸运」和「收获」的。
幸运在于,金融资产,只是我们每个人全部资产的一部分。对我而言,这几年逐步减仓,只是很少一部分了。因此,比例肉痛,实际损失还好。
相比于动作稍慢的资金大佬和大户,普通散户的实际损失,要相对少很多。
收获在于,真金白银见人心。
很多事情,你有自己的判断,但你不一定能知道其他人的判断。你在互联网上看,看到的只能是一部分;只有在金融市场上看,才是真真切切的行动。
不知道,我这么说,你的心情会不会好一点。不过事实既然发生了,那就收拾收拾心情,看看怎么办吧。
-
我在两个月前,8 月 31 日,菠萝派对日.S02E29《抵御寒气必需钻木取火》,当时为了对冲任总提出的「把寒气传给每个人」,我提出了一系列个体转型建议,包括在职业、商业、数字、资产和教育 5 个领域的 15 条战略转型建议。
(需要PPT和直播回放的同学,请在评论区回复我领取。)
-
1、选择高流动性的资产,哪怕是现金。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寒潮,我们每个人最要做的,就是保持高流动性。
甚至,哪怕是现金。
很多人担心持有现金,因为害怕通货膨胀,让自己手中的现金贬值。因为通货膨胀是确定的,贬值也是确定的,确定的损失,谁都想规避。
关键是,你要计算。计算现金贬值的速度,和对你造成的实际影响。
简单讲,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才 2.5% - 2.8%,换来的是资产的极度安全;而且,中国的基本民生用品和食物,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有国家在控价。
所以,很多时候,通货膨胀对于 100 万净资产的老铁来讲,就是概念吓人。
然而,当你要找一个「收益率」还不错的资产时,你往往能看到的,都是「账面收益率」还不错的资产 - - 这意味着,这些资产的风险性在提高,尤其是在今天经济下行、各行各业不景气的大环境里。
风险性,就意味着「一定概率」下,你的风险资产会发生亏损,亏损就不只 2.5% - 2.8%了,很有可能就是 10 倍,25% - 28%。
现在就是选择题了:
确定的账面贬值 2.5% - 2.8% vs 一定概率下的账面亏损 20%(甚至更多)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选后者?
因为错误的自我认知(比如直接投资进股市),或者盲目相信权威(比如投给基金和金融机构),而对「概率」缺乏敬畏。
当货架倒了,你分散投资,或者你委托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分散投资,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保持高流动性的建议,还是让你远离房地产。
这一点,在2022年10月24日晚上,第一财经社论: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其中的风险资产,就是指房地产。这里不赘述了。
那投到哪里?
从前往后,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风险偏好,依次选择。
如果你判断,自己厌恶宏观,不懂经济,不懂金融,更不了解资本市场,只喜欢看各金融机构的营销广告……那么,我建议你,就选 现金(活期/定期),货币基金(余额宝类)。
搞不好,你啥也不做,也比周围乱动的人,资产回报率更高。
-
2、增持价格打折的「头部/信用资产」,并等待时间的回报。
坦白讲,第一条保守主义的建议,适合大多数人。毕竟,活着才有未来。
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在没有合格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武装下,贸然去追求更大收益,只能是血本无归。
然而,如果你真的受不了这个收益率,或者你的资金量更大,到达 9 位数,那你就应该看看这第二条建议了。
资本市场的价格,往往不一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特别是大的国际事件发生,那么价格往往背离价值,剧烈波动。
投资机会的出现,就意味着你能洞察到真正有价值,而且,价格又被低估的资产,这就是「头部/信用资产」。
我只举了两个例子,其中一个是腾讯。
腾讯(00700)的股价,在2022年10月25日今天,居然最低跌破了200元港币,到了 198.60 元。
网上一片哀嚎。哀嚎的,都是持有腾讯股票的投资者,当然,还有腾讯的员工。
那我请问:现在微信还活跃吗?王者荣耀还赚钱吗?腾讯的金融科技和产业互联网还有价值吗?……
中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正在下沉到实体经济,一片向好。如果腾讯没有价值,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有价值了。茅台吗?
所以,如果你完成了第一个建议,你手里有大量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高流动性的安全资产,那么,你是不是可以逐步地、分批地,朝第二条战略建议进阶呢?
第二个例子,是储蓄型国债。
这个不用说,就是赌国运,我坚定地看好中国的未来。
而且这种金融工具,一出现在各大银行App里,份额马上抢没。
-
3、创造和交易能带来现金流的虚拟资产
前面两条战略建议,已经是极简的了,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人。再复杂一点,流动性就会降低,风险性就会提升,就不适用于大众了。
不是说真的不适用,而是,如果你想玩转,那你就先得投资自己:
研读宏观、理解经济、学习金融、感知市场……
你看,复杂性大大提升。
当然,回归本源,我们讨论资产转型为了什么?为了能够「带来现金流」。
所以,这第三条建议,会剑走偏锋,会是更创新的 new money。
这些资产转型,并不适合所有人。
比如知识产权的创造,需要有创作才能的人;不过交易,却人人可行。
比如加密数字货币和NFT,无论创造和交易,对地区有限制,在中国暂不可行。
比如商标、域名、品牌,需要你对商业、营销有所了解;
比如碳排放权、虚拟电厂,需要你对新能源产业有所了解;
这些资产转型,虽然不适合所有人,却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因此所有人,都可以进去学习和布局。
-
学习和布局,有一条途径,就是去从事相关的职业。
既然这些方向,是国家鼓励和推动的方向,就意味着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也会往这些方向移动和布局。
那么作为个体,你通过职业转型到这些领域去工作,就更容易获得长足发展。有机会在 3 - 5 年后成为行业熟手和中流砥柱,在 10 年后吃到行业的溢价。
在我们原创出品的《职业转型实操指南课》里,指明了转型去这些领域的战略方向、方法论和实战上的行企职。
你可以趁现在,系统地了解,制定计划,并且在明年的金三银四,迈出职业转型的坚定步伐。
整部《职业转型实操指南课》,一共有 105 节课,视频课程,面对面既视感,干货满满。现在已完整上架到第三章。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