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说到了无线麦克风就接着说下在音频方面的一些改进。索尼在Z280的机身后方增加了两个音量控制拨盘,使得音频控制拨盘的总数达到了四个,这个设计是Z280独有的,Z190仍然只有两个拨盘,其他两轨需要在机内菜单内控制。Z280和Z190都可以同时录制四路音轨。其中两轨可以设置为从MI热靴收录的音频,而其他两轨则可以设置为机头麦克风或XLR输入等。和传统拨盘不一样的一点是在增益0的刻度线旁边增加了一个绿色的刻度,也就是自动设置增益。以往会单独设置一个自动开关,而Z280则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在操作上大大增加了便捷性,也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而另一个有趣的新特性是可以镜像音轨。在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使用了一只XLR连接的麦克风后,录制的视频只有单声道的音轨,用耳机听则会有一边没有声音,这个情况可能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少数完美主义者则会购买XLR一分二线或者直接购买一个双声道麦克风来解决这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1)

:点击"POPDV"↑一键进入影像圈

赵京京,资深策展人、导播、影视器材玩家。专注于多机位现场制作技术多年,多次为硅谷的创业科技公司提供发布会直播和线上节目的制作服务。也多次为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制作美国热门活动的中文直播信号。在多年参与节目制作的历练中对于中低成本的现场直播方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索尼于2018NAB展会发布了全新的Z280和Z190摄影机后,业界一直十分关注这两款新机的实际使用情况。然而无奈这两款摄影机在几个月后才上市,真正把玩过这两款摄影机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很少有更加细节的信息公布出来。而笔者历尽千辛万苦,在一个哥们的帮助下,在台湾有幸得到了一些具体的使用情况分享给各位关注本机的朋友。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2)

首先要说的是索尼官方并不希望我们对具体的拍摄画质进行评测,因为现在我们拿到的版本仍然为工程样机,索尼仍在对画质进行最后的调试,所以目前工程样机的画质并不能作为最终结果,为了保证文章的正确不会误导读者,本文也不会对拍摄画质进行评测。

首先从索尼的命名规则上不难看出,索尼将两款摄影机归类为最新的Z系列,我们不难想到索尼在之前发布的Z150摄影机,这两款新摄影机——Z190与Z280都被冠以“Z”为开头,应该是索尼为4K所推出的新一代产品线。我们可以看出,索尼为了推广4K市场,卯足了劲升级自家的产品线。而280这个索尼的传奇旗舰代号,也将会在Z280上得以延续。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3)

第一次看到Z280这款摄像机的外形时,笔者不免想到索尼之前的PXW-X280。Z280的前半部和X280极为相似,而后半部则采用了类似FS5的弧形设计,延续了索尼广播系列一贯的设计风格。整体大小相较EX280等型号没有太大差异。Z280与X280一样,使用了一枚富士能17倍光学变焦镜头,相比X280,索尼为了4K画面着重优化了画面边缘的成像效果,使得画面整体锐利度保持统一水平。镜头光圈为恒定的F1.9,能让感光元件获得更大进光量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景深效果。而Z190则不是恒定光圈,光圈会随着焦距的增大而减小。当然Z190为25倍变焦镜头,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抉择。镜头为三个控制环的广播标准设计,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在镜头的焦距环上有一个推杆,这种设计一般出现在广播镜头上,其设计目的是摄影师可以快速的推拉镜头以捕捉画面。这相比旋转焦距环速度更快,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完成推拉的动作。这对于突发新闻和纪录片的拍摄帮助很大,摄影师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推拉。说到镜头就一定要提一下感光元件。和前一代X280类似,Z280采用了三片尺寸为1/2英寸的感光元件来同时捕捉RGB颜色信号。有的读者可能会很奇怪,Z150使用的是一片尺寸为1英寸的CMOS,为什么新旗舰又用回来了老设计呢?抛开这三片感光元件为全新设计不说,我们来谈一谈原理。在分辨率大幅度提升的今天,甚至连手机的感光元件都可以做到两千万甚至四千万像素,了解传统背照式CMOS的朋友们会知道,CMOS的原理就是让光线通过微透镜摄入感光二极管,从而转换成电信号。而进入像素的光信号在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会外漏,导致互相干扰,最终会影响到拍摄画质。在像素过于密集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更加明显。在低像素年代这个问题并不会十分突出,因为每个像素尺寸较大,使得干扰的问题并不会十分明显,而在需要高像素达到4K分辨率的今天,这种问题则会更严重地影响成像效果。所以在Z280上采用了3片COMS并不意外,3片独立的八百万像素CMOS可以使得每个像素的面积增大,使得每个像素可以在低干扰的情况下接受光信号,同时,单个像素的面积更大,接受的光信号更多,也间接地提升了弱光环境下的画面表现。索尼的这套全新研发的3CMOS结构可以更好地改善画质,尤其是4K分辨率下的画面效果。可能读者朋友们会好奇,索尼为什么不去开发一款拥有3片1英寸CMOS的摄像机呢?其实索尼真的有开发这样一款机型,同样是2018NAB,索尼推出了一款型号为UHC-8300的8K分辨率广播级摄影机,其CMOS尺寸为1.25英寸,同样是3片CMOS。我们从它的体积可以看出,3片1.25英寸CMOS及其配套的处理系统需要极大的空间,并不适合作为手持机来进行使用。同样造价也会高出很多很多,这款UHC-8300的官方参考价达到了五十万美元。相信手持机的发展方向并不会一味地加大CMOS面积,而是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像素密度。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4)

我们再回到机身,针对手持,索尼在配重方面进行了大幅优化,将整个机身的重心移动到了手柄的位置,从而使得手持拍摄更加稳定。很多读者朋友一定会有这种体验:某些机型因为镜头或者电池的问题导致重心偏后或偏前,想一想佳能700D挂载一枚70-200镜头或200mm定焦,那种头重脚轻的握持感受真的十分令人不愉快。同时在使用某些三脚架时重心过于靠前或靠后也使得云台很容易滑动甚至会让三脚架失去平衡倒掉。所以笔者非常喜欢Z280的握持手感,可以有效的减轻手的压力,即使长时间拍摄也不会特别劳累,甚至可以腾出另一只手做其他事情。而且在需要推拉摇移摄影机时也非常得心应手,不会出现不必要的抖动。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5)

无级可调ND也是索尼独有的一大创新,在FS系列机型上一经推出广受好评,索尼本次也将无级可调ND应用在了Z280上。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索尼官方给出的数据为该ND最大可以开至1/256,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大只能开至1/128,不知道是工程样机的缘故还是某些参数没有正确设置。和传统的内置ND不同的是,索尼的这套无级可调ND可以进行无级调节,完全不会出现传统ND的段落感,这意味着可以在拍摄过程中进行调节,完全不会显得变化十分生硬不自然。在机身左侧的拨杆可以快速调节ND至无、1/4、1/16、1/64四个挡位,而旁边的波轮则可以控制ND自由调节。同时,用户也可以设置为自动模式,在不改变光圈的情况下,ND可以自动根据环境的明暗改变数值,达到理想的拍摄画面。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6)

在体验过程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另外一点就是索尼独有的多用途热靴(MI SHOE,Multi-Interface shoe,下文简称MI热靴)了。尤其是在采访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连接无线麦克风和补光灯等设备。但是一般情况下索尼只有一个热靴,在需要同时连接一麦一灯的情况下就很令人头疼。市面上甚至有1转2冷靴这种设备出售。但是前面挂载太多设备又会使得重心偏移的问题出现,造成种种不便。为了解决这些,索尼在Z280上增加为两个MI热靴,使得连接这些设备更加方便。其中一个MI热靴位于提手前端,也就是正常热靴的位置,而另一个热靴则在提手后端,Z190也沿用了这一设计。这两个MI热靴使得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大大提升。在使用索尼的UWP-D11/D12无线麦系统时,音频信号可以直接通过MI热靴传输至机内,不需要外接移动起来很麻烦又容易打结的XLR线材,也不用担心XLR接头接触不良之类的问题出现。而无线麦克风系统则可通过机身电池供电,以往超级不耐用又沉重的干电池再也不需要携带了。除此之外,MI热靴也可以接驳HVL-LBPC补光灯,这款灯的详细参数在此不多赘述,通过MI接口摄影师可以在机身上控制灯的开关,也可以设置成开始录制后自动亮灯,结束录制后直接熄灭。当然了,补光灯不会使用机身供电,要不然真的要频繁更换机身电池了。索尼为新闻采访优化了很多实用的小细节,相信这些改进会让记者朋友们在实际使用中有更加方便的体验。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7)

说到了无线麦克风就接着说下在音频方面的一些改进。索尼在Z280的机身后方增加了两个音量控制拨盘,使得音频控制拨盘的总数达到了四个,这个设计是Z280独有的,Z190仍然只有两个拨盘,其他两轨需要在机内菜单内控制。Z280和Z190都可以同时录制四路音轨。其中两轨可以设置为从MI热靴收录的音频,而其他两轨则可以设置为机头麦克风或XLR输入等。和传统拨盘不一样的一点是在增益0的刻度线旁边增加了一个绿色的刻度,也就是自动设置增益。以往会单独设置一个自动开关,而Z280则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在操作上大大增加了便捷性,也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而另一个有趣的新特性是可以镜像音轨。在日常使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使用了一只XLR连接的麦克风后,录制的视频只有单声道的音轨,用耳机听则会有一边没有声音,这个情况可能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少数完美主义者则会购买XLR一分二线或者直接购买一个双声道麦克风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大多数情况则是不去解决这个“一耳失聪”的问题,仅在后期进行编辑时复制收录了声音的音轨到另一侧。而这次Z280则增加了镜像音轨这一选项,可以将收录声音的音轨直接同时录制在左右两个声道的音轨上。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后期编辑时的便捷性,使得“免后期”直接发片成为可能。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8)

人脸自动对焦也是索尼在宣传时着重强调的新功能,索尼对这项功能的重视程度,从阿尔法单反时代就已经初见端倪。毕竟拍摄人物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应用。但是从阿尔法系列单反到A系列微单,受功能所限制,人脸自动对焦的应用范围还十分有限,操作也较为繁琐,有时候会误将被拍对象以外的人脸甚至背景里的广告画作为对焦对象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在Z280上人脸自动对焦功能有了不小的跨越。在拍摄中Z280可以识别出画面中的全部人脸,摄像师可以通过右侧手柄上的方向遥杆上下左右移动选择希望拍摄的人物并一直锁定。这一操作让笔者想起了佳能50D等机型通过方向摇杆来上下左右移动选择对焦点的操作逻辑,实际使用十分快速便捷,但佳能的后续机型上竟取消了这一设计使笔者颇为失望。另外Z280手柄上的这个摇杆可以控制绝大多数的拍摄参数甚至菜单,设计的十分巧妙,希望索尼能在后续机型甚至A系列微单上继续沿用这一方便的设计。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9)

拍摄格式和存储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和停步不前的A系列单反相比,这次在Z280上索尼表现得十分慷慨,记录格式直接给出了XAVC-I和XAVC-L,这两个格式是索尼在F55/F5上最先使用的,可以说是索尼最高端的记录格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这两个格式的不同,XAVC-I格式会逐帧记录画面的全部信息,带来的后果是文件巨大。而XAVC-L则不同,在录制时会记录第一帧的全部画面信息,而后面的帧则仅记录改变了的部分,这也就使得文件大幅减小,相对的,会增加后期编辑时的电脑运算压力。除此之外,为了兼容较早期的电视台编播系统,Z280还可以录制MPEG 422以及MPEG420的高清文件。有趣的一点是,Z280仍还支可录制非常早期的DVCAM格式SD视频,相信现在只有部分乡镇电视台或学校的广播实验室还会使用吧。Z190也可录制XAVC-L但不能录制XAVC-I。相比A系列微单那万年被人诟病的420,Z280可以记录4K分辨率10bit4:2:2格式,帧率可以达到60帧,相信对于大部分非电影级制作已经非常足够了,而Z190也可以录制50/60帧的4K 8bit4:2:0,在HD模式下可以录制10bit 4:2:2。存储卡方面,作为旗舰机的Z280理所应当的仅支持索尼独有的SXS卡,相比SD卡,SXS卡的价格真的有些昂贵。当然,用户可以选择转接卡套来使用SD卡,但是经过试用,我们经常使用的读写速度为95MB/s的SD卡并不能很好的录制XAVC-I 4K 60帧的视频,据其工程师讲,XAVC-I 4K 60帧视频的码率可以达到600Mb/s。市面上的高端SD卡速度也仅能达到300MB左右。如果你拥有FS7并且手上有几张写速为400MB/s的XQD卡,转接一下可以使用。如果是一些要求很高的拍摄任务,笔者觉得还是老老实实地备上几张SXS卡以免拍摄现场悲剧发生。另外工程师提到一点,如果因为某些情况不得不使用比较慢的存储卡时,Z280不会弹出一个窗口禁止你进行任何拍摄,而仅仅是警告一下,但是能拍摄多久就只能看运气了。对于某些紧急情况时,索尼的这个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不至于让用户气得砸机器。而Z190则平易近人地使用SD卡作为存储媒介,当然了,这也是牺牲了XAVC-I和4K 10bit 4:2:2的结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Z280拥有一个SD卡卡槽,这个卡槽和F55一样是用来存储设置信息的,当用户设置好拍摄信息后可以将其保存在SD卡里,这样子就算别人乱调了机器设置拿回来后也可以很轻松的恢复保存好的用户信息。这对于没有固定机器的电视台或转播公司的摄影师来说会非常方便,不用每次都要重新设置。同样对于需要租借摄影机的摄影师也是如此,不至于拿来拍摄“感觉不对”又来不及细细找寻究竟是哪个参数设置的和自己不一样。另外,SD卡也可以录制代理格式文件。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10)

素材导出一直是摄影师一个头痛的问题,有时“单兵出战”不得不再背上一台笔记本电脑,虽然现在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轻薄,小于一千克的电脑也不再少见,但是终究要再多带一部设备。而索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地给Z280增加了一个USB 3.0接口,只需要插入U盘或移动硬盘,用户就可以轻松把整卡素材直接导出,十分的方便。稍有遗憾的是Z280并不支持Blackmagic Design Pocket Cinema Camera 4K那样直接在拍摄时将文件写入USB设备,不过USB 3.0的极限传输速度也限制了这个设想的实现。在机身后侧的上端,我们又发现了一个USB接口,这个接口是用来插USB 4G网卡的。这是个有点出乎意料的惊喜功能。这就意味着今后可以使用Z280外加一张网卡来实现高画质的网络直播,和现在摄像机 推流设备的搭配相比,这个设计真的是让Z280如虎添翼。对于电视台用户,这个设计也可以直接省去4G背包的负担,仅仅一台机器加上4G网卡就可以轻松的进行现场直播。

拍摄4K素材,传输则成为麻烦的问题,当年F55若想监看4K画面需要接驳4根3G-SDI线。而Z280则和索尼的全画幅新机CineAltaV一样直接搭载了12G-SDI输出接口(CineAltaV的12G-SDI接口需要等待固件升级后才可使用),可以通过一条SDI线直接输出4K画面。Z190则只搭载了3G-SDI接口,可以输出高清视频信号。但是目前12G-SDI视频线的距离仍然比较短,笔者见过最长的12G-SDI线也仅有50米,如果有长距离传输的需求,可能还是要转换为光纤传输比较稳定。如果仅需要短距离的4K监看,那么为什么不来一根HDMI线呢?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11)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一些令人惊喜的小功能,和FS5一样,Z280也具有WiFi功能,通过一个无线路由器,我们可以将摄影机画面直接传输至电脑。同时Z280也具有一个网线接口,也可以使用网线进行画面的传输甚至远程遥控摄影机。另外通过手机端的APP——Content Browser Mobile,我们可以远程遥控摄影机监看、控制光圈、对焦点甚至推拉镜头,相当于一个简略版本的CCU。可以想象,在使用多机位进行现场摆设时,在现场摆上八台手机进行CCU遥控,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象。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12)

这次体验索尼Z280时间很短,因为索尼仅提供了几部样机并且要在多个国家展示,所以我们并没有办法拍摄很多的素材来细细分析。但是Z280的种种新特性已经使得我们连连叫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画质方面Z280完全不会辜负我们的期待。

推广合作请添加微信"celinelb",或致电010-52837875联系。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13)

索尼z190和z280区别(索尼Z280Z190上手体验心得)(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