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塔与流浪地球哪个好看(阿丽塔生不逢时)
阿丽塔与流浪地球哪个好看(阿丽塔生不逢时)虽然这算是无奈之下的最佳解决方案,但恰恰是这种基于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而作出的改良,使原来生动的众生相简化为直白的爆米花,并不可避免的造成原本严谨而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出现了致命的松动和变形,导演罗德里格兹终于还是掉进了改编电影最难以避免的陷阱——“先知陷阱”:如果一个人知道一件事,他就很难想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情况。简而言之,就是“何不食肉糜”?正是以上的种种矛盾,促使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对原著进行了煞费苦心的改造和迫不得已的妥协:先是利用虚拟技术重塑人物,模糊主角的人种背景,尽可能地消除文化差异;然后在充分尊重原著世界观架构的基础上,利用铁血强力的打斗风格替代原著浓厚的暗黑气息,简化叙事路线,同时强化温情、爱情和人性,从而达到尽可能弱化但不完全消除暗黑哲学的效果;最后将主剧情定格在取得死亡机动球赛挑战资格这样一个阶段性的圆满结局,既不违背原著,同时也为续集留下了伏笔,堪称一举两得
由詹姆斯·卡梅隆编剧及监制《阿丽塔·战斗天使》终于来了。据说,《阿丽塔·战斗天使》是卡梅隆带领他的团队筹备了近20年,30000台电脑日以继夜的运算制作制作出来的作品。我是卡梅隆的忠实粉丝,在我心中,《阿凡达》是一个圣碑,那是开启一个电影新时代的标志。不知道《阿丽塔·战斗天使》将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此前,已经有人透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8000多个数字模拟人偶,超过2500张面部表情,13.2万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50万根“桃色绒毛”,为了完美再现漫画中那双迷人可爱的大眼睛,维塔工作室首次完整地构建了包括虹膜、丝模型在内的整个眼球结构,仅仅是虹膜,他们就骇人听闻地使用了900万个像素,构建了830万个多边形,此外,脸上俏皮的红色雀斑、嘴唇的细微纹路、额头的汗珠和皱纹也都被打造地细致入微。要知道,整部《指环王》才用了15万像素。仅凭这些数据,就能看出《阿丽塔·战斗天使》是一部怎样的影片。这些令人窒息的数字,代表着每一个参与者的诚意和努力。这就是我心中的詹姆斯·卡梅隆。
可是,看完两个小时出来,我失望极了。《阿丽塔·战斗天使》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显然要被吴京的《流浪地球》横扫一脚,刚刚被《流浪地球》清扫过一遍的观众,只怕不那么容易为《阿丽塔·战斗天使》买单了。请允许我一边收拾悲伤的心情,一边整理出个一二三四出来。
首先是影片类型经验证明,小众而又过于鲜明的类型片,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环太平洋2》上映之际,钟情此类重金属风格的拥趸们自然是奔走相告,大声疾呼:“对,就是它!够粗!够大!够硬!”然而更多的对此无感的观众则嗤之以鼻:“不就是一坨坨的铁疙瘩打来打去吗,什么玩意儿?”由于缺乏其他亮点,票房甚是欠佳。即使是超级大IP如《变形金刚》系列,随着口碑的持续下滑,票房也在不断走低。《阿丽塔·战斗天使》面临同样的问题:过于鲜明的赛博朋克风和机甲流,做好了是卖点,做不好,就会成为观众转身离去的炸点。
一直以来,日本过于追求精巧含蓄的纤细风格始终与欧美狂野彪悍的粗犷气息格格不入。比如汽车,日本车讲究经济实用,美国车则热衷于威猛耐操;比如爱情,东方文化讲究循序渐进,相濡以沫,犹抱琵琶半遮面;西方文化则往往简单直接,干柴烈火,一言不合就上床。加之历史和政治原因,欧美国家对于日本有一种天然的藐视和本能的排斥,日本文化很难为西方所真正理解和接受。制作相对精良的《攻壳机动队》便是如此,即使大牌如斯嘉丽·约翰逊全力加持,几乎都快脱光了在屏幕前裸奔,仍然难以唤起观众的热情和共鸣,票房一败涂地,亏损高达1.1亿美元。日本漫画享誉全球,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部日本漫画改编电影能够在本土以外的市场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阿丽塔·战斗天使》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的漫画《铳梦》,在作者的眼中,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而下层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是黑色幽默,事实上,在原著中,女主角最后进入天空之城挑战失败,黯然离去。这种令人绝望的哲学体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进入需要普世的商业化大片之中的,不然导演无法回答观众“拼死拼活打了半天,到底为了啥”这种让人尴尬的问题。可问题是这种暗黑哲学不但是原著党最为津津乐道的心头好,偏偏又是这部作品最具思辨和最有价值的魅力之所在,全盘否定的话,那这部电影根本就没有拍出来的必要。
然而直到目前,真正以正义彻底失败为结局而取得成功的恐怕也只有《复联3》了,但这是因为《复联》系列和相关的超级英雄系列实在是太过成功,拥有坚不可摧的铁杆粉丝群和牢不可破的票房号召力,大家对《复联4》的反转充满期待,漫威才敢这样铤而走险。要是在《复联1》中就有人敢让灭霸打响指,我敢肯定漫威的老板一定会冲上去把导演和编剧都掐死。显而易见,《阿丽塔·战斗天使》暂时根本不具备进行这种挑战的资格。
正是以上的种种矛盾,促使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对原著进行了煞费苦心的改造和迫不得已的妥协:先是利用虚拟技术重塑人物,模糊主角的人种背景,尽可能地消除文化差异;然后在充分尊重原著世界观架构的基础上,利用铁血强力的打斗风格替代原著浓厚的暗黑气息,简化叙事路线,同时强化温情、爱情和人性,从而达到尽可能弱化但不完全消除暗黑哲学的效果;最后将主剧情定格在取得死亡机动球赛挑战资格这样一个阶段性的圆满结局,既不违背原著,同时也为续集留下了伏笔,堪称一举两得。
虽然这算是无奈之下的最佳解决方案,但恰恰是这种基于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而作出的改良,使原来生动的众生相简化为直白的爆米花,并不可避免的造成原本严谨而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出现了致命的松动和变形,导演罗德里格兹终于还是掉进了改编电影最难以避免的陷阱——“先知陷阱”:如果一个人知道一件事,他就很难想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情况。简而言之,就是“何不食肉糜”?
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熟稔整个故事体系和情节架构,所以他们很难理解非原著党心中的一些迷惑。心上人雨果刚刚四分五裂了,阿丽塔却转身就跑去参加“死亡机动球”比赛,观众表示莫名其妙。谁在这时会想起来,原来死亡机动球比赛夺冠才是唯一可以进入天空之城从而复仇的机会?眼看快要高潮的剧情戛然而止,大家怅然若失,这就完啦?说好的大BOSS呢?说好的终极之战呢?此刻,谁还会去领会剑指天空之城这个动作所代表的胜利与宣战的双重含义?类似的尴尬确实还有不少,比如女主对雨果情不知所起的爱恋和包容,比如绮莲莫名其妙的不明智摊牌,比如格鲁依什卡不知所谓的迷之自信。
这样的电影就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发育不良的怪胎,感情戏没讲透,复仇戏没讲完,父女戏没讲深,母女戏就更加莫名其妙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观从感觉只是在电影院看了两个小时的特效果。他们一定不会根据之前伏笔中的蛛丝马迹或原著中的铺垫去认真回忆并分析,而是会很简单粗暴地骂一句:导演脑残,卡格隆无能。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剧情被慕洋犬不断诟病的《流浪地球》身上。作为国产电影,特效做到这个地步,有些人表示接受不了,于是在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专家的启发下,很多观众纷纷开始对剧情表示疑惑:为什么周倩要开枪击毁好不容易运送的“火石”?为什么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居然还在人工驾驶?为什么一个被判定成功概率为0的计划最后却居然取得了成功?也许是郭帆导演觉得大家应该无师自通的知道:火石需要消耗队员的电池;地球停止自转之后导航定位系统失效,无法实现无人驾驶;在MOSS的程序里,“火种计划”的优先级高于“流浪地球”计划,不可能允许利用空间站的燃料去点燃木星。最终,这些因为过审而删掉的情节所形成的漏洞便成了喷子们重点攻击的对象,你还不能说他们没道理。
平心而论,只要别抬杠,这些瑕疵丝毫不妨碍《阿丽塔·战斗天使》和《流浪地球》的整体优秀和某些方面的伟大,不过,大多数国人观众更愿意对第一部这样的国产片采取一个包容的态度,“中国人凭什么就不能拯救地球?”“第一部拍成这样的国产片,已经很好了。”正在民族自信心强力恢复阶段的国民们在对待《阿丽塔·战斗天使》只怕就没有那么宽容了。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海报上面写着“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显然是在提醒观众,冲着《阿凡达》也要进来看看。可见,发布方对《阿丽塔·战斗天使》也是不那么自信的。2009 年,《阿凡达》轰炸院线,超过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纪录至今没人能打破,《流浪地球》的票房已近38亿人民币,还接到了延后下映的消息,《阿丽塔·战斗天使》上映两天破3亿,不过口碑出来,只怕要凉。(原创作者:墨香 娱乐砖家的后院 我们在努力接近真相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