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绵阳中学教室灯(东沟中学的灯)

绵阳中学教室灯(东沟中学的灯)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就像那东中的灯,那一盏盏摆在莘莘学子面前的罩子灯,虽然灯火如豆并不耀眼,但它的确照亮了许多母校学子人生前进的道路…… 三九隆冬,冰天雪地。我站在食堂门口等着领饭盒,有些同学早晨送饭盒时,会在米饭的上面放一块肥肥的腊肉一起蒸,中午饭盒从大蒸笼上取下,揭开盖子,腊肉的周围油汪汪的一片,看得人直流口水。凛冽的西北风夹着小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一个熟悉的身影奋力蹬着自行车往这儿赶,洁白的雪花一片接一片落在她的身上,热在我的心头,就像冬日那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严寒也不再狰狞。那身影是亲爱的妈妈,她算好时间赶了十多里路为我送来了在家最爱吃的菜肴,打开裹得紧腾腾的菜盒,还冒着热气……“趁热吃吧!”母亲的一句话让我背过脸去擦了擦眼睛,寸草之心如何报答三春光晖呢? (三) 教室后边是一片小树林。高考前夕,每当东方鱼肚初白,当我们作为第一批来到教室晨读的学生,总会发现有一个高三的学生比我们来得

晚上散步路过镇区的一所中学,看到教学楼明亮的灯光,我会忆起东中的灯——煤油罩子灯。八十年代末曾在那儿求学,那时罩子灯是我们这些住堂生最亲密的伙伴。冬天日短夜长,早晨亮灯前、夜晚熄灯后,一排排教室中那一盏盏点燃的罩子灯星星点点,汇成了灯的海洋,恰似苍穹闪烁的繁星。写字手冷了,便合围在油灯玻璃罩边取暖。白天上课时,那灯便集中摆放在教室讲坛一侧的课桌上,哪一盏灯油用的快,可知主人学习的勤奋。闲暇时、睡梦中,推开记忆的闸门,校园往事中一些难忘的片段会不期而至,就似那东中的灯火,温润如昨日。

(一)

校园树木葱茏,环境幽雅,中心道将其分成教学和生活两块区域。校长室、教导处的那幢办公室位于教学区的正中,屋子古色古香,小瓦、飞檐、游廊……砖砌小道从屋子中间穿过,连通南北。夏日一些努力的学生就在小树林的四周和着蝉鸣背书。当年给予我们谆谆教导的师长啊,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所以特怀念办公室中心过道两边粉白的墙上,那八个红色黑体大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会儿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每日里的学习生活伴随着油灯的熄灭终结。有一晚我特别困,学校熄灯便返回宿舍休息,转瞬梦香。才过了半个时辰,随后而至的舍友拍了一下我的被窝筒,竟惊得我一跃而起,不小心由上铺摔至地下,菜钵、饭盒、脸盆咣当直响……天哪,我以为天又亮了!

(二)

三九隆冬,冰天雪地。我站在食堂门口等着领饭盒,有些同学早晨送饭盒时,会在米饭的上面放一块肥肥的腊肉一起蒸,中午饭盒从大蒸笼上取下,揭开盖子,腊肉的周围油汪汪的一片,看得人直流口水。凛冽的西北风夹着小雪花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一个熟悉的身影奋力蹬着自行车往这儿赶,洁白的雪花一片接一片落在她的身上,热在我的心头,就像冬日那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严寒也不再狰狞。那身影是亲爱的妈妈,她算好时间赶了十多里路为我送来了在家最爱吃的菜肴,打开裹得紧腾腾的菜盒,还冒着热气……“趁热吃吧!”母亲的一句话让我背过脸去擦了擦眼睛,寸草之心如何报答三春光晖呢?

(三)

教室后边是一片小树林。高考前夕,每当东方鱼肚初白,当我们作为第一批来到教室晨读的学生,总会发现有一个高三的学生比我们来得都早,远远地从窗外隐约听到他诵读着不在高考科目之列的日语……在食堂碰到他,他的衣服总粘着粥粑;听跟他同宿舍的同学说,早起床,晚就寝,他的铺上总是空的……高考结束,他被北大录取。学校的西北角开着一间小吃部,馄饨五角、猪头肉一元一碟。下了晚自习住校的学生往往饥肠辘辘,但去那儿的人大多只舍得吃上一碗馄饨,席卷残云般吃完了仍感觉肚子空荡荡的。有一回,我和同班的咏一道去吃馄饨,邻桌的同学要了一碟猪头肉未动几筷就丢下走了。众目睽睽之下,只见咏顺手端来那碟别人吃剩下的菜,旁如无人般狼吞虎咽,还大声招呼我。我目瞪口呆,他的举动虽使我惊讶,但更令我敬佩,心中料定此君日后必成大器。果不其然,若干年后他出人意料地辞掉了众人羡慕的公职,而今可谓事业有成。

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就像那东中的灯,那一盏盏摆在莘莘学子面前的罩子灯,虽然灯火如豆并不耀眼,但它的确照亮了许多母校学子人生前进的道路……

绵阳中学教室灯(东沟中学的灯)(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