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孙子怎么能这样对待爷爷(不让爷爷吃饭的孙子是好孙子吗)

孙子怎么能这样对待爷爷(不让爷爷吃饭的孙子是好孙子吗)1 虽然矛盾是孩子挑起的,但他却最无辜【案例分析】“怎么又说到我头上了,我招谁惹谁了。您呀,就是爱发脾气。”豆豆爸爸说。然后他又冲着豆豆吼了两句:“都怪你,还不是你惹爷爷生气,害我被连累。赶紧跟爷爷道歉。”对于五岁的豆豆,本来就不理解爷爷为什么生气,又被爸爸训,立刻委屈地大哭了起来。“行了,你也别装模作样的,都是我不对,行了吧。我看以后还是少来你家吧,省得被人嫌弃。”说完,气哼哼地就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豆豆爷爷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吃晚饭。豆豆开始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爷爷告诉他:“因为爷爷害怕长肉肉。有钱难买老来瘦呀,不吃晚饭健康。”但是今天中午,豆豆爷爷没吃饱,所以就想着晚上还是吃点吧,要不睡不着。谁知五岁的豆豆着急了,非不让爷爷吃饭。一个要吃,一个说不给吃,说着说着爷孙俩就都急了,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而爸爸的介入,不仅没有缓和矛盾,还让场面变得更加的混乱,真是让人发愁。

孙子怎么能这样对待爷爷(不让爷爷吃饭的孙子是好孙子吗)(1)

【案例介绍】

“走开,别叫我爷爷,我也不认你这个孙子。你不是说这是你家吗,好,我现在就走,以后再也别想让我过来了。”豆豆爷爷生气的冲着豆豆嚷嚷,边喊边穿鞋,看样子是真的要走了。

“爸,爸,您别着急呀。孩子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吗?跟他一般见识干嘛?”刚下班的豆豆爸爸一看这架势,赶紧拽住老爷子。

“啥,你说我不懂事?好好好,你们爷俩都欺负我,我不走还怎么活。”爷爷对爸爸也没好气。

“怎么又说到我头上了,我招谁惹谁了。您呀,就是爱发脾气。”豆豆爸爸说。然后他又冲着豆豆吼了两句:“都怪你,还不是你惹爷爷生气,害我被连累。赶紧跟爷爷道歉。”对于五岁的豆豆,本来就不理解爷爷为什么生气,又被爸爸训,立刻委屈地大哭了起来。

“行了,你也别装模作样的,都是我不对,行了吧。我看以后还是少来你家吧,省得被人嫌弃。”说完,气哼哼地就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豆豆爷爷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吃晚饭。豆豆开始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爷爷告诉他:“因为爷爷害怕长肉肉。有钱难买老来瘦呀,不吃晚饭健康。”但是今天中午,豆豆爷爷没吃饱,所以就想着晚上还是吃点吧,要不睡不着。谁知五岁的豆豆着急了,非不让爷爷吃饭。一个要吃,一个说不给吃,说着说着爷孙俩就都急了,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而爸爸的介入,不仅没有缓和矛盾,还让场面变得更加的混乱,真是让人发愁。

孙子怎么能这样对待爷爷(不让爷爷吃饭的孙子是好孙子吗)(2)

【案例分析】

1 虽然矛盾是孩子挑起的,但他却最无辜

从案例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豆豆的做法并没有错。以前每次叫爷爷吃完饭的时候,爷爷总是不吃。而且爷爷对于不吃晚饭的解释,容易让孩子以为如果爷爷吃完饭,就是做了一件危险的事,这可不行。所以当他听到爷爷要吃晚饭的时候,很自然就会想都阻止爷爷犯错误。平时家长就是这么教育他的,错误的事情不能做,危险的事情不能做。那孩子站出来制止爷爷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但是为什么爷爷还会生气呢?

2 爷爷不一致的行为方式,引起孩子的混乱

爷爷生气的原因在于,他想吃饭的时候,孩子不让他吃。这让他很不高兴。因为这个行为,让他想到更多的是孩子不孝顺,不尊敬爷爷,对爷爷不好。但是他却忘记了,他平时每天晚上都是不吃饭的。而且不吃饭的理由,也是他跟豆豆说的,是他让孩子以为爷爷吃了晚饭,就是犯错误。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意见:吃饭还不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吗?爷爷连这点自由都没有吗?当然不是。爷爷当然可以想吃就吃,想不吃就不吃。但是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他没有能力去消化爷爷行为的变化性。他很难理解,同样的一件事,一会儿是正确的,一会儿是错误的。他这个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没有成人以为的那么厉害。所以孩子反对也很正常,因为他想保护爷爷。

但为什么两人会起冲突呢?一方面,爷爷并没有跟孩子讲清楚,吃完饭这个事情是可以根据他的需要发生变化的。吃得多了不健康,但是如果饿着肚子,也不健康。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缺少了沟通的过程,爷爷就开始发火了。这种反应让孩子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其实孩子不让爷爷吃晚饭,是一种对爷爷的保护行为,是对爷爷的爱。结果不仅没有被理解,还被抱怨和攻击,孩子就会很委屈,导致他可能更希望通过坚持这种行为让爷爷明白他的意图。这也是矛盾更加激烈的原因之一。

孙子怎么能这样对待爷爷(不让爷爷吃饭的孙子是好孙子吗)(3)

3 爸爸只关注自己的情绪,使问题更加复杂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爸爸关注的是爷爷和豆豆的情绪,并且对他们的情绪及时地进行回应,结果会不会完全不一样呢?比如,爸爸知道了豆豆不让爷爷吃饭的事情,先安抚爷爷的情绪:“爸,您先别着急啊,消消气。我保证,谁没饭吃也不能少了您的。先不着急穿鞋,坐下歇会儿,我来解决。”爷爷肯定就不急着走了。只要人不走,矛盾的解决就有机会。面对孩子呢,也不要着急地批评或者评论,而是认真询问:“豆豆,你为什么不让爷爷吃晚饭呀?”那孩子是不是就有机会当着爸爸和爷爷的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呀。爷爷一听孩子是为了自己好,别说生气了,高兴还来不及呢。可案例中的爸爸,面对冲突场景不够冷静,非常情绪化,不仅让爷爷更加的生气,还让孩子受了更大的委屈。显然是不可取的。

本来是一件挺好的事,结果就因为彼此都很情绪化,沟通不到位,导致小麻烦变大麻烦。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真应该从案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当遇到冲突和矛盾时,争取做到先回应情绪,再解决问题。一起加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