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虐待背后的故事:却无法摆脱关于自己虐待女儿的谣言
遗弃虐待背后的故事:却无法摆脱关于自己虐待女儿的谣言若干次之后,他发现每只鸽子居然在进食前会重复出现某种怪异又有规律的行为。换句话说,鸽子每隔15秒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份奖励。有了老鼠实验的基础,斯金纳便心想,人相信某些迷信行为是否跟某些被强化的刺激存在联系,即便这两者情况毫不相关?于是,斯金纳将老鼠换成了鸽子,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这一次,不管鸽子在箱子里面做什么,他都设定每隔15秒落下食丸。
也就是说,我们哪些行为会持续保持,哪些行为最终会消失,只取决于做出这些行为后得到的是何种强化(奖励 or 惩罚)。
其中,间歇性地奖励还能使动物的行为更加持久。
这也就是现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各种间歇制奖惩制度的原型。
比如老虎机,则像极了专门为人类设计的“斯金纳箱”。
有了老鼠实验的基础,斯金纳便心想,人相信某些迷信行为是否跟某些被强化的刺激存在联系,即便这两者情况毫不相关?
于是,斯金纳将老鼠换成了鸽子,并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这一次,不管鸽子在箱子里面做什么,他都设定每隔15秒落下食丸。
换句话说,鸽子每隔15秒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份奖励。
若干次之后,他发现每只鸽子居然在进食前会重复出现某种怪异又有规律的行为。
斯金纳在报告中写道,8只鸽子中的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反应。
“它们有的会拿头去撞箱子,有的会不断地仰起脑袋,有的用头去撞装置,有的不停地轻啄地面,有的逆时针转圈,还有的在摇头。”
要知道,这6只鸽子作出的行为都是在此前从未观测到的。
这也反映了这些新的行为和鸽子得到食物其实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可偏偏它们表现的却更像是认为做出这些行为就会产生食物似的;
简单来说,它们变得迷信了。
那么,如果两次强化之间的间隔被拉长了,又会发生什么呢?
斯金纳便选了那只摇头的鸽子继续实验,特意将食物掉落的间隔时间从15秒慢慢扩大到1分钟。
结果发现那只鸽子一直不停地摇头,像在跳一种怪异的舞蹈。
这也就意味,这鸽子确实认为毫不相关的摇头与获得食物产生了关系。
这就好比古人们前去拜神下雨。当偶然几次成功之后,他们便会把拜神与下雨这两件毫不相关的事联系在一起。
之后,一到想要求雨的时候,便会去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