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侯后屿一日游:沿着闽侯这段古驿道 梦回大宋
福州闽侯后屿一日游:沿着闽侯这段古驿道 梦回大宋西驿道是宋代福州西门外的出省官路,在闽侯县发现的这条官路仅仅是西驿道的小小一段。它主要经过闽侯县甘蔗、荆溪、白沙、大湖等乡镇。在这段官路上,却也留下许多历史的痕迹和美丽传说。(募修官路碑刻•网络图)宽敞的驿道曾在闭塞的闽地名噪一时,但时过境迁,当初车马络绎不绝的古驿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荒烟蔓草里渐渐被人遗忘。直到2002年2月8日,闽侯县博物馆根据时任荆溪中学教师林琮琦提供的线索,在荆溪镇发现了一段北宋的出省驿道及“拔仕”榜书、沙溪修路记碑、募修官路碑三段摩崖石刻。至此,尘封的福州西驿道才慢慢揭起了面纱的一角。(沙溪修路记碑•资料图片)这三段摩崖题刻位于荆溪镇关西村拔仕自然村附近,其中的沙溪修路记碑详细记载了这段官路的修砌始末,而募修官路碑上则记述了由林慈发起的修补官路募捐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出现了“官路”两个字,这在全省北宋时期的石刻之中,还是第一次发现。
(古驿道旁的千年樟树•林若野/摄)
唐宋时期,国富民庶,福建的丝绸、制糖、陶瓷、造纸等手工业十分发达,并成为宋代三大印刷业中心之一,同时还有大量茶叶、食盐等产品远销各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福建海运的发达和驿站的大量设置,当时的闽人不断开辟捷径,改善官路,大量建造石桥,设置渡口,在驿道上设置馆、铺、亭、站等设施。
据《福建公路史》记载,宋代时,可由长安直通福州,途经洛阳、郑州、汴州、扬州、杭州、衢州、建州(建瓯)后到达福州,最后折往泉州等地。仅仅福州地区就有驿二十四、馆七、铺二十二、亭一。当时有远见的地方官吏不仅注意修路,还注意维护道路,重视道路绿化。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路政管理制度,并衍生出简便易行的交通规则:“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拔仕桥遗迹•网络图)
宽敞的驿道曾在闭塞的闽地名噪一时,但时过境迁,当初车马络绎不绝的古驿道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荒烟蔓草里渐渐被人遗忘。直到2002年2月8日,闽侯县博物馆根据时任荆溪中学教师林琮琦提供的线索,在荆溪镇发现了一段北宋的出省驿道及“拔仕”榜书、沙溪修路记碑、募修官路碑三段摩崖石刻。至此,尘封的福州西驿道才慢慢揭起了面纱的一角。
(沙溪修路记碑•资料图片)
这三段摩崖题刻位于荆溪镇关西村拔仕自然村附近,其中的沙溪修路记碑详细记载了这段官路的修砌始末,而募修官路碑上则记述了由林慈发起的修补官路募捐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出现了“官路”两个字,这在全省北宋时期的石刻之中,还是第一次发现。
(募修官路碑刻•网络图)
西驿道是宋代福州西门外的出省官路,在闽侯县发现的这条官路仅仅是西驿道的小小一段。它主要经过闽侯县甘蔗、荆溪、白沙、大湖等乡镇。在这段官路上,却也留下许多历史的痕迹和美丽传说。
这条古驿道串联起哪些古迹?让我们从荆溪镇一路前行,探访古驿道的悠悠岁月——
龙岭王庙
在荆溪龙迹山西麓的官路旁边,有一座龙岭王庙,当地人也称它叫“广施庙”,它背靠龙岭溪而建。传说,龙岭庙祈雨特别灵验,宋代时,就有樊纪、洪子著、吴与三位知县先后在此祈雨,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动人的轶闻趣事。
(龙岭王庙•资料图片)
御杨溪桥官路遗址
距龙岭王庙不远,就是御杨溪桥官路遗址。从残存的“御杨溪桥碑”可知,这座明万历戊申年(1608年)重建的石拱桥被前些年特大的“龙王”台风所吞没。据《闽侯文物》记载,御杨溪桥为古田石匠所建。桥面呈弧形,桥孔采用纵列砌筑法,拱径13米。构筑奇巧,造型优美,被“龙王”台风所毁前,是福州地区较有特色的一座明代单跨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