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看懂篆族文化(篆字识读23自嗅)
一分钟看懂篆族文化(篆字识读23自嗅)甲骨文就像鼻子的形状。“自”是“鼻”的本字,字形也像鼻子的形状。后来“自”多用于指“自己”,就像我们说自己的时候会指着自己的鼻子一样。很无奈,“鼻”只好另造字了。67、自读音:zì,疾二切。《说文解字》:鼻也。象鼻形。
「篆字识读」第一辑: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23):自、嗅、皇
文/图|王万平
在上期《篆字识读22:耳、圣、听:每只聪慧的耳朵旁,都有张逆耳的嘴 》一文里,我们解读分享了与人有关的篆字“耳”、“圣”、“听”,有兴趣的朋友可翻看。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分享《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自、嗅、皇》。
67、自
67、自读音:zì,疾二切。
《说文解字》:鼻也。象鼻形。
“自”是“鼻”的本字,字形也像鼻子的形状。后来“自”多用于指“自己”,就像我们说自己的时候会指着自己的鼻子一样。很无奈,“鼻”只好另造字了。
甲骨文就像鼻子的形状。
金文最初基本沿袭了甲骨文形体,到了商周晚期,下面封口了,形状上有点不太像了,类似鼻孔被堵住的样子。
小篆完全承袭了西周晚期的形体。
68、嗅
68、嗅读音:xiù,许救切。
《说文解字》:以鼻就臭也。
《说文解字》的“嗅”是由“鼻”、“臭”构成,不能写作“口”、“臭”构成。本义是用鼻子辨别气味儿,引申为“靠近”,亦引申为“气味”。
此字始见于篆文。小篆从“鼻”从“臭”。 “臭”的甲骨文形体由“自”、“犬”构成。
“臭”是“嗅”的本字,本义是用鼻子辨别气味儿。作“气味”的总称时,读xiù;特指难闻的气味时读chòu。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所以用“自”(鼻子)和“犬”(狗)来表示。
金文“臭”由“自”、“犬”构成,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战国秦简“臭”基本延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的“臭”基本沿袭了战国秦简的字形体。
69,皇
69,皇读音:huáng,胡光切。
《说文解字》:大也,从自。自,始也。“皇”是“煌”的本字。
甲骨文,像火把光芒四射的样子。
金文,上面三点表示光芒,中间“日”的形状,表示光源体,如灯之类的;下面像灯台的样子,又像是日出土地的样子,有光大之意。后来演变成了“王”的形状。
战国文字将上部演变成了“自”形。
小篆承袭了战国文字的形体,由“自”、“王”构成,隶变之后进一步演变成了“白”、“王”构成。
您好!
感谢观赏、点赞、关注、转发!
我是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谢谢!
篆字解读往期图文:
《篆字识读21:看、眠、瞬:眠字民冥要分清,舜与寅天差地别 》
《篆字识读20:众、省、觅,劝人反省位高减省,文字有趣值得玩味 》
《篆字识读19:目、眼、眉,就是先民创作的形象生动的简笔画 》
《篆字识读18:走近衙门或面对官吏,你只能低头或伏地,千古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