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男儿壮志的诗句(十二首著名诗词)
描写男儿壮志的诗句(十二首著名诗词)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该诗的名句,彰显了王安石认知的智慧。好男儿当如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三、好男儿要有渊博的学识《柏学士茅屋》
飞来峰的山顶上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只是因为我处在最高层。
浙江绍兴城外有座宝林山,宝林山上有座飞来峰,传说此峰从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市)飞来,故以此而得名。飞来峰上建了一座应天塔,是绍兴的最高建筑。
1047年,王安石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市)知县,成为主政一方的年轻处级干部。在鄞县任职的四年期间,他兴修水利,强基础;重视理财,纾民困;倡导教育,办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政绩,获得了初涉宦海的宝贵经验,被视为北宋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年仅三十岁的王安石,途经绍兴,慕名登上飞来峰,他举目四望,豪情满怀,正值而立之年、抱负不凡的他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哲理诗。表达了站得高,看得远,不怕被阻碍的生活哲理,展现了王安石不畏困难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宽广博大胸怀。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该诗的名句,彰显了王安石认知的智慧。好男儿当如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三、好男儿要有渊博的学识
《柏学士茅屋》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这位柏学士是何许人也?史料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我们现在无从查证了。不过诗中的首句“碧山学士焚银鱼”,可以告诉我们,柏学士应该是官居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员,因为唐朝官员的服饰,等级森严,有着严格的着装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佩戴的银质鱼章。
从杜甫给柏学士的其他诗中可以看出,两人惺惺相惜,有着深厚的友谊,杜甫曾多次到过柏学士的山居。为了鼓励柏学士,杜甫写出了这首劝学诗,这首诗还有一个题目《题柏学士茅屋》,意思是写在柏学士茅屋里的题壁诗。
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作为一位阅历深刻,履历丰富的老人,他对于人生的认识,对于读书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更加的清楚。
富贵是指经济上富足、宽裕,政治上地位崇高、显贵,这是每个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富贵怎样获得呢?
杜甫告诉我们,付出勤奋和辛苦,通过读书来参加求取功名,获得富贵。这世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荣华富贵亦是如此,都是从勤苦中得来的。
哪怕是生逢乱世,身居茅屋,也要眼光长远,不要被眼前暂时的不利局面所困,不能忘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未来可期,总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不要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后悔。
读书要一个勤劳漫长的过程,不要荒废任何时光,即使寒冷的冬天,也要三冬用足。读书要趁早,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期,广泛读书,要读万卷书,这样才能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这样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里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成功的经验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