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自己的道德底线去评价别人(评价是不是善人的五个具体表现)
不要以自己的道德底线去评价别人(评价是不是善人的五个具体表现)还有就是《论语》上说的,这个君子一般都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君子说话很少,做事很多,做事很敏捷,但是也不会去到处标榜。相反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言语也是言为心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深浅。第三就是隐恶扬善之人。在《群书治要·体论》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这个君子人往往掩盖别人的过恶,长养自己的厚道善良。而这个小人呢,经常毁谤别人而自以为功,标榜自己的功劳。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看小人呢,我们就观察这个人的言语。《格言联壁》上有一句话说“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这个德行浅薄的人,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可挑剔的地方,不如我的地方,所以他眼中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就有很多很多。“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行很高的人,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他口里
《群书治要》之论语 第十八集全文2124字,阅读需6分钟
这个里面告诉我们“举善而教不能”,说明举用善人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么要举善,我们首先要知道善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经常念《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些都是善的标准。很多人说你觉得我不够好,我觉得自己挺好的呀,那是因为我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自己,我们打开经典一对照,我们究竟够不够一个善人的标准,我们自己就明白了,因为经典就是一面镜子。当然我们对善人,要举用他来教导人们,要强调有几点重点,这个“善”首先是公正无私。
我们看中国人,他处事、管理都很有智慧。你看在故宫有三座大殿,第一座大殿取名叫太和殿,告诉我们其实宇宙本身是和谐的,人一生出来本身就是和谐的。外有五官,内有五脏六腑,他本来是和谐的,那么怎么样维持这种和谐呢?就是要用“中”,取中道 。这个中就是不偏不斜,公正无私的意思。所以你做人公正无私,没有私心,不偏不倚,这个才能够达到和。 那么怎么样把这种和谐世世代代的保持下去呢?这个就是第三个大殿叫保和殿,这个就是封太子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希望,这个能够公正无私的处事态度世代相传,这个和谐才能维系。所以做一个领导者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公正无私,对于属下,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第二点就是不忌贤妒能。在《孔子家语》上记载着,子贡来问孔老夫子,他说现在的臣子之中,谁可以称为是最贤德的呢?孔老夫子就说了,齐国有鲍叔牙,郑国有子皮。子贡听了就很奇怪,因为当时这个齐国有管仲做宰相,使齐桓公成为霸主。在郑国有子产做宰相,使郑国很强盛。所以他认为,这个管仲和子产才是贤臣。他就问,郑国没有子产吗?孔老夫子就说 :“子贡啊,你觉得是出力的人是贤德的人呢?还是能够进举贤才的人是贤人呢?”这个子贡就回答说,那当然是能进荐贤才的人,才是贤德之人。对呀,孔老夫子说,我听说这个鲍叔牙举荐了管仲,让管仲显达。这个子皮举荐了子产,让子产显达。但是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举荐比他们更贤德的人。所以孔老夫子认为谁是贤才?是鲍叔牙和子皮。你看这个鲍叔牙,他不嫉贤妒能,而且让位于贤人,举荐贤人,结果他家世代子孙,在齐国都非常的显达,这个也是他的德行所累积的阴德。
第三就是隐恶扬善之人。在《群书治要·体论》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这个君子人往往掩盖别人的过恶,长养自己的厚道善良。而这个小人呢,经常毁谤别人而自以为功,标榜自己的功劳。所以我们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看小人呢,我们就观察这个人的言语。《格言联壁》上有一句话说“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这个德行浅薄的人,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可挑剔的地方,不如我的地方,所以他眼中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就有很多很多。“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行很高的人,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他口里所赞叹的人、所认可的人就有很多很多。所以这个就是告诉我们,隐恶扬善才能长养人的厚道。而且古人说,激之,可以使君子为小人。就是你把人激怒了,本来人家是个君子,也被你弄成小人了。愧之,可以使小人为君子。你让人升起惭愧心,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他觉得我都这样做了,人家还这么宽容我,一次一次的给我机会。愧之,可以使小人为君子。那我们是使用的是愧之的方法还是激之的方法呢?那么这个就是隐恶扬善之人。
还有就是《论语》上说的,这个君子一般都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个君子说话很少,做事很多,做事很敏捷,但是也不会去到处标榜。相反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言语也是言为心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行深浅。
第五点就是,这个人能够容人之过。能够容人之过,这也是善的一个标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记得好像是在基督教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被人辱骂,说她是一个妓女,大家一听都拿起石头要向她投。结果教育者就说了,他说请那一个从来没有犯过过失的人,先拿起石头吧!结果这些人都不好意思地把石头扔在地上了。所以你看,人并不是说自己是一个完人,自己如果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就不能挑剔别人的过失,不能容纳别人的过失。所以人的厚道怎么看呢?就是看这些方面。所以要长养自己的厚德,量大才是福大。
在《论语》上也说,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个君子人尊重贤德的人,对那个贤德的人、善人非常地尊重,但是又宽容不能之人。尊贤而容众,众人,大众的一般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修学很好的人,大众是多数。所以要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对那个善行要嘉奖、要表彰、要鼓励、要宣扬,但是对于不能之人要怀有同情之心,这个也是能够容人之过,也是厚德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个人最起码的做人的标准就是心口如一,就是你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和你所说的应该是一致的,这个也叫诚。所以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君子会坦荡荡呢?因为他想的是怎么样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自己内心无私,所以他能坦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所以他郁郁寡欢,很忧戚、很烦恼,为什么呢?因为还是关注于自己的利益,甚至生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还想方设法的去勾心斗角、谋算别人,这样的人才会郁郁寡欢。所以我们要学做君子,要胸怀坦荡,那么这些都是善人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