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荷花观赏时间(故宫花信荷花清韵悠远)
圆明园荷花观赏时间(故宫花信荷花清韵悠远)款署:“师曾”。钤“衡恪之印”。图中陈师曾画荷用笔粗放,富有拙趣,而张大千画的水草笔触伶俐潇洒,英气勃勃,二人之画风差异明显,但相互补充,配合颇为默契。画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令人观之似觉暗香浮动。近现代 陈师曾 墨荷图 轴近现代 陈师曾 墨荷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画面右侧张大千题:“水殿风来暗香满。师曾画荷,大千补茨荘水草。”钤“张大千”、“大风堂”印。
清 吴昌硕 荷花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右上方以篆书自题:“石师泼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吴俊卿。”钤“吴俊之印”白文印。乙巳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昌硕时年62岁。
图绘荷塘小景。荷叶以泼墨法绘出,墨分五彩,浓淡相宜;荷花以胭脂加水晕染,得娇艳欲滴之貌。构图盈满,层次鲜明,画风新奇。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以字行,号苦铁、缶庐等,浙江安吉人。早年习书,中年学画。曾任官府小吏,后以鬻书卖画为生。绘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精篆刻,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书法一变前人成法,风格独特,长于摹写石鼓文,并以此擅名于近代书坛。与任伯年、高邕等在沪书画家相友善。著有《缶庐诗存》,后人整理出版其画集多种。
近现代 陈师曾 墨荷图 轴
近现代 陈师曾 墨荷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右侧张大千题:“水殿风来暗香满。师曾画荷,大千补茨荘水草。”钤“张大千”、“大风堂”印。
图中陈师曾画荷用笔粗放,富有拙趣,而张大千画的水草笔触伶俐潇洒,英气勃勃,二人之画风差异明显,但相互补充,配合颇为默契。画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令人观之似觉暗香浮动。
款署:“师曾”。钤“衡恪之印”。
此图布景用笔都极其简省,以少胜多。“简笔”(或称“减笔”)画法早已有之,宋时梁楷即以此法著称。画家用高度概括精炼的线条或笔划塑造物态,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陈师曾此作笔力似徐渭之狂纵,风格如八大(朱耷)之孤傲,所画墨荷昂然向上,刚强不屈,抒发出画家胸中郁勃之气。
民国 缂丝荷花青蛙图 轴
民国 缂丝荷花青蛙图 轴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在本色地上缂织荷花青蛙。画面上两片大荷叶将荷花衬托得分外娇柔,水面的浮萍上跳跃着两只青蛙。画面构图简练而富于情趣,颇具文人画的韵味。
右下角钤 “蓬莱高氏鉴藏书画印”印一方。
图轴缂法简单,物象全用平缂,个别部位如荷花花瓣用长短戗,花与叶的轮廓线用构缂或环缂等。设色亦不多,但巧用色差来表现物象,荷叶以灰绿、蓝绿分别表现正反面;浮萍用深灰、灰、绿、浅绿、蓝绿五色配合,更具写实感;青蛙的脊背半灰半绿,惹人喜爱。
(本文整理自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