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为什么开花朝下(做人学茶花不在青涩中脱落)
茶花为什么开花朝下(做人学茶花不在青涩中脱落)是的,这些作者抓住物和人的相似点,用拟人或象征的手法,加以赞美。由于传神到位而流传下来。下面,我和大家一起通过观赏茶花,把这种花和我们的相似点找出来,然后加以概括,好不好。“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文/成建国
我曾组织初二的同学上过一堂有关茶花的课。
这天讲完杨朔的《茶花赋》后说,作者以美好的茶花来歌颂美好的祖国。全文可用一个比喻句来概括:祖国像茶花。
在中国的历史上,实际上许多文人都是用植物,特别是用花来象征和表达人的品格的。下面请大家列举一些诗文句子来证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是的,这些作者抓住物和人的相似点,用拟人或象征的手法,加以赞美。由于传神到位而流传下来。下面,我和大家一起通过观赏茶花,把这种花和我们的相似点找出来,然后加以概括,好不好。
同学们面面相觑,有些为难,我笑了,说,没什么,我们说到哪里算哪里,好吗?
我抱来一盆正在开放的红茶花放在讲台上,请大家围过来,仔细观赏这盆花,要求边看边思考一个问题,和其它的花比较起来,这花有哪些特点?
看后,大家畅所欲言:
“这花的颜色血红血红的,比桃花、荷花、梅花等同色的花都要红,远看像燃烧的火,近看像火在燃烧。”;
“花瓣厚实,不飘”:“花形接近玫瑰、月季,比玫瑰大小不等,比月季大,但它更漂亮”;“花叶呈锯齿状,如玫瑰枝上的刺,是护花的”;“我发现各种光荣花,不光先进模范人物,还有新娘新郎戴的花都是按茶花的形状做的”。
大家有说有笑,也提出一个问题,在人与花之间很难找到相似点。
我又笑了,说,请大家回答这盆花里的花苞像什么?“像一个微小的红桃”;“像吸满墨汁的毛笔尖”。好。这是你们看得见的,不知你们注意没有,这花有两处花刚谢的地方,仔细看就会发现花萼端有麦芒似的尖,这就是新的花苞在孕育。这花苞几乎要孕育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会开放,其它的花都没能这样。
是的,这花苞就这样开始了它的生命历程:一点一点的酝酿,一丝一毫的积蓄,充分吸收土壤养分,风吹来,它吸着,雨洒来,它含着,把阳光雨露珍藏于心,转化成形,小花骨朵一点点长大,像卷起来的嫩叶,像伸出触角的小蜗牛,像青色的玻璃球……..夏天的荷花开了谢了,秋天的菊花开了谢了,冬天的梅花开了谢了,可它还在含苞,等待着开放。不知是哪次的春风吹拂,不知是哪回的春雨润湿,那一个个沉甸甸的花苞终于开放了,前所未有地绽放了,开得红红火火,惊天动地。
我完全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拉了回来。停了停,我又接着说,这时,桃花、梨花、杏花好多好多的花跟着追着开了,可没过多久,又一个一个地谢了,再回头看这茶花,远远地望去,仍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越烧越旺…….
轮到同学们讲话了,几乎都充满激情。
“我们都是花季少年,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朵含苞欲放的茶花”;
“含苞对我们来说,就是准备,充分的准备,就是像茶花一样,充分的酝酿,不断地积累,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生命的价值才能在应有的贡献之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含苞意味着执着、坚定、坚守、矢志不渝,我们的学习过程就要像茶花的含苞过程一样,刻苦学习,克服困难,不断地吸收,不断地补充能量,不被名利诱惑,不受欲望支使,一步一步地沿着理想的道路前进。”
“做人,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做茶花,而不做杂花,不在青涩中脱落,不在成长中夭折,不在浑浑噩噩中枯萎。”
叫好声和掌声此起彼落。最后,经过举手表决,我们确定将茶花的要义概括为:
含苞待放,准备着,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