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年的变化(西安的三个年)
西安一年的变化(西安的三个年)那么,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下,西安究竟该向哪里攻,又该从哪里突破?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对于西安来说,今年同样是意义非凡。在不久之前召开的西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这样定义2020年:收官之年,攻坚之年,突破之年。
本文3039字 5图 |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南朝的萧统在《纂要》中有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
对于西安来说,今年同样是意义非凡。在不久之前召开的西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这样定义2020年:收官之年,攻坚之年,突破之年。
那么,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下,西安究竟该向哪里攻,又该从哪里突破?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
©西安城墙 | 图源网络
一周前,中央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到: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湾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两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的使命是,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成为西北重要增长极,最终的目标是2035年城市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近两年来,西安经济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2018年以8349.86亿元的优异成绩重新杀进全国GDP20强。
纵观2019年,西安GDP预计突破9000亿,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100亿元。
凭心而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规上工业、固投、消费“三驾马车”增长均放缓的情况下,西安GDP能实现年初制定的目标,实属不易。
很明显,西安当下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竞争力。
©比亚迪西安电动客车生产线 | 图源网络
有句话说得好,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在1月3日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提出,2020年是西安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迎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是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之年。
而且,提出了三至十五年的目标:到2022年,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三个经济”总产值占GDP比重20%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到2035年,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更加稳固,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因此可以说,2020年,对西安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决定着能否如期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那么,这个关键之年,如何攻坚?又该如何突破?全会列出了“十项重点工作”。
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建设机场、地铁、高速、客货运航线等辐射能力强大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要进一步做大临空经济示范区,临空经济规模要突破170亿元,要加快构建新型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要达到3500亿元。
另外,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2020年将加快构建“6 5 6 1”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电子信息、汽车等8大产业集群,打造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先进制造业3大产业带。
在文旅融合方面,重点发展 “一核两极三板块”,即打造隋唐长安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 曲江高新经开 “文化 旅游 科技”增长极、港务浐灞“体育 旅游 会展”增长极 临潼秦风唐韵板块、西咸秦汉文化板块、山水生态休闲板块等重点板块,打造西安文化旅游新地标。
在民生改善方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今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4万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要到80%以上。
当然,还有“三改一通一落地”,确保2021年6月前完成绕城高速以内80%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42个城中村(棚户区)、599条背街小巷的改造,58条断头路的打通,完成89条主城区道路253.8公里架空线缆落地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借助十四运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全力推进地铁5号线一二期、6号线一期、9号线及14号线建设,确保14号线2021年6月通车运营。启动灞河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中央文化商务区、唐文化展示区等重点片区的打造。
©西安高新区 | 图源高新区官微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全会的信息量巨大,“十项重点”工作是在2019年基础上的延续。
比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早在2019年11月27日召开的“西安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工作大会”上,就发布了一份“三年行动方案”(推荐阅读:西安终于出招了!),涉及立体交通、平台、产业、政策、保障等,提出到未来三年将投资3224亿元推进25个有关项目建设,打造立体综合交通体系。2022年,陆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万标箱,临空经济规模突破260亿元,国际产能合作经济规模达到5000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10家,金融业增加值过千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00家……
再比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一个月前,西安市召开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动员大会,并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推荐阅读:五年后超1万亿,西安靠什么挣?)。这份文件里提出,“到2022年,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2%......到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
此前一天,72个稳增长稳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86亿元。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先进制造业,共19个。随后,在上个月底召开的重点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进会上透露,2020年全市重点在建项目1611个,年计划投资4800亿元,其中涉及先进制造业65个,年计划投资489亿元。
这一系列的动作,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做强实体经济。
这也为202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是,会议为今年主要经济指标设定了一个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从西安面临的诸多重大机遇,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以及自身所拥有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科教等巨大优势来说,这些目标没有好高骛远,空想清谈。
但前提是,必须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才能成事。
©西安电视塔 | 图源悦西安
因为心中有梦,所以奋力拼搏。
毫无疑问,西安已经找到了追赶超越的途径,只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万众一心加油干,一定可以完美走好“收官之年”“攻坚之年”“突破之年”,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