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梅拔牙与工作有什么关系: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
陈菊梅拔牙与工作有什么关系: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她还走进非典病例隔离房,主持了北京地区第一次非典患者的专家会议……随后,她又协同科室,连续作战两天两夜,主编了全国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在专业杂志上开辟非典专栏,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因为对病毒一无所知,所以大家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才能有安全感。除了不怕感染的研究,陈菊梅更担起了“稳定民心”的作用。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后,她第一个接受中央电视台的访谈,传播关于“非典防治”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给全国上下的恐慌情绪注入了一剂镇定剂。
2003年2月“非典”时期,谁也没有想到,已经78岁的陈菊梅,再次主动请缨,做了一个毫不畏惧的逆行者。
面对病源和病理都不清晰的“劲敌”,陈菊梅连夜翻阅大量资料,别人不敢面对的患者,她亲自上!
一个个病患询问记录过去,手把手对病毒进行即时的采样检测。
要知道,当时民众的恐慌程度,已经到了谈“典”色变的程度,大小学校和民居,家家户户都飘溢着浓重的熬醋味,板蓝根脱销到断货。
因为对病毒一无所知,所以大家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才能有安全感。
除了不怕感染的研究,陈菊梅更担起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后,她第一个接受中央电视台的访谈,传播关于“非典防治”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给全国上下的恐慌情绪注入了一剂镇定剂。
随后,她又协同科室,连续作战两天两夜,主编了全国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在专业杂志上开辟非典专栏,宣传非典防治知识。
她还走进非典病例隔离房,主持了北京地区第一次非典患者的专家会议……
做得了研究,出得了成果,摆得正位置。这个心中有大爱的医生,生动地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
屡获军功、屡摘荣誉……可是,她却忙到没时间去领奖。
在防治传染病的战场上,陈菊梅称自己是“一名战士”,时刻准备战斗,随时准备冲锋。5年后,汶川地震的医疗队里,依然有她白发苍苍的身影……
83岁的陈菊梅奔赴在赈灾一线,给予了救援士兵莫大的精神鼓励。一位集团军军长激动地对陈菊梅说:“我们要向你学习,你那么大岁数,还跑到一线来。”
陈菊梅只是笑笑说:“我也是一名战士啊!国家需要我,我就在。群众需要我,我就在。”
可是,岁月没有格外优待这个舍生忘死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陈菊梅饱受帕金森的折磨。
84岁高龄的她,拖着行动不便的右脚,仍雷打不动地出诊坐诊。
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大摞工作日记本。,本子里详细记录着患者的病情、患病时间、用药情况、出院时间,甚至每次检查的各项指标,她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能干动就一直干着,到干不动为止。”陈菊梅说。
陈菊梅觉得,披上白大褂,才身得其所。
直到92岁,她再也拿不起她心爱的听诊器了。
躺在病床上,她没时间、没心思想自己疼不疼、难不难受,她一心惦记的还是病患,是传染病科研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