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没想到,到了70年代时,传染性肝炎的患者数量激增。陕西黄龙县的一年巡医,她暴瘦20斤,这让她本就瘦弱的身体越发孱弱。加之当地物资匮乏,蔬菜少有,陈菊梅严重营养不良。该方案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需要做人体试验。这时,陈菊梅第一个站了出来,她请同事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过程中,因操作失误,陈菊梅直接昏迷,直到三天后才清醒过来。醒来后,她并没有批评或抱怨,而是和大家一起对方案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改进,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为学科带头人,陈菊梅不仅立足于科研还走在“送医下乡”的最前面。

1969年,她率医疗队赴陕北黄龙县免费为老乡看病,为期一年。

巡诊过程中,有的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做手术,而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就连麻醉药物都没有,这导致患者的治疗延误或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医者仁心,经过反复讨论,陈菊梅和同事们想到了一个可以作为麻醉替代药物的方案。

该方案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需要做人体试验。这时,陈菊梅第一个站了出来,她请同事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过程中,因操作失误,陈菊梅直接昏迷,直到三天后才清醒过来。

醒来后,她并没有批评或抱怨,而是和大家一起对方案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改进,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陕西黄龙县的一年巡医,她暴瘦20斤,这让她本就瘦弱的身体越发孱弱。加之当地物资匮乏,蔬菜少有,陈菊梅严重营养不良。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1)


没想到,到了70年代时,传染性肝炎的患者数量激增。


看到这种情况,陈菊梅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只有她能够越快地找到治疗方法,才能让越少的人免受疾病的折磨。
不过就在治疗工作的关键时期,陈菊梅不幸被细菌感染,得了肾小球肾炎,这个病最怕的就是劳累,如果再像她这个工作强度继续干下去,身体肯定吃不消。
身为医生的陈菊梅知道,只有除去身上所有容易引发炎症的病灶,炎症就不会发作了。
毕竟手里的研究工作不能停。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陈菊梅先是摘去了自己的扁桃体,随后又切去了阑尾。
本以为这回可以安心投入工作的她,没承想,几个月之后,她的炎症又复发了。
这次是牙周炎,既然它阻挡了自己前进的脚步,那就把她拔掉,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那一年,她才47岁。
家人心疼她:“你这是不要命啦,你还有多少器官能摘?”“如果能摘掉咱们‘肝炎大国’的帽子,把我所有器官都摘掉也值!”陈菊梅笑着回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8年,陈菊梅终于成功研制出,含有五味子的降酶药物——“肝得安”1号蜜丸至9号蜜丸。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2)


1985年,我国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高达85%以上。

改变历史的重担,又落在陈菊梅的肩头,她立下了军令状:“我们力争把病死率降低20%到30%!”

为了拿下这一关,陈菊梅带领攻关小组忙得脚不沾地,她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各型重型肝炎三级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分期标准,这些标准于1995年,被纳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一直沿用至今。

接着,她提出乙肝抗病毒疗法,使患者生存率提高20%;又主导引进人工肝技术,使肝衰竭患者死亡率降低了20%……

最终,她确立了一整套中西结合的,肝病治疗方案,这套方法使我国慢重肝患者的病死率,由过去的85%以上下降到38%!

国内外评价:这是传染病医学史上的惊人奇迹!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半生传奇,战功赫赫的陈菊梅: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了,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者数十万人;

第一个开创:“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她也是发现并应用“五味子降酶”第一人

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等各类科技奖励23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传染病学术著作16部……

但她对自己的定义始终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3)

67年的行医生涯,她从未缺席过。在每次遇到重大疾病灾情时,也总能看到她奋战在第一线的身影。

2002年,非典疫情在我国广东地区首发,迅速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
2003年,非典迅速在我国肆虐,引起了严重的社会恐慌。就在所有人闭门不出、战战兢兢时,78岁的老军医陈菊梅临危不惧,毅然走进非典隔离病房,迅速组织专家会诊,打响了非典疫情防控的第一枪。
时势造英雄,每当人民遇到危险,总会有英雄站出来,与病魔殊死搏斗。
陈菊梅接连创造了“五个第一”;
短短几个月内,第一个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主持了第一次专家会诊;主编的第一本《非典防治手册》;在专业杂志上开辟了第一个非典防治专栏;她也是第一批讲授预防非典感染的专家。
时间就是生命,在她争分夺秒的努力下,非典传染途径被隔断,肆虐了一年多的非典疫情终于消失。
非典疫情让陈菊梅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4)

2008年,汶川地震。陈菊梅和工作组其他专家们一同来到灾区,展开灾情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陈菊梅到达灾区后,第一时间就前往北川、绵竹等重灾地区,并相继提出了“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疫重点、实施科学防疫”3项重要建议,这对于有效防治灾区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在现场有记者碰到他们,还询问为什么不戴口罩:“不怕被传染疾病吗?”

面对疑问,她笑着回答:“这是灾区不是疫区!经过防疫人员的努力,已经是非常安全的了。”

这样一个专业且不散播焦虑的回答,不仅消除了外界的猜测和谣言,还给当地的受灾群众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这一年深入灾区一线的她,已经83岁了。

2009年,84岁的陈菊梅被诊断患了帕金森病,,但这依旧没有阻碍她治病救人的步伐,不少患者都称她为“救命奶奶”。

因为患病,她的行动能力受到很大影响,走路时常摔跤,严重时甚至会摔得鼻青脸肿。

老伴陈国仕知道她的脾气,并没有劝说她退休,而是每天早上为她穿好衣服,送上医院来接送的汽车,直到看着她走远才放心回去,晚上则做好饭,等着她回家。

陈菊梅事迹评价:陈菊梅 47岁拔光所有牙齿 当兵61年(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