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讲堂(浅谈淡水鱼养殖技术及技巧)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讲堂(浅谈淡水鱼养殖技术及技巧)3.单细胞蛋白饲料植物性蛋白源与动物性蛋白源相比 来源较广 价格便宜 是目前我国渔用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包括豆科子实及其加工产品、子实加工副产品.各种油料子实及其油饼等 以饼粕类在配合饲料工业中最为重要。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蚕蛹、肉骨粉、血粉、羽毛粉,其他鲜活饵料:如蚯蚓.沙蚕 蝇蛆、福寿螺.面包虫等。2.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浅谈淡水鱼养殖技术及技巧(科普篇)

目前我国养殖品种极多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以及鳊鱼﹑鲤鱼﹑鲫鱼等为普遍养殖的淡水品种。此外 尚有特种品种:鲑鱼、斑点叉尾蛔 淡水鲈鱼 绘鱼.鳞缅.甲鱼、罗氏沼虾.青虾.中华绒螫蟹等;海水养殖品种也相当多:海参、海蜇、东风螺.大黄鱼、真绸、黑绸﹑鲈鱼、石斑鱼、大菱鲜、牙鲜、梭子蟹、锯缘青蟹﹑对虾类等 海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经济效益也较好,此外尚有不断开发新的品种。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讲堂(浅谈淡水鱼养殖技术及技巧)(1)

饲料的选择

一、蛋白质饲料

1.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如:鱼粉、蚕蛹、肉骨粉、血粉、羽毛粉,其他鲜活饵料:如蚯蚓.沙蚕 蝇蛆、福寿螺.面包虫等。

2.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植物性蛋白源与动物性蛋白源相比 来源较广 价格便宜 是目前我国渔用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包括豆科子实及其加工产品、子实加工副产品.各种油料子实及其油饼等 以饼粕类在配合饲料工业中最为重要。

3.单细胞蛋白饲料

也称微生物饲料 是一些单细胞藻类 酵母菌﹑细菌等微型生物体的干制品 有酵母菌蛋白 如啤酒酵母、味精酵母.纸浆酵母以及固体发酵饲料酵母 有单细胞藻类如螺旋藻、小球藻等 另外还有真菌类如白地霉 细菌类如光合细菌等。

二.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富含碳水化合物 含一定量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其主要特点是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各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率高,一般可消化总养分在56%以上 有的高达90%左右 因此 这类渔用饲料营养丰富 适口性强 容易消化 能值较高。

能量饲料种类较多 主要包括谷实.糠糟类.淀粉类等及含能量较高的饲用油脂。能量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可消化糖类(淀粉) 粗蛋白含量很低 在动物营养中主要起着供能作用。能量饲料对颗粒饲料的物理性状(如黏结性、密度等)有一定影响。

能量饲料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 是鱼虾配合饲料中仅次于蛋白饲料的重要原料 用量一般占配方的10%~45% 肉食性鱼和虾用量较低 而草食性 杂食性鱼类用量较高。但是这类饲料的能量丰富 营养物质不平衡 蛋白质低 单一使用效果不好。

谷实类饲料是指禾本植物成熟的种子。如玉米、大麦.高粱.燕麦等 其共同点是:糖类含量高(约占干物质66%~80%) 蛋白质含量较低(1%~13%);品质较差 必需氨基酸缺乏;粗纤维含量少 可利用的营养物质比较高 一般也称精饲料。

糟糠类是粮食加工后的主要副产品 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主要的商品性饲料之一。与原粮子实类相比 糖类含量较低 而其他营养物质含量相应较高 常见的糟糠类主要有米糠.小麦麸。

淀粉质块根茎类饲料主要有甘薯、马铃薯等 其鲜品水分较高 但干品的营养成分与谷实类子实相比 含淀粉较多(80% ) 而其他成分均很低 粗纤维.粗蛋白含量一般在5%以下。在鱼配合饲料中使用 起到提供糖类和增强饲料黏合性的作用。

饲用油脂是一类成分较单一的物质 配合饲料中使用较多的是植物油和油脚。由于它比任何品种饲料源能提供更多的能量 因而在饲料中有独特的作用。

三.粗饲料、青绿饲料

粗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类.干树叶类.稿税类 干物质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 消化率低 可利用养分较少 维生素含量较丰富 在草食性鱼类饲料中可少量添加。

青绿饲料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牧草、叶菜类等 含水分80%以上 富含维生素 矿物元素 粗纤维含量较少;具有易消化 适口性好等特点。青饲料不仅直接为草食性鱼类提供营养 还通过草食鱼类的粪便肥水 为大量的滤食性鱼类(鳞鱼)间接地提供营养 更经济有效。养鱼生产中常用的几种陆生优质青饲料有黑麦草、苏丹草、象草和苦葵菜等 水生青饲料有芜萍﹑紫背浮萍﹑苦草.马来眼子菜.喜旱莲子草等 都可作为草食性鱼类的优良辅助饲料。

四.天然饲料

天然饲料在淡水养鱼业 尤其是塘堰养鱼中 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 是青、草、鲢、鳙、鲤、鲫、鳊等鱼类的主要食物 是它们赖以基础的饲料。

天然饲料包含如下:

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金藻﹑黄藻 甲藻、绿藻﹑蓝藻和裸藻 是鲢鱼的主要饵料。

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 轮虫类.枝角类 桡足类及其他甲壳动物的幼体。它们常被人们叫做“鱼虫”或“红虫” 是鳙鱼的主要饲料。

底栖动物:包括水生寡毛类 线虫类 软体动物 水生昆虫的幼虫等。底栖动物是青鱼和鲤鱼的主要饲料。

水生植物:包括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部分大型丝藻和轮藻。是草鱼喜食的饲料。

施肥是培养浮游生物的主要手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施肥后前期出现的浮游生物优势种类也不同。一般施肥后4天 浮游植物达到高峰期 5~7天浮游动物达到高峰。

五.人工培养饲料

用人工培养的方法来获得- -些鱼喜食的动、植物,以弥补天然饲料之不足,提高鱼产量。

1.芜萍

芜萍又叫藻沙 是夏花草鱼的主要饵料 也是青、魴鱼的优良辅助饲料。芜

萍的培植是在3月底排干池水清塘 瘦池应施腐熟猪.羊粪300千克/亩作基肥,

每亩施种15-20千克,水温达27C进人生长旺盛期 每次捕捞不宜超过6%。芜

萍主要病害为铁锈病和水泛病。

2.浮萍

有紫背萍和小浮萍两种 是养殖草鱼、团头鲂等鱼种的好饲料。3月清塘后

每亩放种草7000千克左右 施畜粪250千克亩 用麦草辫分格培养 春、秋两季

为快繁期。水清 浮萍根多时应追肥.气温高时少施。长满即可收获1次 每次收

获不超过总量的50%。

3.蚯蚓

是青鱼、鲤鱼的好饲料。培养蚯蚓要注意:土要肥;不能直接接易发高热的

肥料 土壤保湿;分层控 土和肥分堆放。

4.枝角类

以水蚤(红虫)为代表。在深1米的土质或水泥池中注入堆肥水以繁殖大量

藻类和菌类 再移人水蚤 在20C~25C时 3~4天即可繁殖出大量枝角类 - - 周

可捞出“红虫”作鱼饲料。

六.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物

质。其主要作用是:补充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 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

料口味 提高适口性;促进水产养殖动物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品质,

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 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

养成分损失。饲料添加剂是全价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 添加量小 作用大。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讲堂(浅谈淡水鱼养殖技术及技巧)(2)

投饵量的确定

日投饵量一般以占鱼体重百分率表示 称为投饵率。投饵率投受饲料的质

量、鱼的种类、鱼体的大小和水温溶氧量、水质等环境因子以及养殖技术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水中溶氧含量高 鱼虾的摄食旺盛 消化率高 生长快 饲料利

用率也高 以鲤鱼为例,溶氧4毫克/升时摄食量减少13% 3毫克/升时减少

36% 2毫克/升时减少50%。1毫克/升时基本不摄食。可见鱼类的摄食率随水体

中的溶氧增加而增加。

投饲率可根据鱼类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对饲料的消化率以及饲料蛋白质

含量进行推算 计算方法如下:

投饲率%=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克/日●千克鱼)与饲料中粗蛋白质%x粗蛋白质消化率%x100之间的比值

日投饵量的计算:池塘放养量、放养规格可作为基础数据。根据饲养池水温和鱼规格可由8投饲率表中查出日投饲率值。

日投饲量=池塘中鱼重量x日投饵率值或日投饲量=(已投饲料总量/饲料系数 放养量)x日投饵率值

饲料系数=(出塘鱼重量-池塘放养鱼重量)/投喂饲料量

每天的实际投饲量主要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的吃食情况而定 按经验当鱼吃到八成饱时饲料利用率最高。

草鱼、鲢鱼、鱅鱼人工繁殖

一、亲鱼选择

二、亲鱼培育

三、催情产卵

四、人工孵化

鲤、鲫鱼人工繁殖

一、产卵周期

二、雌雄亲鱼的鉴别

三、亲鱼培育

四、产卵季节

五.产卵方式

鱼苗鱼种饲养

鱼苗鱼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鱼苗培育是将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 长成3厘米左右的稚鱼.习惯上把这时的稚鱼称为“夏花”。许多地区是将鱼苗经8-10天的饲养 全长达到17~20毫米就拉网分塘 再培育成夏花 这种稚鱼称为“乌仔头”;鱼种培育是将夏花分塘 经2-5个月的饲养,使其长成10~20厘米的幼鱼 习惯上把这时的幼鱼称为一龄 鱼种或当年鱼种。一龄鱼种秋季出塘的称为“秋花"或“秋片" 到第二年春季出塘的称为“春花”或“春片”。

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商品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规格适宜、体质健壮的鱼种 关键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为此必须根据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点提供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条件,促进其生长。

商品鱼饲养

家鱼饲养塘套养少量乌鳢鱼种 不用专门投饵 既可清除池中的野杂鱼 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要求池塘淤泥浅 冬季能干塘,否则乌鳢存留塘中.影响翌年主养鱼生产。池塘中套养的乌鳢鱼种应明显小于主养鱼,一般每亩可套养50克/尾左右的当年鱼种30~50尾 不需要另外投喂 年底尾重可达500克以上。

乌鳢鱼种应在主养鱼种放养后20-30天再投放。套养的数量不宜过多 否则会因饵料不足而出现捕食家鱼种或较小乌鳢种的现象。

池塘管理以家鱼为主进行。为了保障乌鳢的饵料 可在饲养池中放养一些罗非鱼。罗非鱼有极强的繁殖力 罗非鱼苗作为乌鳢的饵料。

池塘以5~10亩为宜 水深1.5~2.0米 要清除淤泥,水源充足 注排水方便。

池塘四周以50-60厘米高的栏网封围 以防乌鳢逃逸。池塘消毒方法与鲤鱼养殖的要求相同 同时在塘四周种植--些水草或水花生等植物 供鱼隐蔽.摄食。

乌鳢对溶氧的要求较低 而且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可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适宜高密度饲养。一般亩放养规格为80-100克/尾的鱼种1500-2000 尾 同时可搭配花白鲢200~300尾庙。同池鱼种规格应大小均匀。

饲料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畜禽下脚料等。投喂量为池鱼总重量的5%-10% 日投2次。池塘单养饲料用量大 为解决饲料问题 也可采用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配合饲料 从小驯化投喂。开始时可投少量小杂鱼等作引诱剂 待其逐渐习惯后 便可完全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后 不可中途掺杂小鱼虾混喂 否则乌鳢就会不吃配合饲料。

综合养鱼

综合养鱼是以水体为中心 在养殖水体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士地上 利用.

传统技术的精华和现代技术的成就 建立以渔业为主 将渔业、种植、畜牧、林果、工商副业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复合生产体系。可以说综合养鱼 既是对一个水域的综合开发 又具有区域开发的意义 形成了能更充分地利用水陆资源 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生态系统。

鱼类越冬的其他方法

1.水库、湖泊越冬

应注意越冬密度 如果密度过大 应强行捕捞出一.部分鱼类 特别是对小杂鱼的捕捞。另外还应清除部分杂草.底泥等耗氧物质 经常检修闸]等处的拦鱼设备 以防鱼类外逃。

2.静水越冬池

应以水量和氧量为前提 注意水质的变化 尽量减少耗氧因子 使鱼类安全越冬 具体方法可參照生物增氧越冬技术。

3.流水越冬

多以水库、泉水或工矿无毒、清洁的废水为水源 人工修造而成。其特点为:水源充足、注排方便、面积较小.越冬密度大.成活率高。注意鱼种规格大些较好。水温控制在4C以下 溶解氧保持在2~4毫克/升 拦鱼设备要经常检修。

4.温室越冬

目前数量还较少 效果也不稳定。温室越冬的关键:一是温室越冬的鱼类肥满度要大鱼体完好无病无伤;二是保持环境条件的稳定 水源可靠水质良好,水温能稳定在29C~49C 温室应保持昏暗 无大的惊扰。

5.围箔越冬

选择水流平稳 水温适宜 底质坚实的湖汊、河道等地 插箔或拦网隔离出一部分水面用以鱼类越冬。要求彻底清除野杂鱼 严防拦鱼箔或网损坏逃鱼。同时应注意对水质和溶解氧定期测定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网箱越冬

在缺乏越冬池的地方 或只有为数不多的优良品种、亲鱼以及进行试验的多品种鱼类 可用特制的笼子或网箱 置于适合鱼类越冬的水域中进行越冬。

活鱼运输方法

1.封闭式运输

2.开放式运输

3.无水湿法运输

4.麻醉运输

常见鱼病的防治

一、病毒性鱼病

二、真菌性鱼病

三、细菌性鱼病

四、寄生虫引起的鱼病

五、非寄生性鱼类疾病

以上因篇幅有限就不再详细的介绍其它的鱼类养殖技术了,各位看客如有更好的养殖技术也可以晒出来交流学习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