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探花的徒弟是谁:蒙城第一个武探花陆凤翔

武探花的徒弟是谁:蒙城第一个武探花陆凤翔任御前侍卫时,一次,嘉庆皇帝在宫中观赏猛兽,不料一猛虎野性暴发,惊动帝王,众侍卫不敢降虎,独陆凤翔飞身入虎圈,未容虎扑,“跃虎背,抓虎耳,两拳而虎遂昏矣。”嘉庆帝见其如此骁勇,赞叹道“公真似猴也!” 陆海池在陆庄定居后即弃商务农,延师教子,耕读传家。五世而生陆凤翔,从此陆家开始兴旺发达。 陆凤翔(1777——1824),自幼读书练武,嘉庆七年(1802),中武举探花,遂迁居蒙城县城漆园街,造探花府。陆凤翔年少时身体强壮,因生长在“武术之乡”小涧,所以十分热爱武术,其父便请武林高手指教。由于他勤学苦练,成年时就练成一身好武艺,刀枪剑弓无不精通。考中探花后被嘉庆皇帝留作御前侍卫。特给假三月,回乡祭祖,造府第。一天早晨,陆凤翔沿涡河遛马,见自家购买的一船木头卸在河边,工人们正往岸上抬,四人一根,十分吃力。其臂力过人,刀马娴熟,轻功迅疾若猿猴,此时想在乡亲面前露一手。于是,立即下马提刀,大声对工

蒙城第一个武探花陆凤翔

文/丁书成

武探花的徒弟是谁:蒙城第一个武探花陆凤翔(1)

蒙城县小涧镇有一则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说明末清初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云间池村商人陆海池,经营硝磺生意致富,于清康熙初年迁居蒙城县小涧陆庄。陆海池在向蒙城迁徙时,推着一车硝磺,至小涧,箱箱硝磺化为银锭,说:“此天报也。”遂卜地,置田,定居。陆海池迁移路上为安全计,暗将银两藏于硝磺内,言“天报”,足见其用心良苦。故其十世孙、蒙城著名书画家陆品三有诗云:“迁移蒙境为商民,一检硝磺全变银。不是阴功积累厚,何能历代有光荣。”

陆海池在陆庄定居后即弃商务农,延师教子,耕读传家。五世而生陆凤翔,从此陆家开始兴旺发达。

陆凤翔(1777——1824),自幼读书练武,嘉庆七年(1802),中武举探花,遂迁居蒙城县城漆园街,造探花府。陆凤翔年少时身体强壮,因生长在“武术之乡”小涧,所以十分热爱武术,其父便请武林高手指教。由于他勤学苦练,成年时就练成一身好武艺,刀枪剑弓无不精通。考中探花后被嘉庆皇帝留作御前侍卫。特给假三月,回乡祭祖,造府第。一天早晨,陆凤翔沿涡河遛马,见自家购买的一船木头卸在河边,工人们正往岸上抬,四人一根,十分吃力。其臂力过人,刀马娴熟,轻功迅疾若猿猴,此时想在乡亲面前露一手。于是,立即下马提刀,大声对工人说:“工友们闪开!”舞起大刀,但见一根根木头飞上岸去。原来他的刀和柄,是镔铁一体锻成,非壮汉不能扛起。

任御前侍卫时,一次,嘉庆皇帝在宫中观赏猛兽,不料一猛虎野性暴发,惊动帝王,众侍卫不敢降虎,独陆凤翔飞身入虎圈,未容虎扑,“跃虎背,抓虎耳,两拳而虎遂昏矣。”嘉庆帝见其如此骁勇,赞叹道“公真似猴也!”

不久,陆凤翔外放,任广东潮阳营游击、三品封典。后任巡抚行辕参将。一日,行辕失火,火已封门,巡抚顿足道:“印绶在堂,吾命休矣!”忽见陆凤翔跃入火海,取出印绶,身上竟无火星。继而升为黄岗副将。不到三年,晋升广东潮州镇总兵。当时海盗猖獗,劫掠商船、渔船,上岸抢掠村庄,沿海凋蔽。陆凤翔夜不卸甲,昼夜巡防,亲率水师入海捕盗,穷追不舍,期年而海事平,百姓安。然积劳染瘴疾,道光四年(1824),卒于任所,终年四十七岁。陆凤翔著有《兵马韬略》二卷传世。

陆凤翔后世子孙多继承祖上尚武崇文的家风,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如:六世孙陆在川是蒙城县早期的共产党员,后入延安学习并参加八路军。新中国成立之初随军解放大西南,1950年任川南行署主任。接着进军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后,任西藏自治区文化教育厅厅长,成为西藏现代文教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七世孙陆明辞去新疆自治区谋重要部门领导之职下海经商,回报乡梓。临危出任庄子酒厂董事长,使频临倒闭的庄子酒厂重现昔日辉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