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读尼采的原因:读尼采善恶的彼岸
不要轻易读尼采的原因:读尼采善恶的彼岸由尼采的伦理观大概可以推断尼采受古斯巴达精神的影响较大。以现代人的身份来看,古斯巴达式的那种残酷无人性的纪律,只有极度不畏恐惧、极度享用痛苦、拥有极度强大意志的人才能承受得了。尼采本人就具有忍受极度痛苦的极度强大的强力意志,因此他认为,必须抵制的弱点之一就是同情心。同意与否,撇除个人情感,如罗素所言,我们似乎应该认真思考尼采提出的这个伦理问题:我们的伦理观应该是贵族式的,还是应该在伦理观上等同看待所有人?在这里,尼采重新认可了瓦格纳的音乐,亦重新称呼叔本华为老师,在某种程度上跟过去的自己进行和解,很是说明了尼采思想上的转变和成熟。同时,尼采深刻地剖析了德国人表面的所谓深度,并极尽嘲讽地总结为做作,乃至是虚伪的民族。尽管如此,从他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他对这个民族炽热的爱,不是对国家。狂热极端的纯粹民族主义虽不可取,可纵有苦难重重,谁能不爱生育自己的民族呢?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即使不知道善恶的彼岸这本书的人,大抵应该都听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这句耳熟能详的饱含哲理的名言。而这句被无数人引用过的箴言,就出自尼采写的善恶的彼岸。
如果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是尼采著的经,则不妨说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该经书作的注疏,且进一步发扬和加入了新的思想。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用诗意的语言和近似中国古代哲人所喜爱的格言、警句、比喻、暗喻、事例等形式所表达的哲学思想,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用清晰无误的文字做了阐述。可以说,在迄今为止我所读过的尼采著作中,善恶的彼岸是尼采表述其哲学思想最为明确,最能体现其哲学体系趋于成熟完善的代表作。当然,尼采哲学的关注点大部分都是在伦理学方面,同时延伸至政治领域,涉及本体论和和知识论的不多。
一如既往,尼采在本书中以他特有的视角将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都狂怼了一个遍:尼采列举了不同的美德并用各种手段对它们进行批判--爱自己的敌人、宽恕、崇高精神、无利害关系(非利己主义)、无私、同情、历史感、快乐、诚实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代的欧洲人已经丢失了部分甚至完全弄丢了某些道德的东西。
尼采所颂扬追求的道德是一种贵族式的主人道德。引用他的原话来说:高贵型的人就是价值的创造者,尊重自己内心承认的一切,自我赞美,对自己严厉而苛刻,充满信心和自豪感,看不起自私、同情心、和温情;崇敬古代和传统,信任和偏爱祖先;超越了善恶。对此,罗素的点评是:他所塑造的“高贵者”是这样一幅形象:缺乏同情心、冷酷、狡猾、残忍、只关心自己的权力。我偏向同意罗素的看法,从小接受儒家忠恕之道熏陶长大的我在情感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同意尼采关于同情心的观点。
由尼采的伦理观大概可以推断尼采受古斯巴达精神的影响较大。以现代人的身份来看,古斯巴达式的那种残酷无人性的纪律,只有极度不畏恐惧、极度享用痛苦、拥有极度强大意志的人才能承受得了。尼采本人就具有忍受极度痛苦的极度强大的强力意志,因此他认为,必须抵制的弱点之一就是同情心。同意与否,撇除个人情感,如罗素所言,我们似乎应该认真思考尼采提出的这个伦理问题:我们的伦理观应该是贵族式的,还是应该在伦理观上等同看待所有人?
在这里,尼采重新认可了瓦格纳的音乐,亦重新称呼叔本华为老师,在某种程度上跟过去的自己进行和解,很是说明了尼采思想上的转变和成熟。同时,尼采深刻地剖析了德国人表面的所谓深度,并极尽嘲讽地总结为做作,乃至是虚伪的民族。尽管如此,从他字里行间依然透露出他对这个民族炽热的爱,不是对国家。狂热极端的纯粹民族主义虽不可取,可纵有苦难重重,谁能不爱生育自己的民族呢?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