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在1936年,也是兴登堡飞艇正式商用的一年前,他受德国人之邀,出席了试飞典礼,他注意到当时飞艇的底部,有浓浓的柴油味飘出,而且飞艇的主油管看起来不太牢固,当然关于这个理论,有一个疑点需要弄清楚,如果飞艇有漏油问题,那么是什么点燃了柴油,在当时有民众认为,最可能的是电线短路造成的火花,但是这个说法调查员不认同,因为柴油的燃点很高,想要火花点燃柴油,那得需要将柴油的温度升至65度左右,而在飞艇上能让柴油升温的地方只有引擎,但问题是 引擎都挂在飞艇下方,如果起火的话目击者应该会清楚地看到,而在目击者证词中,他们都表示起火点在飞艇的顶部,因此这个理论不成立。美国与德国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他们对生还的组员与乘客进行了访谈,收集了超过90位目击者的证词,但在1937年由于监视机舱的技术有限,所以对这起事故原因,最终没有一个确切说法,时至今日 仍有人讨论,这艘著名的飞艇为何坠毁,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美国N

时间1937年5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史上最大的飞行器,编号LZ129兴登堡飞艇,正在地面基地缓缓移动,它全长245米,由4具戴姆勒奔驰公司的DB602柴油发动机驱动,单具推力可达1300马力,最快时速超过135公里,飞艇的外皮由强韧的棉麻制成,表面上还涂了一层化学布胶漆,作用是防水防晒便于封存。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

在外皮之内有16个装有近20万立方米的氢气袋,最大直径超过30米,这也是飞艇能漂浮在空中的原因,在当时可以说是个非常出色的交通工具,由德国飞艇龙头企业齐柏林公司建造,本次是兴登堡飞艇第一次商业载客,不过自1936年3月份开始它已经完成了62次连续测试与宣传飞行,所以在安全与稳定方面已有一定的保障,这次航班的目的地是,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路线首先经过荷兰,再往南至英吉利海峡,越过大西洋之后到达美国东岸,接着再往西南方向去往新泽西州。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2)

它也是全球首次穿越大西洋的航班,参加这次旅行的乘客有36名,他们所处的位置在飞艇前下方,而能走进这个客舱,那一定是比较有名气的有钱人,因为单程票价高达400美元,换算成现在价格应该超过了5000美元,这么昂贵的票价带来的享受是,飞艇内餐厅除了上乘的美酒之外,还有名厨烹调的料理,而在休息区会有钢琴师带来优美的音乐,让乘客们散步甲板,将自然风光尽收眼底的同时,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享受 非常惬意。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3)

本次航班的指挥者叫麦克斯,他是齐柏林公司最资深的船长之一,拥有20多年的飞行经验,指挥过22次兴登堡飞行,另外在飞艇上齐柏林公司派出了一位执行总监雷曼,来监督本次飞行,他了解到 唯一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天气,当然这也是所有飞艇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强风可以把飞艇吹离轨道,也会使得原本复杂的降落操作,变得更加的困难,类似问题引发的事故,在1930年的时候就发生过。当时英国的R101飞艇在飞往印度的路上,碰上了雷雨天气,最后栽在了地上,事故导致了54人中48人丧生,该悲剧结束了英国飞艇计划,因此这趟旅程他们必须要小心谨慎。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4)

时间在当天晚上8点15分,船长按照计划下令,倾泻590公斤的压舱水,这时兴登堡飞艇正式升空,在高度达到60米时,4具螺旋桨引擎开始启动,几分钟后飞艇的时速就达到了125公里,不过相对于这趟6500公里的旅程,顺利的话他们还得需要花上两天半的时间,可惜的是,飞艇在空中遭遇了强劲逆风,时间在5月5日,也就是出发后的第两天,正常情况下兴登堡应该接近了目的地,可受逆风影响,飞行计划延误了整整12小时,这样的延误,耽搁的可不止是本次航班,按照他们原来的计划,在到达目的地之后,隔晚就要返回法兰克福,而且船票已销售一空,另外惹不起的是在返程的航班上,全是上流社会人士,他们要去伦敦,参加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这可是年度盛事,如果兴登堡号飞艇,不能准时把贵宾送到欧洲,那么本次的执行总监,将要面临一场公关灾难。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5)

之后时间来到了5月6日下午3点,兴登堡飞艇出现在了,莱克赫斯特基地上空,这时地面基地的指控官查尔斯发现,空中乌云密布 雷雨天气正在形成,为此他很担忧,于是就给兴登堡船长发了一条无线电,建议他等天气改善之后再行降落,船长收到信息后为了安全起见只好将飞艇掉头,前往西南方向,等天气好转再返回降落,这代表晚上10点的返程起飞将会延迟,三个小时过后,莱克赫斯特基地上空风势减弱,遭受雨淋的兴登堡飞艇,重新返回到了基地,船长为了赶时间,也是马上执行降落程序,他选择比较稳妥的逆风降落,可是当飞艇刚调整好方向以后,风向却突然发生了转变,如果他们再绕行调整的话,将又会浪费大量时间,这个情况下船长决定执行降落程序,尽量让飞艇对准风向,7分钟之后船长有注意到,飞艇出现了前轻后重,而为了让飞艇取得平衡,他下令倾斜一吨的压舱水,但是这个方式带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飞艇的尾部还是有点倾斜。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6)

之后又过了10分钟,兴登堡飞艇正式降落,首先需要从飞艇上降下两条锚索,交由地面人员抓着防止飞艇漂移,然后从前部将一根缆索降至地面的系留塔位置,地面组员会用绞盘,将飞艇下拉至定位,最后再慢慢完成降落,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放下两条锚索之后,地面人员发现飞艇的安定翼有火焰冒出,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火焰极速扩散,仅仅过了34秒兴登堡飞艇就被烧了个精光,这场灾难来的既突然又迅速,事故总共造成了36人丧生,其中包括了执行总监雷曼,和一名地面组员,而引发这起事故的原因。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7)

美国与德国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他们对生还的组员与乘客进行了访谈,收集了超过90位目击者的证词,但在1937年由于监视机舱的技术有限,所以对这起事故原因,最终没有一个确切说法,时至今日 仍有人讨论,这艘著名的飞艇为何坠毁,为了解开这一谜团,美国NTSB调查员决定借助现代科技与监视技术,来寻找这场悲剧的可能原因,调查员首先对相关的影视资料,以及当时的目击者所述的证词报告进行了查阅,了解到飞艇的起火点是在,靠近尾部顶面的垂直安定翼,另外调查员还研究了,兴登堡飞艇的设计图,这时得知了一个起火理论,在飞艇底部的储槽中,可灌入88000公升的柴油,这些柴油是由油管连接到外部的四具引擎,而在当时有一位美国观察员陈述。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8)

在1936年,也是兴登堡飞艇正式商用的一年前,他受德国人之邀,出席了试飞典礼,他注意到当时飞艇的底部,有浓浓的柴油味飘出,而且飞艇的主油管看起来不太牢固,当然关于这个理论,有一个疑点需要弄清楚,如果飞艇有漏油问题,那么是什么点燃了柴油,在当时有民众认为,最可能的是电线短路造成的火花,但是这个说法调查员不认同,因为柴油的燃点很高,想要火花点燃柴油,那得需要将柴油的温度升至65度左右,而在飞艇上能让柴油升温的地方只有引擎,但问题是 引擎都挂在飞艇下方,如果起火的话目击者应该会清楚地看到,而在目击者证词中,他们都表示起火点在飞艇的顶部,因此这个理论不成立。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9)

之后调查员把注意力,转向了当时另一个比较著名的理论,就是火势并非起于飞艇的内部而是外皮,因为飞艇的外皮是棉麻材质,它的上面涂上一层化学布料漆,这种化学布料漆主要成分是,铝粉加上醋酸丁酸纤维素,作用是防水防晒,但它比先前的涂料更容易着火,调查员为了验证这个涂料的稳定性,进行了一场实验测试,他采用了与兴登堡飞艇,完全相同的棉麻材质,制成的外皮样本,随后直接点燃,发现不管在顺风还是逆风的状态下,样本的燃烧速度显得非常慢,如果飞艇在燃烧初期,以这种速度扩散,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这条理论也被否定,在这之后调查员决定,从氢气着手找原因,毕竟兴登堡飞艇灾难只持续了几十秒,这里面必定有氢气的助力,一位燃烧速率专家,按照飞艇245米的长度,有20万立方米的氢气助力,计算出了它燃烧的速率为每秒9米,也就是说让飞艇完全烧光的话,大概需要30秒左右,这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况。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0)

但是想要引燃内部的氢气,得有两个条件,一 氢气已泄漏 ,二 是什么引燃了它,为此调查员详查了这方面的目击者证词,当时地面的目击者有注意到,在起火前飞艇后顶部,有呈现波动状,看起来像是外泄的氢气拍到了外皮,那怎么证明它呢?,调查员开始研究气袋的组成,它的材质是一种特制的塑料膜,夹在两层厚棉之间,想要扯破它需要一定的力道才行,那么飞艇上有什么东西,可以造成如此的破坏呢?,调查员立刻想到了,飞艇内部的支撑钢索,这样的支撑钢索有数千条,加起来有200公里长,每根的断裂应力可达450公斤。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1)

调查员在历史资料中发现,兴登堡飞艇曾有断裂过的先例,说明这样的风险确实存在,这样一来就需要寻找,飞艇在最后一次旅程中,有没有出现过,结构上的压力情况,为此调查员先从天气下手,了解到飞艇在越过大西洋之后,就遇到了强大逆风,不过根据之前飞行日志,兴登堡飞艇曾遇到过更恶劣的天气,最后也平安无事,说明当时所遇的逆风,还不足以造成结构上的压力,而在飞艇来到最后阶段时,调查员发现了一条关键线索。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2)

在降落前夕由于风向改变,船长下令向左急转弯,而后又急忙下令向右转,调查员从设计图中了解到,庞大的兴登堡飞艇不适合用来急转弯,因为在转弯的时候,会对飞艇的尾翼结构造成过大的压力,这样一来内部的支撑钢索,就会因此断裂,同时产生强大的甩击力,力道足以划破氢气袋,很明显这极有就是氢气泄漏的原因,那么接下来问题是,什么点燃了它?,在原始报告中有载明,当时飞艇在降落时,一场雷雨刚过不久,基地以南还能看到闪电,虽然闪电没有击中飞艇,但这样的气候会形成高电压的大气环境。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3)

在业界中都知道,飞艇在空中,会聚集上万伏特静电,而雷雨天气,必定会加剧这种情况,当然飞艇在空中的时候并无危险,因为船身的铝质结构和外皮电压相同,但是有一部分触地之后,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在当时的影片中可以看出,在降落的最后一个阶段,组员放下被雨淋湿的降落索后,飞艇才开始起火燃烧,因此调查员的推断是,被雨淋湿的降落索触底后,飞艇金属结构上的电荷,快速通过降落索传至地面,那么金属构架上的电荷,很快就降到了零,但是由棉麻制成的外皮,并不会这么容易导电,它依然维持着高电压,这时外皮上的电荷,将在金属架构之间传导,那么火花便由此产生。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4)

调查员相信在这个情况下,一旦氢气被点燃必将大祸临头,不过想要完全证实这个推断,调查员还需要解释一个现象,就是氢气燃烧,本该呈无色透明状,但是兴登堡大火,看起来却是亮橙色,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调查员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找到了答案,原因正是氢气燃烧为无色透明状,所以在它点燃之后,目击者看到的只有,外皮燃烧的亮橙色,这样一来就合理地解释了 兴登堡飞艇失事的整个过程。

兴登堡号飞艇失事原因,体积越大反而坠毁越快(15)

至于这起事故责任,当时齐柏林公司的董事长艾克纳博士,将它归咎于船长麦克斯与执行总监雷曼,原因是 公司有严格的规定来控管降落程序,组员受训时也有被告诫,不能在雷雨天气下执行降落,显然他们违反了这条规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