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看女娲娘娘真面目:纣王女娲宫进香
纣王看女娲娘娘真面目:纣王女娲宫进香好景不长,北海王袁福通为首的七十二路诸侯打破了这份宁静。朝中唯一能慑住纣王的闻太师领兵出征,从此那人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荒淫无道的暴君之路上越走越远。闻仲绣像 按照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纣王的两个兄长出生时,他们的母亲只是妃,而纣王出生时,其母亲为后,所以纣王是嫡长子,拥有做储君的资格;《史记》记载着“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小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的观点;王国维先生主张商朝“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并存……这件事的论述目前只有百家争鸣,没有最后定论。 作为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的纣王用一招“托梁换柱”征服了父亲与朝臣,成功摇身一变贵为太子,并且在帝乙去世后登位称王。 那是他人生中最辉煌最惬意的日子。前朝有商容、闻仲、比干、黄飞虎等文臣武将辅佐,后宫有姜王后、黄娘娘、杨娘娘服侍,王畿以外还有四大诸侯统辖八百镇小诸侯拱手宾服。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作为开篇第一个故事,纣王给女娲写情诗的事迹可谓人尽皆知。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原著作者许仲琳提供了大体框架,评书大家单田芳先生和袁阔成则按照自己的风格,选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了精彩的再创作。
纣王绣像
许仲琳《封神演义》《封神演义》原书以古风一首开篇,从盘古开天讲到封神之战。再用寥寥数语介绍成汤至帝乙几代商王,而本篇章的男主角纣王正是帝乙的季子(第三子)。
按照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纣王的两个兄长出生时,他们的母亲只是妃,而纣王出生时,其母亲为后,所以纣王是嫡长子,拥有做储君的资格;《史记》记载着“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小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的观点;王国维先生主张商朝“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并存……这件事的论述目前只有百家争鸣,没有最后定论。
作为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的纣王用一招“托梁换柱”征服了父亲与朝臣,成功摇身一变贵为太子,并且在帝乙去世后登位称王。
那是他人生中最辉煌最惬意的日子。前朝有商容、闻仲、比干、黄飞虎等文臣武将辅佐,后宫有姜王后、黄娘娘、杨娘娘服侍,王畿以外还有四大诸侯统辖八百镇小诸侯拱手宾服。
闻仲绣像
好景不长,北海王袁福通为首的七十二路诸侯打破了这份宁静。朝中唯一能慑住纣王的闻太师领兵出征,从此那人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荒淫无道的暴君之路上越走越远。
三月十四日,早朝,丞相商容有本,请天子驾临女娲宫进香。
纣王不知是目中无人还是孤陋寡闻,竟问商容女娲是何人,有何功德能劳动他大驾前往?商容娓娓道来,说女娲不仅炼石补天,有功于万民,更是殷商的福主,保佑朝歌百姓福泽绵长。纣王这才同意前往。
就这样,在文武陪同之下,纣王在三月十五日离开皇宫,往女娲宫进发。闻听天子出宫,百姓们都聚集在街上想一睹龙颜。他们焚香祝祷,沿街叩拜,恭敬地送天子去得罪庇护他们的女神。
纣王顺利地到达女娲宫,一切正常。万没想到刮来一阵“罪恶”的风卷起幔帐,露出了上古正神的绝世容颜。纣王本就不是正人君子,当时就觉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对女娲娘娘心向往之的同时,在墙壁上留下了几行“脍炙人口”的诗句。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不愧是一朝人王帝主,耍流氓都耍得清新脱俗。他这番操作吓坏了商容,他只怕流传出去有损天子形象,却不知这首诗会换来满满一后宫妖精。
女娲娘娘绣像
单田芳《封神演义》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比较严肃,进香一段与原著类似。他老人家称《封神演义》是一部热闹极了的书,这个评价真是贴切得很。
评书的开篇同样简单介绍了纣王被立为储君的原因:老大微子启是个娇羞寡言、扭扭捏捏的娘娘腔,帝乙看不上;老二微子衍撞坏了头壳,傻不拉几,帝乙看见他就头疼;季子五大三粗、刀马娴熟,为人却性如烈火、刚愎自用,帝乙信不过。直到“托梁换柱”的大招放出,季子才成为太子。
后来的片段与原著大差不差,但在纣王题诗的部分,老先生说了一段极有道理的话,大致意思如下:
“实质上三千多年以前没有文房四宝,那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家能听得明白。我要说纣王拿把刀在墙上剋字儿太麻烦,咱们就是用后世的话说明白当年的事儿,您听明白怎么回事就得了,别较真,好吧?”
谨以此话送给某些喜欢较真的人。
单老先生的书中将纣王的诗做了删减,只留下四句能直接体现流氓气质,也能直接吓趴商容等人的。而他本人面对商容的谏言完全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
我乃天下之主,一座泥胎能奈我何?亵渎神灵?我巴不得她活过来指责我,那不正好“娶回长乐侍君王”?
女娲宫进香
袁阔成《封神演义》听袁老先生的评书就好像面对一个慈祥和蔼的老爷爷,听他用活泼灵动的语气讲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可爱又有趣。
这里的纣王是最好说话的一个,他主动提出要去女娲宫进香,好为殷商祈福。天子这么自觉,文武百官能不欣慰?黎民百姓能不感恩戴德?丞相商容把它当成了一等一的大事,火速召集重臣安排进香事宜。
袁先生对纣王手下一等一的人物做了特别介绍,出场的“股肱大臣”有:丞相商容,一字并肩王微子启、微子衍,亚相比干,武成王黄飞虎,京营殿帅鲁雄,晁田、晁雷,殷破败、雷开等。
黄飞虎绣像
一番文臣武将展示下来,既写出了商容对进香一事的重视,又让人忍不住联想到殷商的凄惨收场。
庞大的队伍来到女娲宫,门口负责迎接的是住持法弘(知不道是哪个hong)以及他临时组建的小和尚吹吹打打乐队。掀开幔帐的是同样的风,只不过这个女娲娘娘更美,美得差点把纣王“美个跟头”。
纣王神魂颠倒,题写戏诗一首,收获商容指责一堆,反馈给商容的则是同样的满不在乎。辅佐这么个巨婴大王,难怪商容越来越力不从心。
综上,以上帝视角讲述封神故事时,大多从纣王登基以前开始说起,必写的是“托梁换柱”、“朝议进香”、“出宫排场”、“风吹幔帐”、“题写戏诗”、“商容劝谏”、“纣王不在乎你扯什么”几个部分。其中原著和单老书中的纣王凶巴巴的,更符合刚愎自用的暴君形象;袁老书中的纣王早期比较接地气,暴虐性情还在隐藏之中。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