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书籍推荐:主持人为何热衷于出书
主持人的书籍推荐:主持人为何热衷于出书其实,主持人出书与其说是一种热潮不如说是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肯定后,通过另一种方式总结自己的人生,回顾那些不为人知的坎坷心酸,这点上,国内外的主持人并无差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曾出版《我坚信》,实际上也是回顾自己的奋斗之路,书里“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总体来看,国内主持人的出版物类型不外乎22年前敬一丹和赵忠祥开辟出的两种:个人自传类与节目书写类。个人自传绕不开童年回忆、成长经历、工作坎坷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因大众审美疲劳而日渐式微。节目书写类却有新发展,像鲁豫的《鲁豫有约》记录该节目在一段时期内对所有嘉宾的采访集,分为三辑的《朗读者》收录七十位朗读者嘉宾的访谈与朗读篇目,还补充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被剪掉的精彩片段。诚然,这和主持人本身的文化积累、写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也和大环境的改变不无关系。互联网崛起,
曾出版过多本主持人图书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告诉记者:“21世纪前十年是主持人出书比较集中的时期,央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比较有影响力的电视台主持人,很多都会出版自己的随笔集。那时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很乐意通过这些书,对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大量出版的书籍中也不乏良心之作,例如发行量破百万的随笔集《痛并快乐着》,记录白岩松从业十年来的工作经历、人生感悟。书中,他的视野横跨家国天下、生活琐事,饱含哲理的同时,又与自己硬朗深刻的荧幕形象紧密结合。他写下:“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 :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鲜亮的外表、深情的文字、质朴的道理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灵慰藉。
但是,随着大量自传式、内容同质化的对自己主持生涯、成长历程的回顾,主持人出书的热度也在不断被消磨。李咏的《咏远有李》、朱军的《时刻准备着》以及赵忠祥后来的《湖畔絮语》等书籍已远远达不到当初《岁月随想》的辉煌。
诚然,这和主持人本身的文化积累、写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也和大环境的改变不无关系。互联网崛起,电脑、手机成为个人生活中的“标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似此前单一,新媒介迅速冲淡电视的媒体效应。新的阅读群体也在增长,他们的欣赏水平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艰辛岁月”的回忆。与这些趋势相伴的还有主持人群体自身的变化,据出版社编辑介绍:“现在的网络媒体十分发达,主持人除了自己的节目,有了更多个人的自媒体平台可以发布自己的故事、观点及日常状态。所以出书成了一件更具仪式感的事。”
热潮过后的现状
主持人出书的热潮已经退去,一些有自己独到人生看法或是有真切感悟的主持人依然在出书。如大冰的《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汪涵的《有味》,白岩松的《白说》,郎永淳夫妇的随笔集《爱,永纯》,孟非的《随遇而安》,以及前文提到董卿的《朗读者》等作品,都显示出一种由量向质转变的趋势。
总体来看,国内主持人的出版物类型不外乎22年前敬一丹和赵忠祥开辟出的两种:个人自传类与节目书写类。个人自传绕不开童年回忆、成长经历、工作坎坷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因大众审美疲劳而日渐式微。节目书写类却有新发展,像鲁豫的《鲁豫有约》记录该节目在一段时期内对所有嘉宾的采访集,分为三辑的《朗读者》收录七十位朗读者嘉宾的访谈与朗读篇目,还补充因节目时长限制而被剪掉的精彩片段。
其实,主持人出书与其说是一种热潮不如说是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肯定后,通过另一种方式总结自己的人生,回顾那些不为人知的坎坷心酸,这点上,国内外的主持人并无差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曾出版《我坚信》,实际上也是回顾自己的奋斗之路,书里“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
美国著名主持人拉里·金的《非凡旅程》,也在工作与生活间关注那些奇妙时刻,坦诚真实地向读者展现出一段不一样的生命旅程。
本期编辑 彭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