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灵敏度影响中鱼率:用科学分析来纠正大家对鱼漂灵敏度的认知盲区
鱼漂灵敏度影响中鱼率:用科学分析来纠正大家对鱼漂灵敏度的认知盲区我们经常说的“调5钓2”,灵;”调平水钓2“,顿;这其实就是根据鱼的特性等调整钩,饵、子线在水底不同环境的状态,引起鱼吻的有效力增大;比如:一钩趟底,一个悬浮,吸钩角度越小,垂直作用力就大,具体如下:(一)鱼口吸力√ F2:漂尾入水浮力根据牛老师给出的F=m.a定理,a-灵敏系数,简单得出:要提高漂的灵敏度,增加鱼口吸力,同时减少两个消极因素的干扰以及自身重量(线组重量)。
漂灵敏度一直是众说纷纭;认知上出现偏差主要受宣传,价位和鱼口好坏影响;灵、顿、稳各有用法,各有长处,不能光看白富美;了解内在,方能准确定夺。今天我结合物理学来聊聊漂的灵敏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先定义一下,漂的灵敏度是在有鱼吻时传递到漂尾的信号相对幅度大和变化快;鱼的爱意到人的对漂相辨别,这个过程,线组这个红娘的锄头挥得好不好有着很大关系,具体看下图:
√ F0:鱼口吸力,美称鱼吻
√ F1:水摩擦阻力
√ F2:漂尾入水浮力
根据牛老师给出的F=m.a定理,a-灵敏系数,简单得出:
要提高漂的灵敏度,增加鱼口吸力,同时减少两个消极因素的干扰以及自身重量(线组重量)。
(一)鱼口吸力
我们经常说的“调5钓2”,灵;”调平水钓2“,顿;这其实就是根据鱼的特性等调整钩,饵、子线在水底不同环境的状态,引起鱼吻的有效力增大;比如:一钩趟底,一个悬浮,吸钩角度越小,垂直作用力就大,具体如下:
(二)水摩擦阻力
水是有黏性的,运动中与漂身表面产生的粘滞阻力,这里称之为水摩擦阻力;其力学公式:
F =η.ΔS.dv
① 水的黏性系数η是固定的,但漂表面越光滑受到的黏性就越小;因此鱼漂的摩擦阻力与漂的外形及速度是正比关系。
② ΔS,即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 如下图;左边的粗身漂在加速下会产生更多的压差阻力,它好比降落伞。
漂身截面对比
③ 越是流线型,受到的阻力就越小;
(左边漂身流线型更好)
④ 硬度越硬,挤压变形机会小,阻力就越小。相比芦苇、纳米、巴尔杉,孔雀羽;芦苇更硬。
⑤ 密度越小的材料,相同浮力下,外型做的更小。
(三)漂尾浮力
在鱼口吸力下,漂尾会下顿几目,从而产生牵制浮力,随入水增多浮力也逐步增加,以积分简单表示∫F浮力,公式:
F牵制浮力 =ρ水密度.g重力.V漂尾入水体积
漂尾粗细对比
可看出牵制浮力与体积V存在线性关系。即下顿目数越多和漂尾截面积越大,产生牵制浮力就越大。
举例:同样的线组,假如鱼口吸力会下顿2目,“调5钓1”比”调5钓2”灵前者实际只有产生1目牵制浮力。反之,假如同样的牵制浮力,细尾要5目,粗尾要2目,这样细尾相对粗尾有信号反大作用。
(四)线组重量
根据牛老师的定理:F=m.a;质量越轻,运动加速越快;比如空车比装满货的车启动要快多了,运动变化大视觉上就灵;质量是线组总重量,这里很多人理解会失误,因铅与漂在水中是平衡的,一起联动,因此线组重量对加速有影响。选用那么密度低的漂,同样的浮力下,自重轻,吃铅就重,铅本身就是稳定器,一次会更加稳定。
总结:
灵敏度:低密度材料,细尾,身细,流线型,表面光滑, 硬,小浮力(线组总量小)。
实际上如何选灵漂呢,这里,我觉得综合考虑,保养,稳定,价格等。
单从灵的角度看,综合来说,同样的造型,芦苇最灵,适合竞技;纳米最实惠。
常见鱼漂对比
漂只是信号传递,没鱼获不要怪漂不灵,这与找对象是一样一样的,女孩子向你暗送秋波,你傻傻的就是没发现,那怪谁!!!因此不同环境选用不同漂,采用合适的钓法才是最重要。 by水逐鱼Water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