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最美岸线打造工作:鱼米之蘇风貌新
长江最美岸线打造工作:鱼米之蘇风貌新另一幅图片上,治理后的太湖鼋头渚,湖光山色相映照,风光无限好。碧水蓝天常驻,桃花水母再现太湖,是江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标,太湖治理持续保持饮用水安全,唱响了新时代的“江南好”“太湖美”。展览现场“这处展项精选江苏最具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精彩画面,带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展示了江苏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幅亮眼的东台市“风光渔”新能源基地风貌首先映入观众眼帘。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面养殖为一体的“风光渔”立体模式,探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并行。十年来,江苏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空间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更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江苏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打造更优更美城乡环境。顺着讲解指引,一幅绿意盎然的徐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从展区一隅,窥见的是我省生态环境改善的全貌。回望过去十年,江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美丽江苏建设扎实推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锦绣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展览现场
“这处展项精选江苏最具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精彩画面,带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展示了江苏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幅亮眼的东台市“风光渔”新能源基地风貌首先映入观众眼帘。
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面养殖为一体的“风光渔”立体模式,探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并行。十年来,江苏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空间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更足。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江苏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打造更优更美城乡环境。顺着讲解指引,一幅绿意盎然的徐州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图片吸引了观众目光。这里曾是采煤塌陷区,潘安湖改造拉开了贾汪生态转型的大幕。督公湖、解忧湖、龙吟湖……一个个生态修复工程陆续落地,河流湖泊荡涤百年煤城。如今,这里山水相融,人水相亲。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观众杲海啸说:“家乡徐州这些年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小区周围公园越来越多,大家都真切感受到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升,让人倍感自豪。”
展览现场
另一幅图片上,治理后的太湖鼋头渚,湖光山色相映照,风光无限好。碧水蓝天常驻,桃花水母再现太湖,是江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标,太湖治理持续保持饮用水安全,唱响了新时代的“江南好”“太湖美”。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拥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以及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墙上的图片,定格着丹顶鹤、麋鹿等“湿地精灵”的灵动身姿。近年来,江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以更大力度加强自然湿地保护,让生物多样性富集度不断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目前,江苏共有27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8个国家森林城市,“新时代鱼米之乡”尽显宜居之美。
图为反映生物多样性的蝴蝶标本展项。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众多振翅欲飞的蝴蝶标本,引来不少观众的驻足观看。该展项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蝴蝶来自省内各地,体现了日趋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蝴蝶是环境变化的高灵敏性指示生物。在江苏省2017-2019年开展的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已监测到100多种蝴蝶。”
图为观众在“水韵江苏 最美瞬间”特色展项打卡拍照。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水韵江苏”之绿意盎然、诗意无限,展览也特地把江南园林的建筑元素——白墙黛瓦和月亮门“搬”到了现场。这座“门”中,悠悠轮播着一幅幅精彩画面:扬州运河三湾、南京幕燕滨江、淮安水上立交、无锡古运河、镇江西津渡……江山锦绣、河川撷景,在突出江苏一省汇集江河湖海这一特色的同时,采撷来自省内十三市的旖旎美景,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观看,打卡留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雨阳 顾星欣/文 蒋文超/摄
编辑: 姚依依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