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红色虎头鞋(辟邪)蓝色虎头鞋(拦住孩子)1.孩子人生的第一双鞋应该穿蓝色,寓意着拦住孩子,不让孩子夭折。2.第二双鞋应该穿红色,红色是一种吉色,寓意着辟邪。3.第三双鞋应该穿紫色,寓意着子落,即孩子健康成长落地。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都穿的什么衣服,我依稀还记得小时候奶奶和姥姥给我做的鞋子和厚厚的棉裤,昨天听了河南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香布袋儿非遗继承人李茜老师的讲座后,勾起了我对于儿童时期服饰的回忆,也让我对传统儿童服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虎头鞋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中国北方地区也有称为猫头鞋。虎头鞋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

而不同的地方虎头鞋也有不同的说法。

例如在郑州,虎头鞋代表着百兽之王,用老虎的威武驱邪保平安,还有一个习俗是姑姑送侄儿虎头鞋让他消灾辟邪,而虎头鞋的穿法也是有讲究的,即“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紫落成”

1.孩子人生的第一双鞋应该穿蓝色,寓意着拦住孩子,不让孩子夭折。

2.第二双鞋应该穿红色,红色是一种吉色,寓意着辟邪。

3.第三双鞋应该穿紫色,寓意着子落,即孩子健康成长落地。

蓝色虎头鞋(拦住孩子)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

红色虎头鞋(辟邪)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

紫色虎头鞋(子落)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

濮阳,虎头鞋还有一个小名,叫眉眼鞋,意思是小时候穿这个眉眼鞋,长大就有眼色了,知道眉眼高低了,会做事了。而且濮阳虎头鞋的穿法也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男孩穿红色,女孩穿绿色,也被称为“红官绿娘娘”,即男孩穿了以后会当官,女孩穿了以后会当娘娘。

河南封丘,男孩穿红色,女孩穿蓝色,也被称为“红门秀才蓝门妞儿”,即男孩穿红色长大会考上秀才,女孩穿蓝色长大有本事。封丘的虎头鞋还分为百岁鞋(百天穿),鼻子眼鞋(长大做事有鼻子有眼),九针鞋(九五之尊)

封丘的虎头鞋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

南阳,虎头鞋也是有不同的,小孩子的鞋底全都是红色。男孩穿红色,寓意着霸道霸气没有人敢欺负,而女孩穿青色和紫色,寓意着长大过清闲自在、安安稳稳的生活。而且南阳的虎头鞋的鞋底都刷了桐油,有防水的作用。

南阳的虎头长靴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5)

南阳的虎头长靴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6)

南方的流苏虎头鞋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7)

夏天穿的虎头鞋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8)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9)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0)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1)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2)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3)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4)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5)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6)

小脚鞋(三寸金莲)

在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上,所谓的女性美就是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就是较小、柔弱、娴静以及要有柔和的曲线等等。自“小”而言,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都是女性美的特质,至于脚也不例外。宋代以前虽未出现缠足风俗,未出现对于脚刻意求小、非小不可的狂热现象,但以女足纤小的为美的观念却是存在的。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明确赞美女足的纤小。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7)

绣鞋

绣鞋也叫绣花鞋,在鞋类大家庭中,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中国绣花鞋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实用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8)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19)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0)

刺绣鞋垫

刺绣鞋垫,常见于民间生活之中,是最能典型地表达其功能与意念的特殊方式。男儿成年后,为了生存要走四方,劳动生产都要由脚下起始,生活的支柱根基是由足下而生,所以鞋垫大都是针对男性制作的,这是一个既定的表现范围。姑娘为情人、妻子为丈夫、母亲为儿子做鞋垫,正如做肚兜、钱包、烟荷包一样,是女性为男性制作的实用品。这些实用品是充分表现了情与爱最有力量的传统民间艺术。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1)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2)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3)

肚兜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 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4)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5)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6)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7)

围嘴儿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8)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29)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0)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1)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2)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3)

上衣,坎肩,背搭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4)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5)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6)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7)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8)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39)

百家衣

百家衣也叫百衲衣、百岁衣、水田衣。起源于汉朝,是为婴儿祈福析旧时家里有婴儿出生,家里人就会到一百个亲成和乡邻家逐户计取确布块或者旧布块(如果能讨到为老年人做寿衣的布块更好),同时也是白大家分享家里添人的喜讯,分享喜讯的时候,自然会得到百家人的祝福。“刘”姓、“程”姓的人家,是讨布者爱去的人家,因为“刘”和“留”谐音,“程” 和“成”谐音,意寓孩子能成、能留下。讨得的布块中必然有蓝色,“蓝”与“拦”谐音,有蓝色的布块,孩子就被拦在这个家里不会被妖魔鬼怪收走了。吉利的谐音在家里人看来,是会起到消灾解难、打佑平安作用的。

讨得的布块缝成衣服给孩子穿,成长自然也就托了百家人的福气。有些地方强调必须讨得一百家的布,有些地方只是把“百”作为一个大概的数字,形容多而已,也有讨“口彩”的意思。“百 家衣”的另一说法是“贫贱者易活”。意思是孩子的衣服是从百家乞讨来的布所做,孩子并不金贵,希冀不祥之物不要来纠缠,使其少灾少病。“穿 了百家衣,活到七十七”旧时七十七岁已经是长寿的年龄,可见百家衣也被赋予了长命百岁的寓意。

百家衣一般做成长袄、短袄、坎肩,也有用余剩的布再做成裤子、围嘴或肚兜的。长袄、短袄一般做成无领大襟、侧边系带的样式,这种式样的衣服也称‘ 道袍领’衣服。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0)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1)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2)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3)

虎头帽

虎头帽,是以老虎为形象的,中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

虎头帽与虎头鞋、虎围嘴、虎面肚兜等成为中国儿童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

起源:中国自古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在索取大自然物质中经历千辛万难,各种求助威震灾难的象征物和神力的形式层出不穷,虎作为一种积极的象征意义,被人们认作庇护神,可以阻挡一切灾难,虎图腾在众多镇邪的崇拜中传承至今。人们把这种崇拜作为一种信仰逐渐渗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虎头帽等独特的手工艺服饰。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4)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5)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6)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7)

中华儿童服饰:文化传承之儿童服饰(48)

关于传统的儿童服饰还有很多种,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而传统儿童服饰的背后,让我感受到的是一个家长对孩子深深的爱。

传统儿童服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尤其我们可以发现,在少数民族服饰影响之下,儿童服装也是随着成人的观念而改变。此外,自古以来儿童衣服的设计,都注重结合实用与外观。我们也可以发现,传统儿童服饰上的纹饰与儿童的装饰品,往往都寄托着家长浓浓的期盼与美好的祝福。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儿童衣服装饰对我们今天观念的影响。

今天的介绍到此结束,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