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毕业前的“绝密任务”孙振锄近照。一听他的年龄,大多数驾校都选择了“劝退”,只有一家驾校的负责人觉得眼前的老头儿“有点意思”,决定让他试一试,条件是老人得先通过科目一的考试。驾校负责人还是“太年轻”了,他当时压根不清楚他面对的是怎样一位“高龄学员”——这位老人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大半辈子都与核试验打着交道。科目一?实在连个“挑战”都算不上……

杭加新闻

有学员想报名学车,驾校居然避之不及地往外推,还有这种事?

有的,那位学员叫孙振锄,2021年报名时,他已经85岁。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1)

孙振锄在驾校练习科目二。

一听他的年龄,大多数驾校都选择了“劝退”,只有一家驾校的负责人觉得眼前的老头儿“有点意思”,决定让他试一试,条件是老人得先通过科目一的考试。

驾校负责人还是“太年轻”了,他当时压根不清楚他面对的是怎样一位“高龄学员”——这位老人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大半辈子都与核试验打着交道。

科目一?实在连个“挑战”都算不上……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2)

孙振锄近照。

毕业前的“绝密任务”

开启了一段引以为傲的旅程

孙振锄是永康人,出生于旧社会的佃农家庭。孙振锄是家中唯一的儿子,长辈虽给他取了“振锄”的名字,可他的母亲从不觉得儿子就该继续靠锄头过活。于是,孙家成了全村第一个送孩子去读书的家庭。

15岁那年,孙振锄离开了老家,被保送到原杭州商业学校。当时,整个永康只有3人获得保送资格。在杭州读了2年书,孙振锄再次把握机会,考入了位于青岛的某军事院校。进入部队后,他先是做文化教员,后来因为会打算盘,又转去做了粮秣会计。

时代的浪潮推动着每个人的命运在不断转向中前进。1958年,部队要推荐4个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报考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哈军工”,孙振锄成为那幸运的“四分之一”。当时,学校的专业和毕业课题是根据成绩排名分配的,孙振锄优异的成绩让他拿到了难度更大且更陌生的核武器试验课题。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3)

孙振锄年轻时的工作照。

27岁那年,孙振锄即将大学毕业,突然被领导叫去参与一项“绝密任务”。正是这个任务,让他错过了大学毕业典礼。时间紧迫,孙振锄来不及准备和道别,上北京、转西安,最终,他落地的地方——新疆。

那时的孙振锄或许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让他毕生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书开正锋。

面对“蘑菇云”

脸色蜡黄的年轻人疯一样地挥手大叫

在北京的那晚,孙振锄经组织批准,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内容草草,大意是要出一次远差,请父母不必担心。孙振锄当时并不知道,父母接信后,将情况告诉了孙振锄的大姐,大姐跑到弟弟待过的地方找人,却无人知晓孙振锄去了哪儿。

“没有办法的。”说起这些,孙振锄叹了口气,“但心里真的很愧疚。”

南方小伙踏足罗布泊的第一印象只有一个字——大。原子弹试验分为基地和场区,场区位于戈壁滩,距离基地足有200公里,去一趟相当于横跨一次浙江省。

场区没什么楼房,大部分人住着帐篷,令人难熬的除了漫天黄沙,还有匮乏的水资源。“场区附近只有一条天山支流,水里含碱,就算过滤了,也是又苦又咸。”孙振锄回忆,“但也没有其他办法,总不能等下雨吧?”

1964年10月16日,所有人员撤出了场区,坐到距离爆炸中心点50公里的一个山坡背后,集体背对爆炸方向。由于当时符合标准的护目镜稀缺,他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看爆炸瞬间,只能紧闭双眼,低头等待。

现场极度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耳边只有风吹过地面的沙沙声。

“那一瞬间,哪怕闭着眼睛,也能透过眼皮感觉到地面发亮。所有人都知道,成功了!”孙振锄回忆,许多人哭着拥抱在一起,把帽子抛向天空,一群年轻人迎来了真正的“毕业典礼”,“大家穿着破旧的军服,脸色蜡黄,对着‘蘑菇云’发了疯一样地挥手大叫……”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孙振锄服从组织安排,进入原国防科工委某研究机构工作。在那里,他有幸见到了邓稼先、程开甲等巨匠,并在科研岗位上奉献了32年的人生岁月。许多当年的集体留影,孙振锄都郑重地装裱成框,挂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从新中国第二次核试验开始,孙振锄便担任科研试验的项目组长。之后所取得的成绩、荣誉中,最令他自豪的是两个国家级奖项:

核试验空中冲量的测量任务是研究核武器爆炸时强光对飞行员眼睛的影响,该项目最终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空军更是据此研制了防核爆炸光辐射头盔;

光纤技术在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是国内在该领域中的首个研究项目,最终建立了“光纤核诊断系统”,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4)

孙振锄获得过的荣誉证书。

说起这些,孙振锄滔滔不绝,眼中放光。那种神情,和他年轻时照片上的风发意气一模一样。

一度耽误的两件大事

正好一起迎来“50年之庆”

35岁那年,孙振锄才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也就在那一年,他和爱人李克修成正果。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对优秀的他来说,都是姗姗来迟。

在大学时,孙振锄本就有机会入党,组织上也已经考虑了他的入党问题,可是被“绝密任务”打断了。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国防科技事业。

“从一个农村小孩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孙振锄说,“在当时轰轰烈烈的国防建设面前,我个人的‘请求’真的可以先放一放。”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5)

孙振锄夫妻俩合照。

当然,个人的生活问题也耽搁了。

事实上,孙振锄和李克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相识了。李克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姑娘,是家中长女。她考取了当时的中科院长春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从事光学仪器的研究。研究所与孙振锄的单位在工作上有些交集,研究所同事便给李克介绍了孙振锄。于是,趁着孙振锄到长春出差,两人见了一面。

可出差毕竟是短暂的,等孙振锄回单位,两人感情慢慢就淡了。“隔太远,见不着面,写信就是说说工作、身体情况,信也得一周才到。”李克说,“我们就这么和平分手了。”

之后几年,两人断了联系。之后又有同事张罗着给李克介绍对象,“没想到又是他!”说到这里,两位老人都腼腆地笑了。

“这一次,我决定要把握缘分。”孙振锄说,“我跑去长春找她,又重新在一起,很快就走进了婚姻。”位于新疆的研究机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夫妻俩的生活却很甜。一面忙于工作,一面抚养两个儿子长大,累是累的,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去年,孙振锄85岁,入党50周年和金婚,两个具有纪念意义的人生节点同时到来。

85岁高龄报名驾考

只是为了方便带老伴出门走走

1995年,孙振锄带完最后4名研究生后,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就向组织申请了退休。根据组织安排,他与老伴一起回到了浙江老家的省会——杭州。

在杭州的退休生活平平淡淡,老两口乐在其中。

去年,李克因为手术,身体受到了一定影响,行走、起坐都有些困难,很少出门了。孙振锄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急的。

左思右想后,他和老伴商量:“现在国家放宽政策,70岁以上也可以考驾照了,我准备考,然后买辆车。这样就可以带你出门了。”李克淡淡说道:“你想好就行。”

就这样,孙振锄成了驾校的“高龄学员”。科目一和科目四,他都是满分通过;练科目二时,他拿着笔记本,一边记笔记,一边实践,令负责教他的金牌教练敬佩不已。

因为身体等原因,今年3月,孙振锄才正式拿到驾照。之后,他去买了一辆电动汽车。“我这辈子就喜欢研究新东西,活到老学到老嘛,所以选了电动汽车。”孙振锄说,“还挺有意思的。”

发明原子弹的第一人,杭州有位86岁新手司机(6)

孙振锄买了新车。

买了新车,孙振锄也没打算开很远,就是日常带着老伴买买菜、看看病,或者沿着钱塘江看看风景。

“这也是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号召。”孙振锄补充了一句,“不用担心小区里没法充电,200米外就有充电桩,我都研究过了……”

(原标题:《大隐隐于市!杭州86岁高龄新手司机,曾参与见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作者 李景玮 李维和,编辑 叶怡霖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 杭州军休服务管理中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