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物理攻击最强阵容(阴阳三十六计六)
三十六计中物理攻击最强阵容(阴阳三十六计六)而玄武门之变后不到二月,李世民刚刚正式即位时,突厥已经兵临长安城下。好在突厥人比较倒霉,不过也是自作自受,当然更是东方大国暗中使的绊。在隋文帝时分裂成了东西两部。但即使是这样,与中华本土直接接壤的东突厥依然是隋唐两代王朝的最大威胁。在唐高祖武德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突然入侵大唐。对抗这次入侵时的政策,成为引发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原因。这里面最搞笑的一个例子是意大利。1899年,在看到满清政府被日本打得遍地找牙后,它派出了一只舰队来到中国,想强行租借浙江的三门湾,就象英国租香港岛一样。但它这个舰队却只有三艘小军舰,而清政府已经又买了几艘比较大的军舰,此时毫不犹豫地给他亮了出来。结果意大利人一看,可能打不过,就怂了。这事在现在的英国叫嚣再派军舰的背景下显得更为经典。不过清政府虽然赢了一时,但是后来意大利又参加了八国联军,总算是吃到了一回肉。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无奈的。不过这种事,我们自己也干过,干的人还
“趁火打劫”这一计的解释是:“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解释就是:敌人遇到麻烦了,马上过去捞他一票。这就是强者击败弱者的不二法门。阅读材料还是《孙子.始计篇》。
但还有种说法,说是这一计来自于“夬(guai)卦”,此卦上兑下乾,也就是上泽下天,五阳一阴。柔的命运完全被刚所控制,也就是十拿九稳之计。
夬卦
其实这东西谁都懂。有时将它放在“胜战计”真是屈才。有道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从林法则从来就不讲什么温柔。实力在这时都是其次了。当然,有了实力可以不怕对方日后报复。
这里面最搞笑的一个例子是意大利。1899年,在看到满清政府被日本打得遍地找牙后,它派出了一只舰队来到中国,想强行租借浙江的三门湾,就象英国租香港岛一样。但它这个舰队却只有三艘小军舰,而清政府已经又买了几艘比较大的军舰,此时毫不犹豫地给他亮了出来。结果意大利人一看,可能打不过,就怂了。这事在现在的英国叫嚣再派军舰的背景下显得更为经典。不过清政府虽然赢了一时,但是后来意大利又参加了八国联军,总算是吃到了一回肉。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无奈的。
不过这种事,我们自己也干过,干的人还是天可汗李世民,被他打劫的是突厥人。
在隋唐之际,突厥人已经成为了中原王朝在北方的最大威胁。隋朝皇室都与它多有瓜葛。为了安抚突厥人,隋文帝杨坚不惜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了突厥的启民可汗,但后来还是有杨广的雁门之围。唐高祖李渊也放低了身板,在起兵争夺天下时,不惜当突厥的舔狗,向其称臣,连“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这样的话都说出来,简直堪比汪精卫或者秦桧。
好在突厥人比较倒霉,不过也是自作自受,当然更是东方大国暗中使的绊。在隋文帝时分裂成了东西两部。但即使是这样,与中华本土直接接壤的东突厥依然是隋唐两代王朝的最大威胁。在唐高祖武德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突然入侵大唐。对抗这次入侵时的政策,成为引发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原因。
而玄武门之变后不到二月,李世民刚刚正式即位时,突厥已经兵临长安城下。
在这紧要关头,李世民大胆的以战逼和,与侵略者签订了“便桥之盟”,突厥退兵,但他们走时依然带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几乎搬空了大唐的国库。
便桥之盟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唐宋两代政府的差距了。宋朝皇帝签了“澶渊之盟”后是惊喜狂庆,认为对方要得不多,然后就回汴京过他的小日子,宋辽一家亲。唐朝皇帝就深以为耻,日日秣兵历马,为了是雪恨。正好,在贞观二年,东突厥突然遭受了一次大雪灾,人马冻死无数。在这情况下,东突厥人已经无力对抗唐朝。于是颉利可汗向唐太宗申请要求归附。唐太宗派李靖、唐俭等人去处理这事。
在贞观四年初,唐俭进入突厥谈判。颉利很高兴,以为唐军真是来和谈。没想到李靖却突然发动了袭击。
这一战和汉时韩信突袭齐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唐俭的运气比郦食其好太多了,其逃得了性命。而东突厥被彻底解决了,颉利被俘虏,押往长安,成了唐太宗的“归义王”,五年后去世,再也没能回到草原。李靖以此战被封神,后世尊为“托塔李天王”。
此战可以说是农耕民族战胜游牧民族的经典之一,能够媲美此战的可能也只有汉武帝时代的漠北之战。但辉煌的战绩背后是“胜之不武”。李世民真的需要“耗子尾汁”了。对于已经归降的突厥人这样趁火打劫,还象个人吗?
李靖袭突厥
当然,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此战是必要的,是正确的。国与国之间容不得天真的幻想。特别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撕毁条约,突袭中原是家常便饭。就在贞观三年东突厥将军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尔率军就进攻过河西。虽然这次进攻未必是颉利的指使,但也脱不了干系。而且颉利当年逼着签定“便桥之盟”又何尝不是“趁火打劫”。
在丛林之中,迷信“公理”就是愚蠢的表现,如同在日本侵华中迷信国联的国民政府。国际准则说白了就是维护强者的话语权。你表现得弱小、无助只能引起他国的贪念,而不是同情。那怕日本被国联承认是“侵略”了。它的作法也就是退出国联,而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实际的动作。
当然,说到“趁火打劫”,唐太宗还是段位低了点。真正“趁火打劫”的高手是清朝,准确的说是摄政王多尔衮。
别看现在电视上把多尔衮这群人演得多么英明神武。实际上当年,清朝的源头建州女真只是黑山白水间的一个小部落。虽然李成梁养虎贻患,带大了努尔哈赤成为明朝的重要边患。但是依然与匈奴、突厥这样的塞外王国一样,只敢在东北的关外徘徊寻找机会。
但是机会就是这样从天而降。明朝内部爆发起义,李自成的大顺军从西到东席卷天下,还有张献忠的大西军也在南方活动。崇祯帝脑子一根筋,在煤山上吊死了。这下大明朝更是群龙无首。李自成意犹未尽,向镇压山海关的明军大将吴三桂发动进攻。
满清入关
野史说吴三桂是因为李自成抢了他最爱的女人陈圆圆决定放清军入关。现代史学家否认这种说法。无论如何,清国抢了个大便宜,而且好运还在继续。明朝的很多有势力的军事集团,纷纷加入清军,尚可喜、耿精忠一个个象吴三桂一样甘当马前卒,一起把李自成打了个生死不明。
就算是这样,明朝在南方还有大批人马,如果能够团结一致,至少可以象南宋一样抢下半壁江山。但是南明自己内部不团结,各个派系拥立自己的皇帝,说不到一块甚至刀兵相见,于是清兵还没打过来早就混成一锅粥。包括著名的郑成功、史可法、李定国也不能说完全就没有私心。于是在交战之下,明军这边不是没取胜过,只是没能把胜利继续下去。最后郑成功远走台湾,李定国被气死,史可法遇害。清朝才一统天下。
这样的发家史,到了乾隆嘴里居然就成了“我大清朝得国最正”。于大家也只有苦笑了。
由是我们也可以得出“趁火打劫”的最佳破解方法,那就是你要强大。而强大,首先是要平息内乱。说到底,五胡乱华、满清入关、日本侵华都是趁了中国内乱的时机。所以说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不是全无道理的。
但你得注意,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你内部要真团结一致,敌人怎么会轻易进攻?所以说唐太宗的作为堪称经典。首先把内乱压缩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再用眼前的利益换取日后的空间。要不是他的英明作为,大唐早完了。但同时成功也是不能复制的。国民政府也许想向唐太宗学习,但他们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让没能力的集团统一中国,也只不过为更大的分裂埋下祸根,西晋王朝就是明证。让一群腐化的家伙统一全国,只能让整个中国落入更悲惨的境地。
事实上在内乱时避免被趁火打劫的问题上,三国时代堪称典范,这得益于东汉王朝的余萌,使它拥有远超周边其他国家的制度及社会优势,而这些优势最后都转化到战斗力上。无论曹魏还是蜀汉,抑合是东吴,不是没有面临过少数民族的威胁,但都能主动出击,将这些潜在敌人扼杀在萌芽状态。魏征乌丸、蜀征南蛮、吴征山越,都取得了重要的战略成果。这样的优势一直维持到西晋时期。这时少数民族通过消化吸引中华文明的成果提高了战斗力,中原八王之乱又把天下搅得一团乱麻。当时五胡才能够“趁火打劫”。
三国周边形式图
要是能力不够又想“趁火打劫”,八成会落得和《西游记》里黑熊精一样的下场,他可是“真.趁火打劫”,虽然趁着观音禅院着火偷了唐僧的袈裟,却被正主孙悟空找上门来,一番激战下来,不但袈裟物归原主,自已脑门上还多了个禁箍咒,乖乖地当了菩萨的家奴。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最典型的莫过于北宋末年,宋徽宗联金灭辽。当时宋朝打定的主意就是“趁火打劫”。当然,理由不是没有。因为周世祖、宋太祖、宋太宗心心念的燕云十六州还在辽人手里。而“澶渊之盟”虽然维持了宋辽两国上百年的和平,但站在中原王朝立场上,也算是宋朝的一个耻部。眼下在宋徽宗治下,大宋王朝到达了一个艺术上的盛世。无论文化艺术还是商品经济都远迈汉唐。而且辽人现在被新崛起的金国打得满头青疱。从各个角度来看,大宋朝都到了该扬眉吐气一把的时候了。
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来文化上的盛世不是军事上的盛世。在出征时很多兵卒就闹了笑话,连骑马都不会,汴京城里一遍哭声震天。等到一交战,更是洋相百出。辽国人虽然打不过金人,打宋人还是一个顶俩,几下就把20万宋军打得丢盔弃甲。
海上之盟
眼见打不过,宋徽宗只好发动“钞能力”了,呼叫金军来帮助。当然人家也不白帮,宋朝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呢!
于是幽云十六州就这样被收复了。宋军兴冲冲去接收,却发现人家只肯给幽州。摆明了要多吃多占。不过宋朝皇帝早就是忍者神龟了,有到手总比没到手强吧。可一进城却发现:空无一人。
原来金人早就把这里的人民财产抢走了。但宋徽宗还是让自己兴奋了一把,还要表彰有功的总指挥童贯,也就是和金人谈妥这场买卖的太监,要将他封王。问题是金人没给他太多的时间。因为经此一役。金人已经把宋朝里里外外都看透了,感觉如果说辽国象一头有肌肉的野牛的话,宋国就是一头只知道哼哼的大肥猪。而无论是牛是猪,都是野狼的猎物,区别只在先与后,容易不容易而已。如果说以前不对付这头肥猪,是因为野牛横在中间。现在野牛已死,不杀猪,更待何时?
于是金人很快南下灭宋,制造了“靖康之变”。把宋徽宗一家都俘虏北上。想必宋徽宗在五国城的枯井里不知后悔了多少次。早知道这样的下场,何必来玩“趁火打劫”?
不过说到底还是能力不足。这样的情况,就算馅饼从天而降也只好充君子。就象国民政府,一战时站队运气好,躺着成了战胜国,想要废除不平等条约也做不到。国际联盟只让把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给日本,与宋朝答应金国把辽国的利益转给对方可谓古今相映。
二战时,国民政府好容易成了货真价实的战胜国了,但凯申公说什么也不敢接很多从日本分出来的利益。如琉球与越南,不敢接。让去日本驻军,未能成行。战争赔款,早早免除。生害怕将日本逼得太绝,以后邻居不好做。害得日本人都感觉他是个好人,专门为其立了座“中正神社”,以资纪念。
中正神社
于是我们就可以知道,强者一定要趁火打劫,因为不劫白不劫。弱者千万不要趁火打劫,因为劫了也白劫。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就是这样现实,君子在这里面是混不下去的。当然,最好还是要师出有名,就象在“借刀杀人”中我说过的,话语权很重要。当然,只要你有势力,这一点绝不是问题。毕竟,洗衣粉都能成证据呢,还有比这更不好找的吗?
全新解读《三十六计》
阴阳三十六计(一):从头开始爆笑解说,一起看看老祖宗的智慧阴阳三十六计(二):用“瞒天过海”来欺骗敌人?你错得厉害阴阳三十六计(三):“围魏救赵”失败了?别把齐国看成活雷锋阴阳三十六计(四):借刀杀人?你确信自己有用那把刀的力气吗? 阴阳三十六计(五):有时努力未必能成功,“懒惰”反而带来胜利